- 孟子昂;郭发军;谢俊;张淑娟;王莉;陈小琴;
针对饶阳凹陷路27断块高孔高渗储层内油水倒置问题,以NgⅡ~1小层路27-18井区为例,从砂体组合与单一砂体2个层面入手,通过岩心观察、测井分析及高压压汞等手段对砂体内部结构进行解剖。研究表明:路27-18井区在NgⅡ~1小层发育心滩与辫状河道2种微相,位于高部位的心滩砂体沉积界面充分发育,砂体上部覆盖泥质沉积,构成与低部位河道砂体间的渗流屏障;河道砂体内部泥质纹层频繁发育,且在砂体上段倾斜砂层分布,形成砂体内部侧向渗流屏障。低部位油气在向上运移过程中分别受砂体内及砂体间两重屏障封阻,未能在高部位成藏,导致井区内油水倒置。
2020年01期 v.15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1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春熙;韩威;高志球;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光伏发电已逐渐成为电力供应的重要来源。由于太阳辐照度变化受诸多因子影响,其不确定性仍然给光伏发电并网带来了极大挑战。鉴于门限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 GRU)神经元特殊的门结构对周期性变化的数据结构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建立了一种基于GRU神经网络的辐照度短期预测模型。对历史气象数据及卫星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降维处理后输入上述模型,实现对太阳辐照度的短期预测,从而提高太阳辐照度的预测精度。对同一模型不同预测时长进行对比,得到24 h预测效果最好,其均方根误差(root-mean-square error, RMSE)仅为0.356。将该模型预测的结果与传统的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 BP)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RMSE减少了34%。最后利用晴空指数划分不同的天气情况分别对GRU预测结果误差进行分析研究,探究了误差产生的原因。
2020年01期 v.15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下载次数:4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1 ] - 况立群;常敏;庞敏;谌钟毓;幸嘉诚;韩燮;
为了解决在三维曲面之间直接变形艰难、局部区域失真较大、对细节丰富或骨架不明显的模型变形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准共形映射的三维模型变形算法。首先,采用准共形映射将三维模型参数化到二维平面圆盘;其次,基于准共形迭代算法计算2个二维平面圆盘之间的映射,构建变形后的二维模型;最后,采用模型恢复算法从变形后的二维模型还原出三维模型,从而得到具有不同外观的三维模型。实验选取了2个公开数据集中的三维模型进行变形操作,并与基于拉普拉斯的微分坐标变形算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便捷地对模型进行平移、旋转和拉伸等操作,很好地保持了模型的局部特征,运行时间短,变形效果好,鲁棒性强。此方法能够适用于具有任意边界的模型,对模型的选取要求低,适用于各类三维模型的变形及三维模型的快速构造。
2020年01期 v.15 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45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毕硕本;徐瑞壮;万蕾;刘爱利;盛宇裕;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出租车轨迹数据的研究成为智能交通系统中重要的热点方向。利用南京市出租车GPS轨迹数据挖掘乘客候车的热点区域,首先使用聚类算法挖掘乘客候车热点区域的序列,并将热点区域内乘客的平均候车时间、兴趣点的信息熵和距离等作为影响因素,利用多因素排序法对候车热点区域序列进行筛选。最终发现南京市以出租车为出行方式的乘客候车热点区域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在时间上,基本符合居民早出晚归的通勤分布规律;在空间上,乘客候车概率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分布于鼓楼—新街口-大行宫等经济、商业最繁荣的中央商务区。同时发现南京市的城市结构布局特征为一个主要的中心城区和多个次要的中心所组成的混合式空间结构,居民的通勤呈现放射状分布和随机分布同时存在的结构形式。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多因素排序的出租车乘客候车热点区域挖掘方法是可行、有效的,有利于缓解打车难问题,可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020年01期 v.15 2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41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闫庆丰;郝晓剑;
针对目前热电偶时间常数测试方法不统一,缺乏热电偶时间常数测试理论指导的问题,基于有限元传热分析方法研究热电偶时间常数。热电偶结点的热传导问题是导致热电偶时间常数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以某普通K型铠装热电偶为例进行热结点有限元传热分析。通过模型建立、网格划分、施加载荷与边界条件、求解与后处理等一系列有限元分析步骤,得到热电偶结点热传导温度-时间曲线,并选取初始温度为273 K,目标温度为973 K条件下所得的温度-时间曲线进行分析,得到该条件下此K型热电偶的时间常数τ=1.54 s。通过搭建热电偶动态性能测试系统,对有限元仿真结果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符合该K型热电偶的时间常数惰性级别。
2020年01期 v.15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9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培宏;李亚;马成廉;董晓玲;王雄炜;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在单极大地运行方式下,接地极入地电流会形成地表电位,引起变压器直流偏磁,进而造成变压器温升、振动、谐波以及无功扰动,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了快速、准确地计算接地极附近变电站的地表电位,首先结合酒泉-湖南UHVDC工程酒泉接地极的大地深层电阻率数据,提出基于Ansoft Maxwell有限元软件的电位计算方法;其次,分析接地极在不同电极形状、不同入地电流情况下对地表电位分布的影响程度;最后,对酒泉接地极200 km内变电站的地表电位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当入地电流为5 000 A时,接地极大范围内的变电站间地表电位差较大,计算结果可为高压直流输电运行和直流偏磁治理提供依据。
2020年01期 v.15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8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璞;左罗;卞晓冰;王海涛;
针对低断裂韧性深层页岩气压裂工艺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以深层低断裂韧性页岩气井CD-1HF井为例分析了压裂难点,提出了相应的压裂改造对策并进行了模拟论证,最后建立了压裂优化模型,对该井压裂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和应用。结果表明:低密度粉陶-缝端脱砂、不同黏度液体配合造缝及交替注酸技术有利于增大改造体积,提升裂缝复杂度;采用大孔径射孔,黏度为100 mPa·s内的不同黏度压裂液组合,滑溜水在9~12 mPa·s时为主加砂阶段的压裂液,中后期注入胶液可有效提高改造体积;在注完胶液以后泵注液量分别为总设计液量的62%和73%时是中后期胶液注入的最佳时机。采用上述工艺措施该井增产效果显著。
2020年01期 v.15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0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徐文;段志强;赵忠军;李存磊;
为了探究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大气田苏6区块盒8段(H_8)主力产气层的沉积特征和砂体演化规律,通过详细的岩心描述、岩相类型及岩相组合特征分析等方法,认为研究区目的层为河流相沉积,盒8下段(H_(8X))为辫状河沉积,发育河道底床、心坝、沙坪和沙泥坪微相;盒8上段(H_(8S))发育曲流河沉积,主要有河道滞留沉积、点坝、河漫滩微相,岩性以中细砂岩为主。在现代河流参数测量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选取密集井网区连井剖面,对河相河道构型要素规模进行解剖,得出曲流河的河道带度约为1 350 m,点坝微相长度范围为500~1 700 m,宽度范围为200~800 m;辫状河的河道带宽度约为1 920 m,心坝长度范围为500~1 600 m、宽度范围为250~1 000 m。该研究结果为砂体精细刻画提供了数据支撑,可有效指导井网加密和开发方案的调整。
2020年01期 v.15 5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70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瑞;
针对高含水期复杂断块油藏大量剩余油难以有效动用的问题,胜利油田首次提出了以层间或井间实施协同注采为核心的注采耦合技术。在对注采耦合技术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注采耦合技术的术语和类型,梳理和深化了注采耦合的机理,探讨了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的剩余油被动用时作用力类型、力学机制和作用效果,有助于完善注采耦合技术并进一步提高复杂断块油藏的水驱油采收率。研究认为: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的剩余油被动用的本质是渗流场形态和流线方向的改变,通过注采耦合技术的异步协同注采可以大幅度、差异性地改变渗流场和流线方向,这是扩大平面波及系数、减缓层间动用不均的重要手段;注采耦合技术中注水驱动压力是最主要的驱动力,重力、毛管力作用有限;通过注采耦合过程中升压期(只注不采阶段)的能量积累与降压期(只采不注阶段)的能量释放,注水驱动压力的大小、方向和位置的改变是导致渗流场和流线方向改变的关键,通过注采耦合平均提高原油采出程度为8.9%,降水增油效果明显;当地层倾角大于5°时,重力对注采耦合效果的促进开始显现;当地层原油黏度超过35 mPa·s,原油黏滞力所起作用明显增大,此时注采耦合的开发效果明显变差。
2020年01期 v.15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0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高晓晶;胡元潮;晏伟宸;段志强;柯方超;周秋鹏;
为了探究输电线路杆塔基础接地特性,应用有限元软件COMSOL对影响单基式杆塔基础接地特性的外敷接地体分段数和混凝土电阻率,以及影响多基式基础接地特性的外敷方式和浇注桩间距进行仿真计算,研究5种接地型式对接地电阻和地面电位分布的影响。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单基式基础,外敷接地体分段数、混凝土电阻率对接地电阻影响不大,但外敷接地体分段数对分流系数有影响;对于多基式基础,整体外敷均压效果较好,浇注桩间距越大,接地电阻越小,地面电位分布越均匀;5种接地型式中,根开外围方框配合外敷柔性面状电极的经济性、降阻、均压的效果均为最优。该研究可为实际输电线路杆塔基础接地施工和结构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0年01期 v.15 67-7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6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杨柳青;查蓓;陈伟;
为了提高储层参数的预测精度,使用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s,DNN)对储层的孔隙度进行预测;在深度神经网络中应用Adam自适应学习率优化器,并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BP神经网络(BP neural network,BPNN)进行预测精度对比;网络训练中引入"丢弃"(dropout)正则化技术随机丢弃每层神经元来减少过拟合现象;采用Relu函数避免深度神经网络在迭代时陷入局部最小值,加速参数更新,增加收敛的鲁棒性。以测井数据为驱动,同时以网络模型的超参数调节对孔隙度预测精度的影响进行实验模拟。实际资料处理表明,随着网络深度增加及参数调试,DNN预测数值与原始数值高度吻合,采用深度神经网络的储层孔隙度预测方法可以应用于利用测井资料开展储层预测的实际生产。
2020年01期 v.15 7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6K] [下载次数:8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易勇;张韶华;蒋应军;
为模拟沥青混合料室内试验,确定模型参数,提升数值模拟试验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数值试验中平行粘结半径乘数(pb_rmul)的确定方法。建立沥青混合料单轴贯入试验数值模型,研究pb_rmul对单轴贯入试验抗剪强度的影响;建立pb_rmul计算方程,计算不同粒径组合集料的pb_rmul值;基于AC-20单轴贯入试验各粒径集料个数与接触概率,以颗粒间粘结层覆盖范围最大且不相互重叠和颗粒组合发生频率最大为原则,确定沥青砂浆颗粒与不同粒径颗粒间pb_rmul取值范围,并验证其可靠性。结果表明:抗剪强度与pb_rmul呈正相关,数值试验确定方法与室内试验结果吻合,相关性大于99.6%。
2020年01期 v.15 8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3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林涛;刘启蒙;刘瑜;
为研究裂隙扩展及最终破坏形式,以淮北矿区顶板粉砂岩为例,基于岩石力学伺服试验,结合岩石力学理论概化试验模型,利用离散元PFC~(2D)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调整预制裂隙水平角度分析岩石试样裂纹萌生、扩展及最后破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采动破坏下,裂隙倾角越大,岩体所受压应力越大,裂隙越容易闭合;不同倾角裂隙岩石破坏形式基本相同且多为轴向裂隙贯通或劈裂;随荷载增加,预置裂隙端部首先萌生微裂纹,达到应力峰值之前微裂纹增长缓慢,微裂纹数目逐渐增加进而发展为包裹状裂纹,最后发展成主生裂纹,微裂纹数目与裂隙倾角呈正相关;荷载继续增加,预置裂隙边界产生反翼裂纹,内部裂隙发生贯通,岩石发生破坏;裂隙扩展程度与裂隙倾角呈负相关。
2020年01期 v.15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0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张凯飞;刘汉涛;雷广平;常建忠;郝春生;季长江;
基于巨正则蒙特卡洛(grand canonical Monte Carlo, GCMC)方法研究了温度、压力及煤层含水率对甲烷在赵庄3#煤孔隙内吸附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甲烷吸附量随着温度及含水率的升高呈下降趋势,不同温度及含水率条件下甲烷吸附均符合Ⅰ型吸附等温线类型,可采用Langmuir吸附方程描述。采用Langmuir吸附方程拟合得到了适用于预测甲烷在不同温度、含水率条件下的吸附等温线方程,对赵庄3#煤中煤层气的开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20年01期 v.15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8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施龙青;刘捷;邱梅;高卫富;
良庄井田目前已进入深度开采,以断层为通道的奥灰岩溶水对底板突水问题的影响越来越大。针对该井田11煤层开采底板断层突水问题,在概述良庄井田构造发育特征的基础上,以分形理论为指导,提出采用断层分维值及断层强度指数对良庄井田煤层底板断层进行定量化描述,并融合突水系数和涌水量对井田的突水危险性进行了分区。利用灰度分析Python编程确定断层分维值、强度指数和突水系数的权重,采用Surfer中的插值法将3个参数融合分析突水危险性,根据突水危险性将该区域划分为突水危险区和开采安全区。
2020年01期 v.15 100-104+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5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 戴仪心;郭和坤;李海波;杨正明;孟立新;张亚蒲;曾庆桥;孟焕;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储层岩心,将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技术与气驱油物模实验相结合,对储层原油赋存特征和气驱油后微观剩余油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气驱油前目标储层总含油率较高,但微米孔隙(>1μm)赋存油量较少(7.27%),原油主要赋存于亚微米(0.1~1μm,包括0.1μm及1μm)和纳米孔隙(<0.1μm)中(分别为27.67%和24.00%);气驱油1 PV(pore volume)后,微米孔隙原油相对采出程度R较高(64.34%),亚微米孔隙次之(37.27%),纳米孔隙较低,气驱早期首先将赋存于较大孔隙内的原油驱出,较小孔隙内原油动用程度较低;气驱油50 PV后,储层微米孔隙几乎无剩余油,R达到90%以上,亚微米孔隙有一定量剩余油,R约为60%,纳米孔隙R较低,是剩余油主要赋存空间;随渗透率的降低,储层较大孔喉比例减少,微观非均质性降低,气驱油微观波及程度增加,亚微米孔隙采出油量有增加的趋势;致密油储层注气能力明显优于注水能力,且渗透率越低,注气能力优势越明显。研究成果可为致密油有效开发及制定合理开发方式提供依据。
2020年01期 v.15 10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下载次数:5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石锁;余继峰;曹慧涛;张典栋;胡晓珂;王亚东;
针对储层岩性识别问题,以东濮凹陷上古生界碎屑岩为例,在分析测井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高斯核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以若干口井中储层实际测井资料为样本建立模型,对上古生界碎屑岩储层进行岩性识别。模型的测试结果表明,在储层岩性识别中,高斯核SVM识别准确率较高,性能表现稳定,可作为测井岩性识别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最后,利用训练完成的高斯核SVM模型成功识别出了M5井山西组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中砂岩和砾状砂岩这5种碎屑岩类。
2020年01期 v.15 112-118+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6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肖博;
相对于传统水基压裂液,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具有无水相、低伤害、环保等优势。针对二氧化碳相态及物性变化规律复杂,压裂过程中温度压力变化对其物性参数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压裂改造效果的问题,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干法压裂泵注过程中井筒及地层裂缝中热量传递及压力传播过程分析,建立温度压力场耦合计算模型,并基于MATLAB编程进行有限差分求解。结合二氧化碳物性参数随温度压力变化计算模型,研究了井筒和裂缝内温度压力变化规律,以及注入排量等因素对于温度压力变化的影响。将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对比,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较大的注入排量可以使井底温度更低,且在更短时间保持稳定,此方法可为现场压裂施工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2020年01期 v.15 11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7K] [下载次数:5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彦;张鹏超;姚晋晋;罗朝阳;任肖辉;
基于Rao-Blackwellized粒子滤波(Rao-Blackwellized partical filter,RBPF)算法的移动机器人在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过程中存在计算量大、粒子耗尽问题。基于重采样技术对激光SLAM系统开展优化设计:在采样过程中加入最近一帧的激光观测模型,减少构建地图所需要的粒子数;同时提出一种自适应优化组合重采样方法,以缓解粒子耗尽现象,保持粒子的多样性。利用Turtlebot 2和Rplidar A2搭建的平台进行实验验证,结果显示,改进的RBPF-SLAM系统优化方法能够以更少的粒子数生成精度更高的全局一致性的地图。
2020年01期 v.15 125-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1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张学超;
为了研究稠油油藏化学冷采技术中复合驱的作用效果,借助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对比研究了DJ降黏剂和BHP聚表剂及其复合驱的提高采收率效果、油相流动能力变化及孔隙动用规律。研究表明:复合驱采收率比单一化学驱采收率高,2种药剂的协同作用明显;通过核磁共振测试得到的T_2谱和扩散系数与相对幅度的关系,得出2种降黏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有效降低稠油黏度,增大油相的流动能力,并且大孔隙的动用程度明显高于小孔隙的动用程度,复合驱在大小孔隙中均有较好的提高稠油动用程度的效果。
2020年01期 v.15 13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9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春莲;
<正>在人类社会生活与历史发展长河中,数学是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工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模型是将数学工具与实际问题紧密相连的重要沟通桥梁,人类自开始使用数字起,不断学习建立各种数学模型以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例如商业信息分析领域、大学教学的综合测评、工作业绩的评定,甚至是膳食规划、家用采购等日常活动,都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确定出最佳方案。大数据时代的到
2020年01期 v.15 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6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董利军;
<正>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现代社会逐渐朝着电子化与数字化方向发展。数字图书馆是信息化背景下的新兴产物之一,它是一个能将各种图书、期刊、文献进行数字化储存的电子图书馆。从本质上看,数字图书馆属于一种分布式信息系统,它能把不同载体的信息资源利用数字技术存储,以便跨区域、多对象的网络搜索与传播,且该系统涉及资源加工、储存、检索和传输全过程。其中,
2020年01期 v.15 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郭婧;
<正>新媒体是媒体形态的一种,是现代化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体现。它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网络、卫星、无线通信网等渠道,利用数字化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作为支撑,在手机、电脑、电视等多个终端上,为用户提供信息与服务的传播形态。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较,具备个性化突出、受众面较广、表现形式多样、信息时效性强的特点,拓展了信息交流的空间和
2020年01期 v.15 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虎昕;
<正>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信息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由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传感技术、微电子技术等组成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其便捷、高效的特点在各个行业得以广泛的运用,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为多个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开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方法,对推动我国现代化教育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深化起着重要的作
2020年01期 v.15 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秦梦晖;
<正>随着社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教育也渐渐呈现出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如今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界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教育领域中,促使教育改革创新,以推动教育更好地发展的一种现代化教育理念。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背景下,国家有关教育部门要求教育者要紧跟时代步伐对课程进行相应改革,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在新课改下,语文课程教学要
2020年01期 v.15 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春成;龚垒;钮靖;邓远美;
<正>医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来治疗各项疾病的综合性学科,在医学教育中不仅要注重理论原理知识的掌握,临床实践教学也尤为重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多种信息科技在临床医学领域均有广泛应用。为了顺应新兴技术手段与信息时代的发展,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模式需要进行改革创新。
2020年01期 v.15 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道斌;
<正>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教育体系改革进程,给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及师生的互动关系带来极大变化。为全面实施、贯彻新课改《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标准,加快实现"体育强国"的体育教学目标,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相融合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并成为当今体育教学内容主要的研究与发展方向。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何将信息
2020年01期 v.15 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王洪泉;
<正>进入信息数据时代,人们生活中大量的事物与信息都逐渐向数字化转变,数字媒体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传统媒体的视觉设计已然无法满足信息化社会的需求。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一门集艺术设计与数字媒体技术于一体的实践性专业,主要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夯实的艺术理论基础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技巧,旨在影视艺术行业、网络多媒体领域中得以展现专业性与操作性,最终成为行业
2020年01期 v.15 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振华;
<正>随着检验检测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在各领域得以广泛应用。检验检测过程的数据分析,成为当代各领域研究的重要实证基础。数据分析的应用使研究结果更为客观准确,针对性较强,使检测结果较接近事实。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需求越来越注重生活的品质与心灵的享受。基于生活需求的改变,艺术设计研究者开始注重从艺术层面来满足
2020年01期 v.15 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习伟;习静;
<正>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进一步促进了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信息化建设便是其中之一。信息时代下,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有机融合已成为现代化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各高校应顺应这一方向,将信息技术合理应用于思政教育中,促进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本文将结合《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解构
2020年01期 v.15 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顺发;孙天财;
<正>能源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制约我国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据有关数据统计,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是世界石油的主要分布地区,我国的石油分布点主要集中在新疆、青海、西藏等西部地区,石油能源存在很大空缺,预计到21世纪中期,我国的石油供应量将呈现严重的供不应求状态。由此可见,以石油能源为主要动力的汽车行业有必要及时进行变革,以科技为着力点的
2020年01期 v.15 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曹志杰;
<正>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信息安全传统业务系统的物理隔离与协议隔离的信息安全保护已经无法适应现代高校信息安全管理。高校管理者必须转变思维,基于开放的系统平台,以发展的眼光重新考虑和研究高校信息安全问题。因此,如何构建高校信息安全体系成为了高校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张
2020年01期 v.15 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江洁;
<正>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已经渗入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细节中。社会对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并且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高校改变传统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的路径与方法,并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面对就业压力、生活压力、情感压力,当前大学生普遍表现出了心理
2020年01期 v.15 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谢宇晖;宋凯;
<正>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技术应运而生。大数据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比如军事、航天、医疗、交通等,并为不同行业的发展带来突破性进展。教育领域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数据信息,在此背景下,探索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在教学中并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高校是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阵地,也是促进信息技术开
2020年01期 v.15 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志立;
<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军工、电力行业、船舶制造业、汽车及航天等领域的环境模拟以及人工智能等高端技术的研发,使得人们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就能在家办公,知晓天下事,促进社会的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
2020年01期 v.15 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磊;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入,信息化教育迎来新的发展阶段。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学科教育教学充分利用教育技术手段,不断完善和改革教学制度,加快建设现代化信息教育教学的发展。近年来,经济、文化全球化发展速度加快,信息技术与语言教学融合的研究逐年增多。如
2020年01期 v.15 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朱震;
<正>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大数据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改变了传统教育中的教学模式,使教与学的过程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教育大数据的含义从字面意义来看,是指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的数据,其详细的含义是指对教育起作用,能为教育所服务的相应技术与应用体系。如何在教育领域利用大数
2020年01期 v.15 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尹红心;
<正>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英语在国际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英语作为一种世界语言已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当前国际上许多会议都通过英语进行交流,许多资料也都采用英语发表,甚至许多信件乃至广播都离不开英语,可见英语的使用范围之广。因此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英语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成为
2020年01期 v.15 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6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张亮;
<正>第三次科技革命后,人类由电气时代跨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同时也丰富了当代教育教学方式与教学资源。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科技突飞猛进,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被大力普及和广泛推广,并应用到各行各业,成为各个领域研究的新热点。教育是培育人才的主要渠道,只有不断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才能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的
2020年01期 v.15 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黎明;
<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在教育教学上也有促进教学方式转变、优化教学过程和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思想意识和法律素质的培养也极其重要。思政课程在各阶段的教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与国家教育部人才培养目标关联密切,其教学成果决定着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否发挥积极作用,创造社会价值。思政课程开展情况和教学效果受到
2020年01期 v.15 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4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