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财路;杨辉;郑文华;
以动力学拆发的方式得到手性己内脂的方法多以脂肪酶为催化剂,而酶催化具有单一的底物范围且价格较为昂贵的缺点,所以发展其他催化方式仍旧需要探究。报道了首例以手性磷酸作为催化剂,甲苯为溶剂,苄醇为亲核试剂在0℃下对6-取代七元环内酯进行动力学拆分,能够以中等的对映选择性得到手性己内酯,并且具有较广泛的底物范围。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简单温和的优点,弥补了酶催化底物范围窄且催化剂昂贵的缺点。
2017年18期 v.12 2041-2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党非凡;刘博奥;杨晓龙;吴勇;周桂江;王琦;
利用双醛基2-苯基吡啶有机配体合成了2种新型Ir~Ⅲ配合物磷光分子,并详细表征了其化学结构、热稳定性及光物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双醛基有机配体的数目对磷光分子热稳定性无明显影响,但对其光物理特性影响显著。通过改变双醛基配体的数目成功实现了磷光分子发射波长较其母体配合物Ir[(PPY)2acac]显著红移,最大可达160nm。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强吸电子的双醛基促使磷光分子中产生更稳定的3 MLCT激发态是造成磷光发射波长红移的主要原因。此外,双醛基有机配体间在接受跃迁电子时会相互干扰,使~3MLCT激发态能级上升。相关研究结果为设计合成深红乃至近红外发射的磷光分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验基础。
2017年18期 v.12 2046-2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静;李晶;宋友;
为进一步研究耦合作用对自旋弛豫的影响,以五水合硝酸镝、六水合硝酸锌及配体为起始物,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合成了新的双核Dy配合物[Dy_2Zn_2(L)_4(NO_3)_2(DMF)_2](1)。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该化合物结晶于单斜晶系,P2_1/n空间群。直流磁化率测试结果表明双核Dy之间具有铁磁耦合相互作用;零场条件下该化合物交流磁化率表现出频率依赖性质,是1个典型的单分子磁体。通过拟合得到该化合物零场时有效能垒为261K,弛豫时间为2.38×10~(-8)s。
2017年18期 v.12 2052-2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蒋静;刘石惠;胡延维;张士磊;
报道了1种从1,1-二溴乙烯制备端炔的方法,使用便宜易得的四丁基溴化铵(TBAB)、碳酸钾和三苯基膦为试剂,在含水二甲基甲酰胺(DMF)中进行反应。该反应条件温和、底物适应范围广、收率高,是传统Corey-Fuchs反应的重要改进。
2017年18期 v.12 2057-2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姚婷;方涛;
为改善NiO的导电性及比表面积,进而提高其比电容,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及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以碳纳米纤维(carbon nanofiber,CNF)为核、超薄的NiO纳米片为壳的CNF@NiO复合材料。实验研究了纺丝电压及尿素加入量对材料形貌的影响,并采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法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纺丝电压为12kV及Ni(NO_3)_2·6H_2O/尿素的比例为1/3时,可以得到形貌良好的CNF@NiO复合材料;当电流密度为0.5A/g时,CNF@NiO复合材料的比电容为305F/g。对比其他NiO基材料,说明通过构建以电导率优良的CNF为核、NiO纳米片为壳的复合材料能有效提高NiO的比电容。
2017年18期 v.12 2062-2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2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方静;李婷婷;张淑婷;李春利;
选择3种离子液体[HMIM][PF_6]、[BMIM][BF_4]和[EMIM][BF_4]为萃取脱硫溶剂对燃油进行深度脱硫,以苯并噻吩和正辛烷组成模型油,用分子连接性指数法选出了最优离子液体萃取剂为[HMIM][PF_6]。接着通过脱硫实验对所选离子液体在不同温度、搅拌时间、剂油比及萃取级数条件下的脱硫性能以及30℃下噻吩类硫化物的分配系数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系统分析,并对离子液体进行了回收。结果表明,这3种离子液体对硫组分都有一定的去除能力,除硫能力最好且分配系数最大的均为[HMIM][PF_6],且回收利用多次后脱硫性能仍较高,说明其可以作为良好的萃取脱硫剂,并在未来脱硫工业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2017年18期 v.12 2068-2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温超玮;马胤;叶薇;吕建新;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讨线粒体tRNA~(Thr)基因变异与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关系。实验收集了752例T2DM患者和752例体检健康对照者,采用试剂盒法提取所有受试者外周血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线粒体tRNA~(Thr)基因片段并进行DNA测序,运用软件比对分析测序结果,并对变异位点进行评估。通过序列比对分析得到10个线粒体tRNA~(Thr)基因位点变异,再对这10个变异位点进行tRNA二级结构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评估,结果发现线粒体tRNA~(Thr) G15927A变异破坏了tRNA~(Thr)反密码子茎上高度保守的碱基对序列(28C~42G)的稳定性,并可能通过改变tRNA~(Thr)二级结构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最后,通过χ2检验发现该变异在T2DM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线粒体tRNA~(Thr) G15927A变异可能是T2DM的1个潜在风险因子。
2017年18期 v.12 2074-2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紫倩;杜军;
构建稳定表达Snail的成纤维细胞株并检测其对乳腺癌细胞耐药的影响,运用pL-tdTomato-Neo和pL-tdTomato-mSnail转染小鼠成纤维细胞3T3和L929,G418富集,单克隆挑选稳定细胞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内Snail的表达。将Snail稳定表达的成纤维细胞的培养上清作为条件培养基,按30%和60%的比例与乳腺癌细胞4T1共培养,噻唑蓝(MTT)检测4T1对顺铂和阿霉素的IC_(50)。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过表达Snail的成纤维中各种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表明:稳定转染细胞株胞体发出红色荧光,胞内Snail水平上调,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Snail的成纤维细胞株。MTT实验发现,4T1与过表达Snail的成纤维细胞共培养后,对顺铂和阿霉素的IC_(50)均升高。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发现,Snail能诱导成纤维细胞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加。在成纤维细胞中,Snail可能通过调控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参与乳腺癌细胞对化学药物的抵抗。
2017年18期 v.12 2080-2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农恬颖;杨小玲;崔佳瑜;杨素芳;朱鹏;石德顺;邓彦飞;
对水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基因进行克隆、序列分析,构建bFGF表达载体,为其在水牛干细胞中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以水牛胎儿组织为材料提取总RNA,利用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RT-PCR)克隆得到的bFGF基因编码区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表达bFGF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MXs-bFGF-IRESGFP),并在293T细胞和水牛胎儿成纤维细胞(buffalo fetal fibroblast,BFF)上进行重组载体表达鉴定。结果表明,水牛bFGF基因编码区全长468bp,编码155个氨基酸,含有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家族特有的蛋白结构;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bFGF基因能在293T细胞和BFF中表达。本研究克隆出水牛bFGF编码序列,构建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能在不同真核细胞中表达bFGF。
2017年18期 v.12 2086-2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霍晓光;胡欣彤;陈丽霞;冯心池;丁丽琴;邱峰;
研究pH值、温度、光照对芍药苷的影响以及其在生物样品中的稳定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芍药苷在不同化学条件下及生物样品中的浓度。结果发现,芍药苷的稳定性受强碱和温度影响明显,光照影响不明显。芍药苷在肝脏、肾脏、心脏等的组织匀浆液中相对稳定,而在尿液、胆汁和血浆中有降解趋势,且降低温度可减少芍药苷在生物样品中的降解。因此,生物样品的采集、处理和保存均应在低温下进行,在处理过程中要避免接触碱性环境,需将采集的生物样品冷冻保存。
2017年18期 v.12 2092-2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9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张倩;谌静;徐荣青;谢国治;
为了探究六氨合二氯化钴(Co(NH_3)_6Cl_2)固体粉末的形貌问题,以尿素、无水氯化钴、无水甲醇为初始反应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不同形貌的Co(NH_3)_6Cl_2晶体粉末,考察了原料比例、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表面活性剂种类对产物形貌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仪(TGA)对产物进行了表征。XRD、TGA结果表明产物为Co(NH_3)_6Cl_2;SEM结果表明:在不添加表面活性剂时,反应物配比不同,可得不定型颗粒状、八面体状和花球状的产物,反应时间影响晶体轮廓的完整性,反应温度在形貌的控制上起主导作用;添加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产物形貌的影响规律相似,皆得树枝状的Co(NH_3)_6Cl_2。溶剂热法合成氯氨钴不仅形貌可控,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合成其他过渡金属氯氨盐提供参考。
2017年18期 v.12 2098-2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凤珠;陈琴芳;
克隆水稻MYB转录因子OsARM1全长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并构建植物过表达载体,转化获得过表达OsARM1的拟南芥。冷冻处理结果显示,OsARM1能明显提高转基因拟南芥的冷冻耐受性,与野生型对照处理后存活率只有37.04%相比,转基因过表达OsARM1的拟南芥存活率达到83.33%与86.11%。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温处理下OsARM1主要通过影响低温响应相关基因CBF和下游COR基因的表达水平来提高转基因拟南芥的冷冻耐受性。同时,GUS染色结果显示,OsARM1只在转基因拟南芥的叶柄和叶片输导系统中特异性表达,推测其可能通过参与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等的转运和分布来提高植物的冷冻耐受性。
2017年18期 v.12 2103-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闫蕊;赵桦;王霞;
以陕西省紫柏山产黄花油点草为研究对象,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NaNO_2-Al(NO_3)_3-NaOH)协同显色体系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测定了黄花油点草在不同生长时期、不同部位及全草中总黄酮含量及其积累动态。芦丁标准品在3.177 6~79.44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100.66%,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2.17%(n=6)。研究结果表明,黄花油点草在不同生长时期、不同部位及其全草中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其中9月份全草的总黄酮类(mg/g)最高,可达27.147mg/g,因此9月份应为黄花油点草的最佳采收期。本研究结果为黄花油点草入药部位及最佳采收期的确定提供了科学参考。
2017年18期 v.12 2109-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原冬伟;许美花;孙宏亮;鲁文赓;
胎盘发育异常是体细胞克隆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其机制知之甚少,而Wnt信号通路广泛参与细胞命运决定、胎儿发育和胎盘形成等生命过程。采用qRT-PCR和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Wnt2在奶牛胎盘中的表达与定位,发现Wnt2主要富集在子叶中并定位于子叶滋养层细胞上。结果表明,Wnt2在奶牛胎盘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功能。为解决奶牛胎盘发育异常的问题找到新的分子作用靶点。
2017年18期 v.12 2114-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田男;
为证明Lin28B/let-7通路与肝癌紫杉醇耐药密切相关和采用浓度梯度间歇刺激法建立Hep3B/PTX耐药细胞系。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分析Guava微流式分析对Hep3B/PTX耐药细胞系进行鉴定,realtime PCR检测耐药细胞中Lin28B及let-7表达水平。经过6个月的诱导,Hep3B/PTX耐药细胞系对紫杉醇的耐药指数为13.55;与亲本细胞相比,Hep3B/PTX处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较高,S期的细胞比例较低;0.2μmol/L紫杉醇处理亲本细胞24h后,有(41.73±1.80)%细胞发生凋亡,而Hep3B/PTX细胞凋亡率只有(17.21±3.60)%;real-time PCR发现,Hep3B/PTX与亲本细胞相比,Lin28B基因表达水平升高了49倍,而Lin28B调控的let-7家族成员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Hep3B/PTX细胞中Lin28B基因和let-7家族成员表达量的变化揭示了肝癌细胞对紫杉醇的耐药与Lin28B/let-7通路相关,Lin28B基因可能通过影响let-7家族miRNA生物发生过程而改变肝癌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
2017年18期 v.12 2118-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潘婷;邱全胜;
采用转基因技术,分析了AtKEA1和AtKEA2N-端结构域的生物功能。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完整的AtKEA1和AtKEA2定位于叶绿体,只含有AtKEA1和AtKEA2的N-端100个氨基酸的多肽片段也分布在叶绿体;然而,缺失N-端结构域的AtsKEA1和AtsKEA2则分布在细胞质中。转基因植株生长表型分析发现,完整的AtKEA1和AtKEA2能很好地恢复kea1kea2双突变体叶片发黄、生长受阻的表型。而缺失N-端结构域的AtsKEA1和AtsKEA2却不能恢复kea1 kea2双突变体的表型。研究结果表明,N-端结构域决定AtKEA1和AtKEA2的亚细胞定位;并且正确的亚细胞定位对于AtKEA1和AtKEA2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物功能至关重要。
2017年18期 v.12 2124-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1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陶贵斌;张天柱;李朝政;徐岩;刘玥欣;黄晓巍;
为观察鹿茸多肽对冈田酸(Okdaic acid,OA)致大鼠HT2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硫堇染色法对培养的HT22细胞进行染色鉴定。HT22细胞用含10%FCS的DMEM完全培养液传代培养7d后,分正常对照组、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组、OA损伤模型组和鹿茸多肽3个组共6个组进行条件培养。各组分别加不同的培养液,正常对照组只加含FCS的DMEM;DMSO对照组加含DMSO(终浓度<0.01%)的DMEM;OA损伤模型组加含DMSO(终浓度<0.01%)、终浓度为10nmol/L OA的DMEM;鹿茸多肽3个组分别加含OA(10nmol/L)和鹿茸多肽(终质量浓度分别为50、500、1 000μg/mL)的DMEM,于37℃,5%CO_2孵育24h。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酶联免疫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渗漏率,采用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神经递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鹿茸多肽可明显改善HT22的细胞形态,提高细胞的存活率,降低细胞LDH的漏出率,增加神经递质的表达。鹿茸多肽对冈田酸致大鼠HT22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2017年18期 v.12 2130-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廖登群;祁建军;李先恩;孙鹏;
利用Windows-BLAST软件同源比较分析获得地黄转录组中的DNA甲基转移酶/去甲基化酶基因,同时利用基因表达谱测序方法分析这些基因在地黄不同发育时期块根中的转录子水平。利用拟南芥11个C5-MTase和4个DMase基因的蛋白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在地黄转录组中共获得了18个DNA甲基转移酶unigene和11个去甲基化酶unigene。差异表达基因(DEG)分析显示,11个DNA甲基转移酶unigene和5个去甲基化酶unigene在块根的发育过程中表达具有差异,随块根发育成熟转录子表达含量逐渐降低,说明甲基化基因参与调控地黄块根的发育。首次挖掘和分析了地黄基因组中DNA甲基转移酶/去甲基化酶基因的分布和表达,为进一步研究DNA甲基化在地黄块根发育以及连作下块根生长受抑的表观遗传学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2017年18期 v.12 2135-2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正金;丁锦峰;李春燕;朱新开;彭永欣;郭文善;
为给小麦抗旱栽培提供理论参考,采用盆栽试验,在小麦抽穗期开始进行连续12d的干旱胁迫处理,设置中度干旱(MD,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45%)、轻度干旱(LD,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5%~60%)及适宜含水量对照(WW,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5%~80%)3个水平,研究抽穗期干旱胁迫对小麦生理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抽穗期干旱胁迫初期,剑叶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增加,轻度干旱处理酶活性均上升了30%左右,中度干旱处理3种酶活性均上升了75%左右。随着胁迫的延长,酶活性开始降低,胁迫程度越重,酶活性降低越快。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大量积累,积累量随胁迫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干旱胁迫显著影响小麦产量的形成,轻度干旱胁迫影响了粒重形成,产量下降了21.57%,中度干旱胁迫影响了每穗粒数和粒重的形成,产量下降了40.56%。
2017年18期 v.12 2141-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4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高鹏;金帆;
控制油水界面上胶体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凝聚态物理学以及涂料工业等应用领域有着重要意义。以平整的油水界面上的胶体粒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光学显微镜高速拍照和后期图像处理技术,深入研究分散方法对油水界面上粒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粒子分散液在界面上的加入方式,粒子分散液中分散剂的种类和浓度,均会对界面上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很大影响。
2017年18期 v.12 2146-2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亚伟;漆敏;勾梦壮;刘蔚雯;郭曼岚;何敏毅;孙学刚;
为探究康普瑞汀磷酸二钠(CA4P)诱导大肠癌SW480细胞死亡机制及相关通路的检测,体外培养SW480细胞,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CA4P进行刺激。采用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药物对SW480细胞活性的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测定SW480细胞凋亡率。采用显微镜观察药物作用24、48h后细胞形态。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SW480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B、Atg7和Beclin-1的表达情况。Path Scan对相关的激活通路进行检测。CCK-8结果显示,药物浓度>50μmol/L时,体外CA4P对大肠癌细胞的抑制率呈递增趋势;FCM检测表明,CA4P作用后,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变化;显微镜观察在药物作用24h,48h后,SW480细胞的形态发生显著改变。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CA4P刺激SW480使得自噬相关蛋白LC3B、Beclin-1、Atg7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phospho-p53表达上调。PathScan结果表明,细胞内信号通路Erk1/2、Akt、p53被激活,AMPKα被抑制。CA4P诱导大肠癌细胞死亡可能是通过自噬途径,并且可能与Erk1/2、Akt、p53的上调和AMPKα的下调有关。
2017年18期 v.12 2151-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于烨敏;胡永红;杨文革;张玉皓;李涛;马小平;曹洋;
通过研究产氨短杆菌发酵产延胡索酸还原酶的代谢过程,优化提取条件,分离纯化出高酶活的延胡索酸还原酶,以还原石墨烯复合材料为基质构建新型酶电极传感器,用电极代替辅酶为体外代谢提供电子,实现生产放大过程中实时在线监测琥珀酸含量。研究表明:优化后的延胡索酸还原酶酶活可达83.22U/mL,纯化倍数达17.4倍,回收率为42%;循环伏安图法检测峰电位分别为-0.454V和0.432V,峰电流分别为-0.646μA和0.726μA,表明固定在电极表面的高酶活延胡索酸还原酶不仅保持一定的生物活性和催化活性,而且能实现高效监测琥珀酸含量。
2017年18期 v.12 2155-2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