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正勋;林佳倩;郎百和;崔焱旭;关天赋;王作斌;
针对分子通信(molecular communication, MC)的理论仿真进行研究,总结了评估生物微环境互连性能所需要的仿真工具,阐述了其由来和实现方式,归纳了模拟器NanoNS、N3Sim、BiNS2、DMCS、NanoNS3的技术特征,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架构和环境适用性。通过所述模拟器来仿真不同场景下的信息分子从发射纳米机器到接收纳米机器的信息传递过程,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多种生物微环境的作用机制。
2020年12期 v.15 1345-1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艾浩;王文慧;杜开峰;
针对石墨烯材料存在活性基团少和不可逆相互叠堆的缺陷,以及难以制备成球这一问题,利用微流控装置控制微球形貌和尺寸,通过酰胺化反应对微球结构进行固化,表面改性后获得石墨烯/壳聚糖复合微球(G/CS microsphere)吸附剂。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证实微球具有较好的球形度,颗粒尺寸约为200μm。随后,以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albumin, BSA)和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为分离对象,考察了新型吸附微球的静态、动态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复合微球对模型蛋白质的吸附与其等电点密切相关,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及二级动力学模型,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76.01 mg/g(BSA pH=5.8)和189.21 mg/g(Hb pH=6.8)。
2020年12期 v.15 1352-1358+1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袁双;卢立峰;张宁远;陈雨晗;黄雅婷;
为了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_2中的钴,并对战略资源钴实现再利用,以废旧锂离子电池中的LiCoO_2为原材料,通过高温煅烧获得LiCoO_2,使用湿法冶金法浸出钴离子;以棉布作为电极基底,采用化学镀的方法获得了钴金属镀层,通过热处理得到了Co_3O_4/Co/C复合负极材料。结果表明,所用硫酸-双氧水体系回收方法可使钴回收率达90%以上,制备的Co_3O_4/Co/C复合电极可逆比容量高达近3 000 mA·h/cm~2。
2020年12期 v.15 1359-1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郭健忠;王家欣;孙凯华;严运兵;
采用MATLAB/Simulink中的S函数模块,基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PEMFC)电化学特性进行仿真建模。该方法与传统建模相较,优点在于用代码方式表达,方便工程师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剪裁,集成度高,通用性强,仿真程序编写简单。通过S函数建立的电化学模型,可研究环境变量以及参变量对电堆动态输出性能与非线性内阻(极化电压)产生的影响。精准的PEMFC仿真模型在电堆的输入参数出现阶跃变化时,能及时地体现出电堆电压、输出功率、极化曲线等的动态响应,有助于控制系统的研发。仿真分析表明,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完全吻合,验证了S函数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此建模方式可推广至PEMFC辅助系统与整车控制系统。
2020年12期 v.15 1364-1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1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汪日灯;应巩邦;李向航;
为研究玻纤格栅埋设深度对机场沥青道面加铺层路用性能产生的影响,制备了玻纤格栅位置不同的双层沥青混合料试件,通过层间黏结性能、力学性能、车辙试验评价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玻纤格栅深度与试件的层间抗剪性能基本无关,但对其层间黏结强度有明显影响;玻纤格栅位置接近混合料试件中部对改善试件的抗压性能最有利,远离试件中部对其抗拉性能改善效果最明显;玻纤格栅的埋设位置接近沥青混合料受荷时产生最大剪应力处,可明显提升沥青加铺层的高温稳定性,相比于不设置玻纤格栅,在距试件表面2.5 cm处埋设玻纤格栅可提高其高温稳定性能约50%。
2020年12期 v.15 1371-1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7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程梦蓉;秦立果;姜大昭;卢晓云;张雅利;
利用16S rDNA测序技术,探讨了β-羟基丁酸(β-hydroxybutyrate,3HB)对健康人群与Ⅱ型糖尿病患者口腔菌群多样性、菌群丰度及差异物种的影响。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较健康人群口腔微生物数目及物种均匀度无明显差异,但口腔致病菌(如普雷沃氏菌属、梭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孪生球菌属、纤毛菌属等)更多;3HB可以显著改变糖尿病患者口腔菌群的组成,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口腔中有害菌(如普雷沃氏菌属、梭杆菌属、纤毛菌属)的丰度,增高口腔正常菌(如罗氏菌属、链球菌属、克雷伯氏菌属)的丰度;3HB同样具有调节健康人群口腔菌群稳态的作用,抑制口腔有害菌,促进有益菌出现。此研究为临床应用3HB预防糖尿病患者口腔疾病,开发应用维持口腔菌群稳态的3HB类产品提供了依据。
2020年12期 v.15 1377-1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7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杨涛;吴君臣;
找到一种安全可靠的合成3-(1,4-二氮杂双环[3.2.2]壬烷基)-5,5-二氧-6-氨基二苯并噻吩方法,对化合物3-(1,4-二氮杂双环[3.2.2]壬烷基)-5,5-二氧-6-氨基二苯并噻吩原有的合成路线进行了优化改进,设计出操作更加简单、毒性较小且安全可靠的合成路线。对化合物4-硝基二苯并噻吩的反应条件进行了改进,选用价格低廉的九水合硝酸铁作为硝化试剂;选用甲苯作为溶剂,降低了反应毒性,并且发现当反应温度在100℃时产率最高。合成3-(1,4-二氮杂双环[3.2.2]壬烷基)-5,5-二氧-6-氨基二苯并噻吩时,用L-脯氨酸、CuI作为催化剂,进行乌尔曼偶联反应,该步反应操作容易,反应条件较为温和。
2020年12期 v.15 1386-1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苏帅;雷胜友;
为了研究棕丝纤维黄土的抗拉、抗压性能,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了干密度、纤维长度、纤维掺量对黄土抗拉、抗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土中添加棕丝纤维能有效提高黄土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各因素对抗拉强度、抗压强度的影响顺序依次为干密度、纤维掺量、纤维长度。干密度对抗拉强度的影响显著,纤维长度、纤维掺量对抗拉强度的影响不显著;干密度对抗压强度的影响最为显著,纤维掺量对抗压强度的影响一般显著,纤维长度对抗压强度的影响不显著。在干密度为1.71 g/cm~3、纤维长度为30 mm、纤维掺量为0.6%时,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7.06和290.65 kPa。纤维对土的摩擦-黏聚作用、网兜作用和空间包裹作用共同构成了纤维土的强度。
2020年12期 v.15 1391-1394+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寇长江;胡皓天;肖鹏;BAAJ Hassan;
为研究透水沥青混凝土堵塞现象对其污染净化行为的影响,制备了不同空隙率的透水沥青混合料,测试了混合料的基本性能,确定了干法撒布沉积土与湿法化学试剂法投放相组合的污染物输入方式,并对马歇尔试件进行了径流水样污染物总量等效年限为10 a的渗透系数与污染净化率同步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在风干效应影响下,透水沥青混合料路面空间排水能力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而逐渐衰减,结构空隙内沉积物的絮凝、成团、结硬,促进了溶解态污染物向悬浮颗粒的附着过程;增加各种污染与透水沥青混合料内部孔隙的接触时间,提高污染物的净化率,且截留悬浮颗粒和空隙内部组成的新空隙结构能够显著提高材料对各种污染物的截留、净化能力。最后,分别根据平衡原则、最大污染物净化率原则和排水能力优先原则提出了3种确定透水沥青混合料清理节点的方法,可为透水沥青路面的定期清理提供量化指导。
2020年12期 v.15 1395-1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朱一丁;宋牧原;苟慧艳;李紫荆;王杰;
为了明晰硅灰和聚丙烯纤维对C30自密实混凝土抗压和劈裂强度的影响规律,用硅灰替代水泥质量的6%、9%、12%,并掺入体积分数分别为0.1%、0.2%、0.3%的聚丙烯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展开力学性能改性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3 d龄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随硅灰掺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纤维掺量为0.1%、0.2%、0.3%时,3 d和龄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均高于基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纤维掺量为0.2%、硅灰替代率为9%时,28 d龄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分别达到了最大值50.1 MPa和5.213 MPa。综合考虑C30自密实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建议使用硅灰替代率为9%的水泥和掺量为0.2%的聚丙烯纤维进行自密实混凝土力学性能改性。
2020年12期 v.15 1401-1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苏强;王桦;黄金坤;张琴;刘宜思;
为了研究棉花秸秆纤维(cotton straw fibre,CSF)、粉煤灰(fly ash,FA)、陶粒(ceramsite,C)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配制棉花秸秆纤维混凝土(cotton straw fibre concrete,CSFC),应用正交试验法对CSFC的抗压、劈裂抗拉和轴心抗压强度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棉花秸秆纤维的掺入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棉花秸秆纤维、粉煤灰和陶粒对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的最大提升幅度分别为41.64%、6.27%和0.026%;棉花秸秆纤维对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的增强效应大于对抗压强度的增强效应。最后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了CSFC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预测模型,模型精度较高。
2020年12期 v.15 1405-1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王晓琴;杨名超;肖明;程瑾俊;孙辅皓;
为了研究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SCC)力学性能及破坏机理,采用离散元方法,建立了SCC单轴压缩试验离散元模型,进行了不同骨料形状、不同骨料占比和界面过渡区(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ITZ)不同强度下单轴压缩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建立SCC离散元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其裂纹的产生、发展和破坏过程;不规则骨料颗粒比圆形骨料颗粒试件更能反映真实骨料分布,碎石骨料抗压强度更接近室内试验;ITZ强度对试件的抗压强度有一定的影响,当ITZ强度大于砂浆强度80%时,试件抗压强度基本不受ITZ强度的影响。
2020年12期 v.15 1410-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夏鹏圆;胡力群;严江;王守科;杨政;
为了确定不同高黏度改性沥青低温性能的评价方法,选取了以基质沥青SK90所自制的4种高黏度改性沥青、海川高黏度改性沥青和日本TPS高黏度改性沥青这6种沥青,对蠕变速率、5℃延度、综合柔量、当量脆点、劲度模量、PG分级、临界分级温度等指标进行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对高黏度改性沥青低温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延度和当量脆点作为评价指标存在明显的弊端;PG分级作为评价指标,不能对同一等级的高黏度改性沥青进行准确评价;综合柔量与临界分级温度合理性需进一步验证;以劲度模量和蠕变速率结果计算所得的临界分级温度,则能够比较容易地对高黏度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进行评价。
2020年12期 v.15 1417-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余刚;汤健;刘卓;张健;赵建军;
针对磨机负荷与磨机运行所产生多组分机械信号间存在的非确定性复杂映射关系,以及运行专家基于耳所固有"带通滤波"效应凭借人脑模型有效估计所熟悉磨机的负荷及其内部参数等问题,为获得具有物理含义和互补特性的多个单模态信号用于磨机负荷建模,提出了磨机筒体振动单模态子信号选择方法。首先,采用依据经验设定多个进行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al decomposition, VMD)的分解层数值;接着,采用VMD将原始机械信号分解为具有不同带宽和尺度的多个时域子信号,变换至频域获得多尺度机械频谱;最后,基于获得的机械频谱构建多个候选磨机负荷参数预测子模型,构建选择性集成模型,并基于其预测性能选择具有互补特点的若干单模态子信号。采用实验磨机筒体振动数据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2020年12期 v.15 1422-1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顾倩俪;寇长江;康爱红;陆鹏程;吴正光;
为研究玄武岩纤维长度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将不同长度纤维按照不同比例设计的9种组合分别掺入AC-13型沥青混合料中,并对沥青混合料进行高温稳定性、低温抗开裂性、水稳定性及抗疲劳、抗开裂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加入后,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均出现不同幅度增长;与单掺6 mm玄武岩纤维相比,混合长度玄武岩纤维对沥青混合料的抗疲劳性能和抗开裂性能改善最为明显,疲劳寿命和CT_(index)指标分别提高13.6%和32.8%。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3、6、9 mm玄武岩纤维的掺配比例为2∶3∶1时,关联度最高,其沥青混合料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优。
2020年12期 v.15 1429-1434+1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何文正;徐林生;
为了揭示钢筋混凝土衬砌开裂后截面刚度退化规律,提出了一种钢筋混凝土衬砌开裂后的刚度退化解析计算方法。根据实测的钢筋混凝土衬砌裂缝统计特征参数,建立了裂缝区底部混凝土的名义拉应变表达式,运用解析刚度法推导了基于裂缝特征参数的钢筋混凝土衬砌损伤刚度计算公式。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详细讨论了裂缝间距和宽度对衬砌刚度的影响,分析了衬砌开裂后的内力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裂缝宽度和间距对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刚度影响非常显著。该研究成果可为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0年12期 v.15 1435-1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3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孙晓磊;宋大钊;
为研究不同性质岩石受载时产生的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MR)响应特征,在相同加载条件下进行3种岩石的单轴压缩实验,研究加载过程中电磁辐射信号的时域与频域特征,同时分析电磁辐射信号统计值与岩石力学参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岩石单轴压缩过程中的电磁辐射计数和信号强度有所差异;同种岩石在弹性模量较大的情况下,表现出更为剧烈的电磁辐射信号强度;而电磁事件数不严格与其抗压强度成正比,还会受到微裂纹事件的影响;随着裂纹的不断发展,电磁辐射信号的主频从高频转移至低频。
2020年12期 v.15 1441-1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4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郑木莲;高源;刘富强;李洪印;陈旺;王倩倩;王飞;
在梳理微表处路用性能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论述微表处混合料的成型机理、现有路用性能评价指标与方法,分析微表处各组成材料及外界环境对路用性能的影响。介绍了几种新型微表处的发展,并总结微表处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分析表明:现有沥青微表处路用性能评价存在方法多样、指标体系不完整等缺点;微表处路用性能受到改性剂类型、掺量、掺入方式、集料特性、级配、纤维特性、纤维质量分数、水泥、温度、风速及施工工艺等因素影响,其中改性剂、集料、纤维、水泥影响显著;新型微表处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诸多缺陷,如提升特定功能后,会使得微表处的路用性能得到削弱;在微表处实体工程中,施工设计和施工质量也存在一定缺陷,导致微表处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2020年12期 v.15 1447-1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4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李青宗;
<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学习习惯,提升了人们的学习能力,拓宽了学习路径。将大数据应用于高等教育各科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提升大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大数据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介入,更是影响了其教育环境中各因子之间的关系,改变着各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得大学英语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多元发展背景下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英语写作教学是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了解大数据背景下的英语写作教学特征、
2020年12期 v.15 1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唐远锋;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数字媒体迅速崛起,其依托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改变着很多相关行业的运营模式,特别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模式,带给人们不一样的阅读体验。人们通过网络选择更多适合自己阅读的资源,并随时随地在电子屏幕上阅读。它让广大读者迈入了数字化阅读时代,由此我们也感受到了数字化阅读和传统纸质阅读之间的差异性。为了满足信息时代背景下广大读者的数字化阅读需求,
2020年12期 v.15 1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续承昱;
<正>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视的尺寸越来越大,屏幕的清晰度越来越高,电视音响的质量也越来越好,给观看电视的人们带来更优质的观赏体验。再加上当前人们的生活条件普遍提高,坐在家中也可以舒服地观赏电视。这些现实条件的不断优化会不会将更多的观众从影院中吸引到电视机前面,坐在家庭中观赏电影?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当前业界的普遍关注。但专家学者们在这方面却持不同的态度,因为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电影录音中的深入应用,使得21世纪的电影质量发生了根本的改善,
2020年12期 v.15 1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郁凯荣;
<正>"互联网+"是指各行各业利用互联网平台、网络信息技术促进与其他领域、行业的融合,从而创造行业新业态。信息时代背景下,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已成为一种创新发展模式,应用在各行各业中。"互联网+"教育是指将传统的教育与现代信息网络有机融合,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拓展新的教学路径,实现各层次教育的跨界融合,从而构建教学新生态。
2020年12期 v.15 1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李艳萍;
<正>目前我国大数据技术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不断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融合。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人们可以更加便利地进行日常交流。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下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中人工智能的应用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由桑圆圆、刁彬斌、彭昊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于2020年出版的《人工智能从入门到进阶实战》一书,以实践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了有关人工智能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案例,从无代码到图形化编程再到代码编程,循序渐进地让读者学习到人工智能技术,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带给人们的便利性。
2020年12期 v.15 1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王民红;
<正>英语作为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一直存在着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在我国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提高高校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高校英语教师可利用新媒体教学设备,使得英语教学课堂更加多元化,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丰富课堂氛围,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新媒体时代,信息技术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可让学生更好地根据自身实际需求选择知识的获取途径,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效率。如何将新媒体技术有效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呢?
2020年12期 v.15 1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徐英华;
<正>心理健康教育是国民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也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当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向现代的服务模式跨越,建立起符合我国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由赖凯声、陈浩编著,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亲和性假说:区域人格影响健康的大数据分析》一书,是关于"人格-环境"亲和性假说的人格心理学研究论著。该书基于美国本土州地区环境、人格、健康关联性大数据研究结果编写而来。
2020年12期 v.15 1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杨琴;
<正>随着互联网与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已被广泛运用于通信、医疗、零售制造和交通教育等多个领域。在大数据时代,能否真正有效剖析海量调研数据,发掘数据现象背后的规律与价值,取决于人们对数据及其潜在价值和功能的认识和态度。一方面,大数据技术为各个领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分析渠道,也提高了对行业发展趋势预估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大数据技术已延伸到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
2020年12期 v.15 1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程晓丹;
<正>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媒体行业迅速崛起,成为各行各业必不可缺的部分。尤其是新媒体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更是深入到了各个层面,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都在其影响下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另外,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关键,青年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想价值观的形成对我国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培养"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六有"大学生是高校的重要使命。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2020年12期 v.15 1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陈广声;
<正>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也为教育界提供了更为多元的教授模式。多媒体技术(multimedia technology)主要以计算机为载体,对声音、文本、图形、视频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具有承载信息多样化、集成化、智能化、交互性、拓展性等优势特征,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一度成为教育教学的得力辅助。管乐教学在中国高校音乐教学中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管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课程,同时也是音乐教育的薄弱环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管乐教学逐渐被纳入高校音乐教育中。
2020年12期 v.15 1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成琪;
<正>"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人学习知识更多在于追求自我精神与人格的修养,今人学习则更多地将所学作为一种自我标榜和谋生的工具和手段,学习成为一种并非内省而趋外求的状态。2018年"00后"成为大学生主体,与他们的父辈相比,"00后"作为"数媒土著",其思维、思想、行为或多或少地打着互联网的印记。学习趋向于"为己"也"为人",即不仅借助互联网,实现社交、消费、娱乐、学习,丰富精神生活,逐渐形成自我人格,同时借助互联网等渠道,
2020年12期 v.15 1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张婧;
<正>中国民族舞蹈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民族精神的美好传递。媒介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更迭和人民文化品味的不断提升,观众的感官需求已从单一型审美转化为复合型审美。保护和发展民族舞蹈需要在舞蹈创作、舞台设计、舞蹈表演、教育培训等方面融合新媒体技术,实现表演艺术与高新技术的跨界合作。自20世纪后期至今,优秀的新媒体舞蹈作品不断涌现,但时至今日,舞蹈界对于新媒体的认知仍有失偏颇,一些传统舞者甚至固步自封,
2020年12期 v.15 1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崔立平;郝夕淳;
<正>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已表现出一体化格局,世界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及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之一,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对英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就使得英语教学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开设了英语课程,除英语专业的学生,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也必须要完成一定课时的英语课程。英语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校整体教学水平和社会认可度,因此各高校普遍把学生的英语成绩列入其学业成绩。
2020年12期 v.15 1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丁蓉菁;李梅泉;
<正>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伴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变而不断改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科技深刻地改变着各行各业的运营模式。"互联网+"创新模式在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对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财务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企业的财务管理从业人员必须要根据"互联网+"新模式的相关要求,积极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熟练掌握企业价值评估工具,深入了解现代化企业管理资本预算流程,
2020年12期 v.15 1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胡迪辉;方颖军;
<正>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新的历史时期,"民族复兴、国家振兴"成为了新时期华夏民族的"梦"。信息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行各业中,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等。同时,网络的公开性和无限拓展性又使得当前的文化建设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多元文化、多元思潮的影响,这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020年12期 v.15 1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廖百秋;
<正>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以及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之一,在对外沟通交流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社会对高校的英语人才培养目标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社会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英语人才是当前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的普及以及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认知能力。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
2020年12期 v.15 1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刘荣江;
<正>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篮球新闻信息与篮球赛事在网络平台中得到广泛传播,大众对篮球运动的热情高涨,高校篮球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由单曙光编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于2017年出版的《篮球大数据》一书,从篮球数据分析的重要性角度出发,对前沿数据分析的方法与理念进行了综合研究,并结合实际案例,为教练员与体育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客观分析篮球运动表现的方法与途径。纵观全书,其特点如下:
2020年12期 v.15 1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芮超;
<正>"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方式,同时也给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受传统思维与理念的影响,我国职业生涯规划一直被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忽视,并且在实践生活中由于职业生涯规划内容的单一性,为社会个体的职业成长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与此同时,许多教育机构也未意识到"互联网+"对于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设的作用与价值。
2020年12期 v.15 1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杨彬;任玉龙;
<正>篮球运动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可以强身健体、陶冶性情、磨练意志。篮球运动在高校中的发展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在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发展方面功不可没,对高校精神文化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由孙银蔓编著、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网络教学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一书共有八章内容,系统分析了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网络教学系统的业务需求、功能需求、数据需求,讲解了该系统的整体设计、功能模块设计、
2020年12期 v.15 1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张燕;
<正>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已发生了很大改变。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实现教育事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对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从跨学科的研究视角出发,开展关于"教育发展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课题的研究尤为必要。由马金钟、冷波、董德森和赵国宏共同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一书,从信息化研究视角出发,着重阐述了教育信息技术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具体包括数字化学习资源、网络学习资源、多媒体素材、流媒体制作等的设计与创设。该书的基本特点是结构清晰、思路完整、
2020年12期 v.15 1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