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文

China Sciencepaper

  • 低临界转换频率的双频驱动液晶分子的设计、制备及性能

    王萌;李辰悦;胡威;肖久梅;丁杭军;张兰英;杨槐;

    目前市售的双频驱动液晶材料存在临界转换频率高、驱动电压高、种类少等问题,限制了其在显示和光学器件上的应用。基于材料物理性能和分子结构的关系,通过改变分子末端基团种类、刚性环个数、侧链氟原子的取代位置和个数,设计并制备出9种双频驱动液晶分子。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分子结构,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结合偏光显微镜表征相态及相变温度,最后采用阻抗分析仪测定化合物的介电常数、计算临界转换频率。实验结果表明,单一化合物的临界转换频率可降低至20.1kHz。另外,通过密度泛函理论对分子结构进行了模拟计算,发现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

    2016年06期 v.11 595-6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La_(0.5)Ca_(0.5)MnO_3钙钛矿微晶的NH_4~+辅助水热合成及晶面调控

    从瑛哥;袁龙;吴小峰;黄科科;冯守华;

    为了研究特殊晶面与晶体材料的物理性质的关系,需要合成具有特殊晶面的晶体。采用水热法,通过调节反应过程中温度、尿素和KOH的质量,合成了具有不同形状和晶面的La_(0.5)Ca_(0.5)MnO_3钙钛矿微晶。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晶体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比较了不同温度、不同尿素和KOH质量对产物结构和形状等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制备八面体形状La_(0.5)Ca_(0.5)MnO_3微晶的最优方案,即温度为260℃、尿素质量为2.25g,且KOH质量为9g。为研究特殊晶面与材料的物化性质和材料的构效关系提供了依据。

    2016年06期 v.11 601-6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1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多孔镍基复合膜电极的制备与电化学电容性能

    常玲;方文斌;王建明;

    为了改善氢氧化镍低的电子电导率,提高其电化学电容性能,制备了多孔镍基复合膜电极。以镍箔为基体,采用恒电位沉积法得到了Ni-Zn合金镀层,通过脱合金化法制备了多孔镍膜。对多孔镍膜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得到多孔镍基复合膜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恒流充放电技术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多孔镍基复合膜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层的热处理温度可以有效地影响多孔镍基复合膜电极的电化学电容性能。经300℃热处理后的复合膜电极在10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 000次后,其比电容为629F/g,电容保持率为96%。

    2016年06期 v.11 606-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6 ]
  • 双核锇自由基配合物[Os_2Cp*_2(CO)_4]·~+的分离与结构表征

    李淑昱;王兴勇;王新平;

    为了探索金属与金属之间的化学键本质,对双核锇的配合物进行了单电子氧化,分离得到了一例双核锇的自由基阳离子配合物[Os_2Cp*_2(CO)_4]·~+,并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对其进行电子顺磁共振光谱表征和理论计算,发现自旋密度主要位于配体上。单晶结构解析表明,双核锇的羰基化合物经过单电子后,金属间的键长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同时在其与三苯甲基碳自由基阳离子的反应过程中,采取sp~3杂化的C—H键被活化。经推测,可能是通过electrochemical-chemical(EC)机理进行的。

    2016年06期 v.11 610-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盐附子漂洗过程中钙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

    刘红梅;王江瑞;方成鑫;谢龙;门宇凤;叶强;刘芳;耿昭;彭成;郭力;

    对钙离子含量测定的方法进行优化,建立有效的测定盐附子漂洗液胆巴含量(以钙离子计)的方法。比较高温炽灼和微波消解2种样品前处理方法的差异,并对EDTA—滴定法进行改进,采用离子色谱法和EDTA—滴定法同时测定盐附子漂洗液中钙离子质量浓度。微波消解法在样品前处理上不仅安全而且高效、快速,能替代高温炽灼法作为滴定法样品处理的新方法;加入酒石酸作为掩蔽剂的滴定法比其他2种方法在测定钙离子质量浓度时更加精确,其测定结果为2.17~3.32g/L,离子色谱法测定结果为1.90~3.27g/L,2种方法没有明显差异,均为有效的测定方法。优化建立的方法高效、快速、准确可靠,可作为盐附子漂洗液中胆巴含量的测定方法,并建立了离子色谱法与微波消解-EDTA滴定联合测定钙离子质量浓度的方法 。

    2016年06期 v.11 615-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7 ]
  • Span 80-癸烷-D_2EHPA-H_2O液膜体系的界面膜扩张黏弹性研究

    姚盛宇;蒋其辉;龚福忠;廖孙启;

    为探讨以Span 8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乳化剂所制备的乳化液膜体系的稳定机理,采用小幅低频振荡法考察了扰动频率、Span 80浓度、温度、萃取剂D_2EHPA(二-(2-乙基己基)磷酸)对Span 80-癸烷-D_2EHPA-H_2O液膜体系油/水界面膜扩张黏弹性的影响,同时利用基于光散射原理的TURBISCAN Lab expert型稳定性仪测定了乳液的稳定性,讨论了界面膜扩张黏弹性与乳液稳定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Span 80-癸烷-H_2O乳液的界面膜(即Span 80单分子膜)是一种弹性膜,其弹性模量εr随着扰动频率的增大而增大,随Span 80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D_2EHPA在癸烷/H_2O界面与Span 80的竞争吸附使界面膜的εr减小。界面膜的εr越大,乳液体系就越稳定,反之亦然,较高的Span80浓度和较低的温度有利于增大界面膜的εr,因此有利于提高乳液体系的稳定性。

    2016年06期 v.11 619-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 ]
  • 文昌鱼胚胎发育过程中Goosecoid基因的表达分析

    商留珂;李光;王义权;

    为更详细地了解Goosecoid(Gsc)基因在文昌鱼中的表达情况,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和整胚原位杂交(whole mount in situ hybridization,WISH)对Gsc基因在白氏文昌鱼不同发育时期胚胎的时空表达谱进行了分析。RT-qPCR结果表明,文昌鱼Gsc基因为非母源表达,其合子表达起始于囊胚期,并在原肠胚中期达到峰值,至神经胚早期该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下降,但仍处于较高的表达水平。此后,随着胚胎发育,基因表达量逐渐下降,到幼体早期只能检测到微弱的表达信号。原位杂交结果显示,Gsc最早表达于囊胚背侧的细胞,原肠胚期基因表达集中在背部中内胚层(该区域对应脊椎动物组织者区域),神经胚早期基因表达向轴中胚层(将来发育成脊索)集中,神经胚中期,除近尾端区域外,该基因在轴中胚层的表达完全消失,此时又在咽区的背面、消化道的两侧和腹侧、神经管的腹侧检测到该基因的表达信号,至神经胚晚期和幼体早期,仅在尾端脊索中胚层区域检测到该基因的表达信号。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Gsc基因在文昌鱼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2016年06期 v.11 624-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8 ]
  • 脂质植入剂中固体脂质材料多晶型转变的影响因素

    韩飞;尹然;宋爱华;李三鸣;

    为了评价脂质植入剂中固体脂质材料多晶型转变的影响因素,以氟比洛芬为模型药物、山嵛酸甘油酯为固体脂质材料、辛酸/癸酸甘油三脂为液态脂质材料,采用DSC分析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和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研究了热熔浇铸法制备工艺、药物以及液态脂质对固体脂质材料多晶型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熔浇铸法制备工艺易造成固体脂质材料发生多晶型转变,药物的加入对固态脂质材料的多晶型转变无显著影响,而液态脂质材料的加入会加剧固态脂质材料发生多晶型转变的程度,甚至导致固态脂质材料产生无定型结构。采用热熔浇铸法制备脂质植入剂时,可以加入液态脂质材料以调整固态脂质材料的多晶型转变行为,为控制脂质植入剂中固体脂质材料的多晶型转变提供可能。

    2016年06期 v.11 628-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乳酸杆菌粗酶液对浓缩乳蛋白抗原性及过敏原性的影响

    许倩;石径;黄和平;罗永康;

    利用副干酪乳杆菌H9和植物乳杆菌P8菌株的粗酶液对浓缩乳蛋白在37℃下进行水解,并采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测定水解乳中α-乳白蛋白(α-LA)、β-乳球蛋白(β-LG)、α-酪蛋白(α-CN)和β-酪蛋白(β-CN)4种乳蛋白的抗原性与过敏原性,从而探讨2种乳酸杆菌粗酶液对浓缩乳蛋白的水解作用以及对乳蛋白抗原性及过敏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副干酪乳杆菌H9和植物乳杆菌P8菌株所产酶液在对浓缩乳蛋白进行水解的过程中,水解度逐渐增大,乳蛋白的抗原性及过敏原性在水解过程中都缓慢降低,抗原性的降低程度大于过敏原性的降低程度。其中效果最为显著的是副干酪乳杆菌H9和植物乳杆菌P8粗酶液水解后使β-LG抗原性分别降低了71.2%和63.1%;副干酪乳杆菌H9粗酶液水解后使α-LA、β-LG过敏原性分别降低了31.0%和41.2%。由此可见,不同菌种所产酶液对不同乳蛋白抗原性和过敏原性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异。

    2016年06期 v.11 63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 ]
  • 非线性弹簧链在自洽场理论中的应用

    曹旭光;王立权;林嘉平;

    传统的高斯链自洽场理论不适用于聚合物链高度强伸展的体系。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发展了一种基于聚合物珠链模型的自洽场理论方法,其中聚合物链上的珠子通过非线性Warner弹簧势(Warner spring potential)连接。通过赝谱方法求解自洽场方程,并将该方法应用于两嵌段共聚物的微相行为研究,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研究中,构建了层状结构周期与Flory-Huggins参数、非键势作用范围及聚合度的标度关系,发现所得的标度关系与强分离理论预测的结果吻合。此外,研究了极限键长对微相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改变极限键长可以将自由结合链模型和高斯链模型关联起来。该方法可应用于传统高斯链自洽场理论不适合的体系,如低盐浓度下的强聚电解质体系等。

    2016年06期 v.11 638-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调控线粒体动力学分子机制在心肌保护中的研究进展

    俞瑾;郑宏;

    线粒体不仅是细胞内能量来源的重要细胞器,更是动态变化的细胞器,通过融合与分裂这2个相反的过程改变其形态以维持其正常的结构与功能。心肌细胞因需要持续收缩运动而富含线粒体,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的动态平衡对维持心脏正常的收缩功能及能量代谢至关重要。目前普遍认为线粒体融合有利于心肌保护,特别是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应激状况下,因其整合了线粒体继续提供能量的能力。然而,过度融合与分裂不足或者过度的分裂而融合不足,都会导致线粒体质量控制机制平衡的破坏,致使细胞死亡。本文就线粒体动态变化中的融合与分裂,论述了在心肌保护特别是对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围术期心肌保护开拓新的思路。

    2016年06期 v.11 645-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5 ]
  • 局域退火过程中嵌段共聚物长程有序纳米结构的调控

    丛志楠;张良顺;

    为了研究局域退火过程中嵌段共聚物有序纳米结构的形成机理,基于动态自洽场理论,发展一种新的局域退火模型,并应用于共聚物引导自组装行为的研究。讨论退火移动速率和共聚物组成等因素对纳米结构有序程度和取向调节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减缓移动速率有助于有效地压制相分离过程中热涨落,从而获得长程有序纳米图案。共聚物组成的非对称性诱导富集层的形成,从而调节无缺陷纳米结构的取向。

    2016年06期 v.11 651-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 ]
  • 掺杂碳量子点的二氧化硅纳米管的合成与表征

    孙靖;刘晓;王华;韩金玉;

    为了得到掺杂碳量子点的二氧化硅纳米管,首先将有机硅烷前驱体在软模板剂P123作用下通过水解、晶化过程合成形貌、结构清晰的有机氧化硅纳米管,再在高温下对其进行碳化,即可得到掺杂碳的二氧化硅纳米管。采用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BET)、热重(TG)、拉曼光谱(Raman spectrum)和荧光光谱(photoluminescence spectrum)等表征手段对掺杂碳的二氧化硅纳米管的结构与特性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高温碳化,制备了具有介孔管状结构的掺杂碳的二氧化硅纳米管。最后用氢氟酸处理除去二氧化硅,发现剩余物为大小约2~4nm的碳纳米颗粒,该颗粒具有清晰的晶格条纹和荧光发光性能,证明了合成的纳米管中的碳为碳量子点。

    2016年06期 v.11 65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5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4 ]
  • 液滴在梯度润湿铜表面上的定向铺展

    王刚;徐守萍;皮丕辉;文秀芳;程江;

    为了定量考察铜表面上润湿性梯度对液滴铺展性能的影响,采用碱辅助表面氧化法,在长10mm的铜表面上构建了水接触角为89.5°~27.5°连续变化的润湿性梯度,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该梯度润湿表面的微观形貌变化,并以高速摄像机研究了液滴在该梯度润湿铜表面上的铺展规律。结果表明,在梯度润湿铜表面上液滴会朝亲水端方向进行定向铺展。3和6μL液滴在该梯度润湿铜表面上的铺展距离分别为5.7和6.4mm,平均铺展速度可分别达240.9和309.1mm/s。其定向铺展距离和铺展速度均高于相应液滴在均匀亲水(27.5°)铜表面上的铺展距离与铺展速度。

    2016年06期 v.11 659-662+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8 ]
  • 基于发展靶向蛋白质组技术的羊绒纤维组成鉴定及含量分析

    杨阿芳;李珊珊;张勇;曹琦琛;水雯箐;

    羊绒与羊毛纤维蛋白质组同源性极高,这给寻找种属特异性蛋白分子标志物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此,本研究提出了一套筛选、验证、定量检测羊绒分子标志物的蛋白质组研究策略。首先,采用化学标记方法,结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LCMS/MS)解析羊绒、羊毛纤维蛋白分子组成,筛选羊绒、羊毛纤维候选标志物。其次,采用新型质谱平行反应监测(parallel reaction monitoring,PRM)技术,确定羊毛的4条肽段和羊绒的2条肽段作为各自的分子标志物。最终通过双甲基标记靶向定量方法结合PRM技术,绘制羊绒肽段标志物定量标准曲线,建立羊绒纤维成分定量方法。实验结果显示,研究确定的肽段分子标志物可准确鉴定混合纤维的组成成分,羊绒含量实测值与理论值的偏差<15%。所建立的发现和验证分子标志物的靶向蛋白质组研究策略,促进了更准确、更客观的新型羊绒制品质量检验方法的发展,同时可为其他高同源性蛋白质组样品中生物标志物的筛选提供借鉴。

    2016年06期 v.11 663-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4 ]
  •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P8蛋白的抗体制备及其在水稻原生质体内的表达动态

    陈晓敏;宛柏杰;吴锦鸿;林文武;吴祖建;张洁;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RRS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水稻病毒属(Oryzavirus)成员。该病毒引起的水稻齿叶矮缩病在我国南方发病严重,成为我国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通过建立水稻原生质体培养体系,对RRSV主要外壳蛋白P8在水稻原生质体内的复制与表达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原核表达对P8蛋白进行抗体制备,抗血清经Western印迹检测具有特异性,间接ELISA测得其效价为2 500倍左右。以制备的抗血清为探针,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到P8蛋白在病毒侵染原生质体后24h开始表达,48h左右达到最大值,60h后开始下降,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同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病毒侵染水稻原生质体后的P8RNA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P8RNA在8h时开始积累,32h左右达到最大值,48h后表达量开始下降到一个平台期。

    2016年06期 v.11 670-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 ]
  • 野油菜黄单胞菌效应蛋白AvrXccC抑制鞭毛蛋白诱导的植物免疫反应

    梅双双;戎伟;

    野油菜黄单胞菌III型分泌效应蛋白AvrXccC在拟南芥rar1突变体上发挥毒性功能,然而,AvrXccC是如何发挥毒性功能的,目前还不清楚。本研究构建了A6vrXccC在rar1突变体上的转基因植株,通过接种DC3000 hrcC突变体,发现AvrXccC/rar1转基因植株可以促进hrcC的毒性功能。进一步研究发现,AvrXccC/rar1转基因植株抑制细菌鞭毛蛋白激发的活性氧爆发、胼胝体沉积及下游NHO1和FRK1基因的表达;但AvrXccC不抑制鞭毛蛋白诱导的MAPK激酶活性。研究表明,AvrXccC抑制植物先天免疫反应可能独立于MAPK信号通路之外,为将来分离AvrXccC在植物体内的毒性靶标奠定了基础。

    2016年06期 v.11 675-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 ]
  • 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复配及其水乳剂的研制

    田亚;赵恒科;严伟;钱坤;何林;

    研究采用药膜法测定了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的室内毒力,通过共毒因子法、共毒系数法对最佳配比进行筛选,并加工成质量分数4%伊维菌素·阿维菌素水乳剂。结果显示: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处理朱砂叶螨雌成螨24h后的LC50分别为7.88mg/L、3.76mg/L,伊维菌素:阿维菌素质量比为1∶1.28时,共毒系数(co-toxicity coefficient,CTC)高达226.02。伊维菌素·阿维菌素配比的数学模型为Y=-2.849 3X2+179.62X-2 626.8,R2=0.840 2,理论最佳配比质量比为1∶1.22,CTC=204.01,理论最佳配比与实际最佳配比增效一致。所研制质量分数4%伊维菌素·阿维菌素水乳剂外观呈白色均匀乳状液,热贮、冷贮等指标均合格,且分散性良好。本研究对于增加防治朱砂叶螨的药剂产品,延缓其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增加制剂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06期 v.11 679-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 ]
  • IK4基因突变体与其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

    史柳芝;郑倩倩;贺立彩;

    对造血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IKAROS基因亚型IK4进行突变,并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及使其在白血病细胞中表达。采用重叠延伸PCR定点突变技术,成功构建了4个IK4单突变或多突变突变体。将这4个突变体克隆至Pmscvpuro逆转录病毒载体中,构建重组蛋白表达载体。基因测序验证突变序列正确后,将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与病毒包装质粒VSVG、Gag-Pol共同感染293T细胞,过滤收集病毒上清,将病毒上清转染白血病NB4细胞。用Puromycin对细胞进行筛选,并通过Western印迹法对突变体表达细胞系进行验证。通过重叠延伸PCR法成功构建了4个IK4的定点单突变和定点多突变体,利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转染方法使IK4的4个突变体在白血病细胞中成功稳定表达,为后续的功能和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6年06期 v.11 684-687+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四氢嘧啶类化合物PL-1215的镇痛作用及机制

    林嘉;彭小彬;谢健航;余传林;雷林生;

    探讨1,3-二环戊基-1,2,3,6-四氢嘧啶-4,5-二甲酸二甲酯(PL-1215)的镇痛作用及机制,评估其应用前景。经灌胃(i.g.)给药,PL-1215(10、30、90mg/kg)能减少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反应次数,延长小鼠热板致痛和大鼠甩尾反应的潜伏期。PL-1215(30mg/kg,i.g.)对扭体反应的抑制作用可被利血平所减弱,不被纳络酮所影响。PL-1215(30mg/kg,i.g.)可抑制由腹腔注射0.7%醋酸所致的小鼠脑干中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含量的下降。经PL-1215(100mg/kg,i.g.)长期处理小鼠,未出现明显戒断现象。总之,PL-1215的镇痛作用与脑中5-HT的功能有关,可考虑将其作为治疗轻度慢性疼痛的药物或将其作为先导化合物的进一步开发。

    2016年06期 v.11 688-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6 ]
  • 植物乳杆菌KLDS1.0391 luxS基因敲除载体的构建与应用

    郑慧琦;庞雪辉;朱宗涛;孟祥晨;

    构建植物乳杆菌KLDS1.0391的luxS基因敲除载体并实现基因敲除。以植物乳杆菌KLDS1.0391的基因组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luxS侧翼序列luxSL、luxSR并分别克隆至pMD19-T simple中,鉴定正确后酶切,与敲除载体pNZ5319连接,鉴定正确后转入大肠杆菌DH5α中保存。采用电转化方法将敲除载体导入植物乳杆菌KLDS1.0391,构建luxS基因敲除菌株。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luxS基因敲除载体pNZ5319-luxS构建成功,测序结果证实该菌中存在2个luxS基因且成功敲除1个。所得结果为进一步研究luxS基因在植物乳杆菌KLDS1.0391的代谢和群体感应中的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

    2016年06期 v.11 694-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6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 ]
  • 酚酸类物质在作物连作障碍中的化感效应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田给林;毕艳孟;孙振钧;张潞生;

    酚酸类物质是单一连作体系中重要的化感物质,可通过直接的自毒作用或间接的抑制或促进作用,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而影响作物的生产。本文对酚酸类化感物质的种类、产生途径、在植物体和土壤中含量的动态变化、对土壤生态系统和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及酚酸类化感物质的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以后的研究方向,可为连作障碍综合调控提供依据。

    2016年06期 v.11 699-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1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7 ]
  • 甲氧基聚乙二醇末端功能化修饰壳聚糖的合成方法比较

    郑佳妮;

    为提高壳聚糖作为体内移植材料的抗蛋白吸附性能和纳米药物载体的长循环能力,对壳聚糖进行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改性修饰。通过考察MPEG末端功能化修饰壳聚糖的4种不同方法,包括MPEG末端羧基化法、乙酸酐氧化醛基化法、催化氧化醛基化法以及Williamson亲核取代醛基化法,从中筛选出反应条件可控、转化率高、产物稳定性好和重复性好的Williamson亲核取代醛基化合成方法作为MPEG修饰壳聚糖的主要手段。将MPEG末端功能化并接枝到壳聚糖骨架上,制备了不同取代度(DS)、不同MPEG相对分子质量和不同壳聚糖骨架相对分子质量的壳聚糖-g-甲氧基聚乙二醇(CS-g-MPEG)接枝共聚物,并对其结构、转化率、取代度和分子量分别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 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进行表征,为实现纳米颗粒长循环给药及体内移植水凝胶的抗蛋白表面修饰提供材料基础。

    2016年06期 v.11 706-711+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5 ]
  • 烯烃、糖精及m-CPBA的高选择性胺羟化反应研究

    李燕;柳艳娟;张前;

    烯烃的胺羟化反应是合成β-氨基醇衍生物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目前已知的方法主要是分子内的烯烃胺羟化反应,这就严重阻碍了烯烃胺羟化反应的广泛应用。本文利用间氯过氧苯甲酸(m-CPBA)的氧化性,在无金属催化剂,室温条件下,实现了烯烃和糖精及m-CPBA三组分之间高选择性的胺羟化反应,合成了系列新颖的β-氨基醇衍生物。这种新颖的三组分反应为烯烃的胺羟化提供了新的策略。

    2016年06期 v.11 712-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 ]
  • 双开口压力振荡管制冷性能实验研究

    刘培启;王海涛;刘胜;周传峰;胡大鹏;

    为了系统研究新型双开口压力振荡管制冷性能,搭建了双开口压力振荡管制冷实验平台,对转速、膨胀比和高温出口压力等参数影响振荡管等熵制冷效率的规律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着转速增大,双开口压力振荡管等熵制冷效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存在最佳转速;当膨胀比为3时,最佳转速约为2 600r/min。随着膨胀比的增大,双开口压力振荡管等熵制冷效率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存在最佳膨胀比;当转速为2 825r/min时,最佳膨胀比约为3.0。随着高温出口压力的增加,振荡管等熵制冷效率呈现先增大、后急剧减小的趋势,存在最佳高温出口压力;当转速为2 927r/min时,最佳高温出口压力约为0.22 MPa。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制冷机的设计和操作,利于推进双开口压力振荡管制冷技术的实用化。

    2016年06期 v.11 717-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