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文

China Sciencepaper

  • 裂褶菌MCCC 3A00233对菲、荧蒽降解作用的研究

    李方方;薛雅蓉;段宁;刘常宏;骆祝华;

    采用平板和液体培养技术,研究了1株海洋源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MCCC 3A00233)降解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类化合物菲、荧蒽的效率及机理。结果表明:裂褶菌MCCC 3A00233对菲、荧蒽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在质量浓度高达200mg/L的平板上,菌丝生长的抑制率≤25%;当菲、荧蒽的质量浓度为50mg/L时,菌株生长最快,培养10d对菲、荧蒽的降解率≥80%,降解产物对植物、微生物的毒性大大减小。另外,该菌对菲、荧蒽的降解作用主要是通过产生锰过氧化物酶(manganese peroxidase,MnP),其次为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gnin peroxidase,LiP)和漆酶(Laccase)而起作用的,其中Lip和Laccase在该菌降解菲、荧蒽的起始阶段发挥重要作用。这些结果表明,裂褶菌MCCC 3A00233是1株高效降解菲、荧蒽的白腐真菌,可用于海水中PAHs类污染物的降解。

    2016年18期 v.11 2035-2038+2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德沃斯氏菌ANSB714对采食呕吐毒素小鼠生产性能、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张丽元;李笑樱;赵丽红;郭永鹏;董博颖;计成;吕伟芳;

    针对呕吐毒素对动物的毒害问题,试验研究德沃斯氏菌(Devosia sp)ANSB714对采食呕吐毒素污染日粮小鼠生产性能、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取雄性3周龄BALB/c小鼠80只,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为1笼4只小鼠。4个处理组分别为:正常日粮组、正常日粮+ANSB714组、呕吐毒素日粮组和呕吐毒素日粮+ANSB714组。试验期为28d,试验结束后,测定每个处理小鼠的生产性能(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免疫指标(IgA、IgG、IL-1β、IL-6和TNF-α)和抗氧化指标(SOD、GSH-PX和MDA)。研究结果表明,小鼠采食呕吐毒素日粮后,平均日增重和日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IgA、IL-6和TNF-α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在饲喂DON日粮基础上添加德沃斯氏菌ANSB714,显著缓解了由呕吐毒素引起的小鼠生产性能的降低,以及DON对免疫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负面影响。因此ANSB714可缓解小鼠的呕吐毒素中毒症状。

    2016年18期 v.11 2039-2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4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介孔SO42-/ZrO2-SiO2材料的合成及催化性能

    康宁;于峰;潘大海;李福祥;李瑞丰;

    硫化锆基孔材料是一类新型的具有丰富酸基的固体酸催化剂。采用一锅合成法,通过调变自组装过程中锆物种的引入量,制备了不同锆硅物质的量比的介孔SO_4~(2-)/ZrO_2-SiO_2固体酸材料。采用XRD、N_2吸附-脱附、UV-Vis等方法的表征结果表明,所得材料具有高度有序的二维六方介孔结构且孔壁为具有四方相晶相结构的氧化锆。随着锆硅物质的量比值的增加,所得固体酸材料的有序度、比表面积及孔容呈下降的趋势。与纯硅介孔分子筛SBA-15相比,该系列SO_4~(2-)/ZrO_2-SiO_2固体酸材料在环己醇的酯化反应和异丙苯的裂解反应中均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且当Zr、Si物质的量比值为1.7和1.3时,反应活性分别达到最高值。其原因在于,介孔SiO_2孔壁中引入经硫化后的氧化锆可在较大程度上保留SiO_2材料原有介孔有序结构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催化剂表面的酸性位。

    2016年18期 v.11 2043-2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烯烃和2-溴-1,3-二羰基化合物光氧化还原法合成多取代二氢呋喃

    俞寿云;程远征;

    多取代二氢呋喃和呋喃的合成成为近几十年来的研究热点,但是这些合成方法通常需要当量的氧化剂或者苛刻的反应条件(较高的反应温度等)。所以,一种更加有效、绿色的合成二氢呋喃的方法仍旧需要去探究。本文报道了1种温和的、操作性强、环境友好的合成二氢呋喃的方法。这种方法采用可见光促进的光氧化还原中性的方式来完成,对多种溴化物和烯烃都能以很高的收率得到产物,而且避免了当量氧化剂的使用。

    2016年18期 v.11 2047-2049+2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MFCC方法计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4-苯胺基喹唑啉结合的量子力学机制

    刘金峰;王雅倩;张增辉;何晓;

    基于最近发展的分子碎片共轭帽(molecular fractionation with conjugate caps,MFCC)方法,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与其抑制剂的相互作用能得以用完整的量子力学来计算,主要包括上市的Iressa[第一代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通过的药物]和4-苯胺基喹唑啉类抑制剂Tarceva(已上市)、CI-1033与EKI-785。对EGFR的完整体系(超过5 000个原子)与4-苯胺基喹唑啉类抑制剂之间的结合作用采用了量子力学计算方法。结合体系的量子能量计算,用Hartree-Fock与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2种方法,EGFR与Tarceva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基于它们两者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得到,而其他抑制剂与EGFR的相互作用能则通过分子对接软件预测的构型进行计算。利用MFCC方法,获得了量子相互作用能谱,清楚地给出了EGFR每个氨基酸片段与4-苯胺基喹唑啉类抑制剂之间的单个相互作用能。量子研究发现,4-苯胺基喹唑啉类抑制剂与EGFR的结合通过1个氢键和静电相互作用。Iressa、Tarceva、CI-1033、EKI-785与EGFR的结合能计算值分别为-40.23、-53.09、-33.92、-31.47kcal/mol(1cal=4.184J)。研究表明,Tarceva比第一代FDA通过的药物Iressa有更强的结合能力,而CI-1033、EKI-785则表现出一般的结合作用,另外,与MFCC计算的相互作用能谱相比,有一些相互作用在力场作用能谱中被明显高估。

    2016年18期 v.11 2050-2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种一氧化氮比率型时间分辨荧光探针的合成与应用

    戴志超;宋波;袁景利;

    为了研制可用于一氧化氮(NO)比率型测定的时间分辨荧光探针,基于铽(III)配合物-罗丹明衍生物间的荧光共振能量传递(FRET)原理,设计、合成了1种对NO具有特异性识别的新型比率型时间分辨荧光分子探针TR-NO。在330nm光的激发下,该探针只发出铽(III)配合物的特征长寿命荧光,但当其与NO反应后,识别基团离去,导致从铽(III)配合物到罗丹明基团发生FRET过程,表现为铽(III)配合物在540nm处的荧光强度逐渐减弱,而罗丹明在580nm处荧光强度逐渐增强,反应前、后罗丹明与铽(III)配合物荧光强度的比值IRh/ITb增加了27.8倍,基于此建立了以TR-NO为探针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NO比率型时间分辨荧光测定新方法。

    2016年18期 v.11 2057-2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人血清中雌酮、雌二醇及雌三醇的方法学研究

    赵昂;张航;姚迪;唐俊;马博;

    建立灵敏、可靠、稳定的柱前衍生化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fast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UFLC-MS/MS)方法检测人血清中超微量雌酮、雌二醇和雌三醇。方法:取200μL血清样品,采用两步液萃取法,通过丹磺酰氯衍生化后进行样品分析,以雌二醇-d3作为内标。采用Welch Ultimate UHPLC XB-C18色谱柱(2.1mm×50mm,1.8μm),乙腈-水(含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20mL/min,柱温40℃,进样量10μL。在电喷雾离子(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源正离子模式下,选择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模式。经检测,雌酮、雌二醇、雌三醇及内标的检测离子对分别为:m/z为504.0→171.0、m/z为506.0→171.0、m/z为522.0→171.0和m/z为509.0→171.0。结果:丹磺酰氯衍生法可大幅度提高雌酮、雌二醇、雌三醇在ESI源下的离子化效率,血清中3种成分的线性范围均为0.01~5.00μg/L,定量下限均达到10ng/L,样品回收率50%以上,批内、批间准确度与精密度均小于15%,满足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以用于临床血清样品中雌激素水平的定量分析。

    2016年18期 v.11 2062-2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7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低分子质量聚醋酸乙烯酯的合成与亲二氧化碳性能研究

    张颖娜;刘涛;

    为了提高碳氢类聚合物在二氧化碳中的溶解性能,通过合成2-丙酸甲酯基乙基黄原酸酯作为链转移剂,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制备了低分子质量(Mn<8 000g/mol)、窄分子质量分布(Mw/Mn<1.6)的聚醋酸乙烯酯(PVAc)。该聚合过程具有明显的可控/"活性"特征,并以异丙醇作为氢原子供体有效去除PVAc末端的双硫酯基团。采用核磁共振(1 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PVAc的结构与分子质量,得到的结果与理论计算的目标分子质量一致。浊点测试结果表明:PVAc在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随着分子质量的增大和溶解温度的升高而降低;PVAc分子链末端的双硫酯基团不利于聚合物溶解在二氧化碳中,且分子质量越低,影响越显著。

    2016年18期 v.11 2069-2072+2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通过单电子氧化途径进行的钯催化碳―氢键三氟甲硫基化反应

    尹锋;李彦;王细胜;

    为了实现自由基途径的碳―氢三氟甲硫基化反应,选择三氟甲硫基银作为稳定、较为廉价的三氟甲硫基源,由过硫酸钾氧化引发三氟甲硫基自由基,进而单电子氧化碳―氢键活化产生的环钯中间体,经过高价钯物种的还原消除,实现了2-苯基吡啶的碳―氢键直接三氟甲硫基化的反应。

    2016年18期 v.11 2073-2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微反应器内氧化锌诱导的ZIF-8膜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张雄福;张光才;刘海鸥;邱介山;

    针对微通道内存在的催化多孔载体层或催化剂层制备及固载难点技术问题,基于石英毛细管微通道反应器管径小而长径比大、表面惰性的特点,利用新型金属有机骨架(MOFs)ZIF-8材料拥有的巨大比表面积、良好热稳定性和催化性质,采用生长ZnO修饰层诱导的流动合成方法在毛细石英管微通道内制备了ZIF-8膜,研究了流动合成时间与生长形成ZIF-8膜厚度的关系。构建的ZIF-8膜微反应器应用于催化苯甲醛与氰基乙酸乙酯的Knoevenagel缩合反应,并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反应性能的影响和ZIF-8催化膜层的催化稳定性。在温和条件下可获得收率近100%的目标产物,并表现出良好的反应操作稳定性。

    2016年18期 v.11 2077-2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枯草芽胞杆菌9407TnYLB-1转座子突变体库的构建

    范海燕;汝津江;高坦坦;杨旸;王琦;李燕;

    枯草芽胞杆菌9407(B9407)是1株对苹果轮纹病具有显著防效的生防菌株。为深入研究该菌株防病的分子机制,利用携带转座子TnYLB-1的温敏型质粒pMarA构建了B9407的突变体库。通过电击转化将pMarA转化至B9407,经过30℃培养,37℃转座诱变,50℃进行pMarA质粒消除,最后通过抗性筛选,获得3 500个转座子插入突变的单克隆,构建了B9407的突变体库。该转座子TnYLB-1的转座效率达到2.4×10-3,pMarA的质粒消除率达97.3%。随机挑选12株突变子进行PCR及Southern blotting杂交,结果表明:转座子TnYLB-1能够随机插入到B9407基因组上,大于90%的突变子为转座子单拷贝插入。B9407TnYLB-1转座子突变体库的构建为筛选和研究影响该菌株生防功能相关的基因并揭示其生防机制奠定了基础。

    2016年18期 v.11 2082-2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6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侧链含卟啉的聚芳醚砜共聚物的制备及表征

    张梦晗;杜垠龙;栾加双;王贵宾;

    为了解决卟啉的堆积聚集问题,通过化学键合作用,将单氨基卟啉引入带有羧基的聚芳醚砜侧链中,制备了侧链含有氨基卟啉的聚芳醚砜共聚物。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等测试方法对设计合成的系列共聚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引入卟啉侧基的聚芳醚砜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该共聚物既保留了聚芳醚砜优异的热力学性能,又赋予了共聚物新的紫外吸收特性及荧光响应。共聚物集高性能聚合物的结构性与卟啉的功能性于一体,有望作为保护人眼和精密光学传感器的激光防护材料。

    2016年18期 v.11 2087-20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Pt负载对TiO2光催化氧化还原的影响

    卞振锋;阮大明;李和兴;

    为了详细探究Pt负载对TiO_2光催化降解机理影响,采用光沉积的方法制备Pt负载TiO_2光催化剂。通过对光沉积参数的调变,制备了一系列Pt/P25。以有机模拟污染物矿化作为光催化性能的模型探针,对Pt/TiO_2的光催化降解污染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t的负载降低了苯酚的降解速率,而在相同条件下,甲基橙的降解速率显著提高。通过分析降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发现Pt负载改变了苯酚的降解历程,从而影响了苯酚的矿化效率。研究结果为设计负载贵金属的光催化剂降解污染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2016年18期 v.11 2091-2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南瓜花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和多胺含量变化研究

    杨贵先;杨晓霞;王洋洋;徐文龙;崔崇士;屈淑平;

    以南瓜强雌品系‘2013-12’和强雄品系‘9-6’为试材,研究南瓜雌、雄花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和多胺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素(zeatin,ZT)随南瓜雌雄花的发育逐渐降低,且雄花中ZT的含量高于雌花;南瓜雄花中生长素(IAA)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雌花中IAA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南瓜雌雄花发育过程中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GA3)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雄花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含量呈现升-降的变化趋势,雌花ABA含量呈现升-降-升的规律;乙烯在南瓜花发育过程中均为逐渐上升的趋势且雌花中含量高于雄花;南瓜雌雄花发育过程中亚精胺(spermidine,Spd)含量最高,其次为精胺(spermine,Spm),腐胺(putrescine,Put)最低,雄花中的Spm和Spd的含量在整个花发育时期基本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而雌花中Spm和Spd含量均高于雄花。

    2016年18期 v.11 2096-2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二重PCR快速检测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与东方蜜蜂微孢子虫方法的建立

    林丽花;黄伟峰;陈琼艳;郭少娟;赵翠霞;雷珊珊;苏松坤;李继莲;黄少康;

    中蜂囊状幼虫病和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病是中蜂中常见的病害,对中蜂生产造成巨大危害,病原的早期快速检测是病害防控的重要手段。建立1种基于RNA提取的,快速、准确鉴定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Chinese sacbrood virus,CSBV)和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Nc)2种病原的二重PCR检测法。该方法同时检测CSBV和Nc的灵敏度可分别低至6与3个拷贝,且准确可靠;与两病原的单一PCR检测法灵敏度和精度一致,而二重PCR方法更加简便快速,为中蜂囊状幼虫病和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病的早期快速诊断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2016年18期 v.11 210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TiO2/CoTiO3纳米复合体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产氢性能

    孙宁;曲阳;井立强;

    为了提高CoTiO_3的可见光催化产氢活性,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CoTiO_3纳米棒,然后采用湿化学法将TiO_2纳米颗粒复合在CoTiO_3纳米棒表面,获得不同TiO_2与CoTiO_3质量比的TiO_2/CoTiO_3纳米复合体。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适量的TiO_2纳米颗粒能够改善CoTiO_3纳米棒的可见光催化产氢活性,其中TiO_2占CoTiO_3质量分数为10%时,可见光催化性能最优。表面光电压谱等测试证明,在可见光激发下,CoTiO_3产生的高能级电子可以有效转移到TiO_2的导带上,进而既可促进光生电荷的空间分离,又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高能级电子的还原能力。因此,TiO_2/CoTiO_3纳米复合体表现出了高可见光催化活性。

    2016年18期 v.11 2105-2109+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稳定表达人FcγRⅡA的HEK 293T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功能鉴定

    王洪民;龚方苑;董红亮;高晓明;

    构建稳定表达FcγRⅡA(CD32a)的人胚肾293T细胞系及其相应的对照细胞系FcγRⅡB(CD32b),FcγRⅡA(Y288F/Y304F)[(CD32a(Y288F/Y304F)],作为进一步研究FcγRⅡA介导的信号通路的基础。首先,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cDNA中扩增CD32a和CD32b,并构建pMSCVegfp-CD32a及pMSCVegfp-CD32b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另外,将构建成功的pMSCVegfpCD32a288和304位点的酪氨酸(Y)突变成苯丙氨酸(F),得到pMSCVegfp-CD32a(Y288F/Y304F)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的逆转录病毒载体经酶切、测序鉴定后,与pcl-amp辅助载体共同转染HEK 293T细胞进行病毒包装。病毒感染HEK 293T细胞后通过流式分选得到稳定表达CD32a、CD32b、CD32a(Y288F/Y304F)的HEK 293T细胞系,流式检测各细胞株膜表面的CD32分子表达及白色念珠菌考察各细胞株抗体依赖的内吞作用。结果表明:稳定表达CD32a、CD32b、CD32a(Y288F/Y304F)的HEK293T细胞纯度在98%以上,并且膜表面均可检测到CD32的表达。吞噬实验结果表明,HEK 293T-CD32a细胞呈现对白色念珠菌的吞噬作用,而HEK 293T-CD32b、HEK 293T-CD32a(Y288F/Y304F)无吞噬作用。

    2016年18期 v.11 2110-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五种胶原多肽基表面活性剂合成路线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迟原龙;付睿婕;韩威妺;石碧;

    为了扩展胶原材料的应用范围,采用计算化学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胶原多肽基表面活性剂的适宜合成路线。以赖氨酸作为含侧链氨基胶原多肽模型,十五醛、1,2-环氧十五烷、丙烯酸十五酯、油酸酰氯和十五烷基磺酰氯作为表面活性剂疏水端原料模型,应用密度泛函理论对各反应物种进行优化。通过分析分子前线轨道能量、偶极矩、反应焓和反应自由能,发现赖氨酸与油酸酰氯或十五烷基磺酰氯的反应路线具有较强的理论可行性。实验测试结果与理论预测基本一致,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胶原多肽与油酸酰氯反应的转化率为65.8%,产物贮藏稳定性好,当产物质量浓度为4g/L时,其表面张力可达40mN/m。

    2016年18期 v.11 2115-2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定-转子反应器内液体停留时间的研究

    赵泽盟;王思文;初广文;陈建峰;邵磊;

    为了更好地了解定-转子反应器内的流体动力特性,采用电导率与响应时间技术测量了定-转子反应器内液体的停留时间,考察了液体体积流量、转子转速以及定-转子层数对停留时间的影响,最后采用量纲分析法推导出了定-转子反应器内停留时间的经验关联式。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误差基本在10%以内,表明了此关联式预测定-转子反应器内液体停留时间的可行性。

    2016年18期 v.11 2119-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钙网蛋白与卵清白蛋白融合蛋白的纯化及其生物学功能

    龚政;龚方苑;董红亮;高晓明;

    为原核表达纯化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分子与模型抗原鸡卵清白蛋白(ovalbumin,OVA)片段的融合蛋白,并初步探究其生物学活性。现通过重叠PCR方法人工构建CRT-peptide复合物OVA_(161-276)-CRT_(39-272)载体,在基因工程菌中诱导表达后,通过Ni~(2+)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出目的蛋白,并考察融合蛋白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初步探究其生物功能。结果显示,正确构建好载体且所纯化融合蛋白纯度超过95%,融合蛋白相对于作为对照的OVA片段能促进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和细胞因子的释放。OVA_(161-276)-CRT_(39-272)融合蛋白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活性,为下一步探究奠定基础。

    2016年18期 v.11 2123-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fMRI的人脑功能可塑性研究——以海员职业为例

    高剑奇;曾卫明;王倪传;时莹超;陈东太郎;

    为探究海员和非海员被试之间的脑功能活动差异,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将被试分为海员被试和非海员被试2个组,采用统计检验的方法,从全局和局部探究长期出海对海员脑功能活动的影响。其中,全局参数包括脑网络的小世界性、聚类系数、同配性、特征路径长度;局部参数包括脑功能活动的低频振幅比。实验结果表明,海员和非海员被试的脑网络均具有小世界性;海员的全局特征系数高于非海员被试,且在额叶的低频振幅比高于非海员被试。长期出海可能促使海员的脑功能活动发生可塑性重组,使海员群体的协调性、应变能力、判断能力、对新奇环境的反应性等高于非海员被试。

    2016年18期 v.11 2130-2133+2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苯并[α]芘对翡翠贻贝D型面盘幼虫发育及DNA损伤影响的研究

    邱立国;江秀;毛楷林;周海龙;

    为研究苯并[α]芘(BaP)对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胚胎D型期的毒理作用,在观察翡翠贻贝胚胎发育的基础上,对D型期胚胎进行不同浓度的BaP胁迫实验,同时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探讨了96h时的胚胎细胞损伤程度。结果表明,BaP暴露对翡翠贻贝D型面盘幼虫的变态发育存在显著影响,随着暴露浓度的增大,畸形率显著增高,并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同时,翡翠贻贝D型面盘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随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最终LC50在38.88μg/L处趋于稳定,其安全质量浓度为3.71μg/L。不同浓度的BaP暴露均能引起D型期细胞DNA损伤,其最大损伤程度可达3级。BaP胁迫对D型期胚胎细胞的彗星尾长、尾距及彗星尾部DNA含量的影响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3个指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2016年18期 v.11 2134-2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二价稀土铕纳米晶的可控制备、性质与应用

    林权;赵天鑫;孙源卿;王传洗;

    多种功能在单一种材料上的集成是新型纳米材料发展和应用的趋势。二价稀土铕纳米晶由于同时具有特殊的光、电、磁等性质,作为新型多功能纳米材料而显现重要的应用价值。系统综述了二价稀土铕纳米晶体的多种制备方法,获得了稀土纳米材料不同形态和粒径的可控合成,综述介绍了二价稀土铕纳米晶的荧光、磁性、形貌、催化等功能,及其在磁/光功能和催化等领域中的应用。最后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方向。

    2016年18期 v.11 2139-2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高光谱成像反射和透射技术的雨生红球藻叶绿素含量研究

    邵咏妮;周宏;潘健;蒋林军;何勇;

    通过高光谱成像仪采集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反射和透射的光谱信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雨生红球藻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进行预测。比较了5种预处理方法[原始光谱(raw)、基线校正(baseline correction,BO)、卷积平滑(Savitzky-Golay smoothing,SG)、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变量标准化(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并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PLS)建模的结果,选择较好的预处理方法后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提取特征波长,并比较3种建模算法[PLS、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的预测结果,选择效果较好的建模算法用于预测叶绿素含量。其中,高光谱成像反射法对叶绿素a含量的预测,显示SNV预处理算法和SPA-MLR建模算法的效果较好,预测的剩余预测偏差(residual predictive deviation,RPD)达到3.429 6;高光谱成像透射法对雨生红球藻叶绿素a含量的预测显示,BO预处理算法和SPA-LS-SVM建模算法的效果较好,预测的RPD值达到3.156 3;同样地,对于高光谱成像反射法和透射法雨生红球藻叶绿素b含量的预测,显示均是采用BO预处理算法和SPA-MLR建模算法的效果较好,预测的RPD值分别为1.822 1和2.013 2。研究表明,采用高光谱成像反射和透射系统,通过一定的预处理结合建模算法可以对雨生红球藻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进行预测,为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的检测提供了1种新的方法。

    2016年18期 v.11 2149-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