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雨龙;付尧;张元侠;刘科;
为了解决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升挡过程扭矩相两离合器的切换时序控制、惯性相发动机转速控制这一换挡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提出了DCT升挡过程综合控制策略。在扭矩相通过滑摩转速控制器实现离合器切换时序的精确控制,惯性相保持接合离合器压力恒定的同时降低发动机扭矩,使得发动机转速尽快同步于目标转速。控制策略的实车对比试验表明,该策略简化了控制过程,保证了扭矩相离合器最佳切换时序,减小了惯性相扭矩波动,从而提高了升挡品质。
2015年19期 v.10 2221-2224+2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雷雨龙;付尧;张元侠;刘科;
为了解决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升挡过程扭矩相两离合器的切换时序控制、惯性相发动机转速控制这一换挡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提出了DCT升挡过程综合控制策略。在扭矩相通过滑摩转速控制器实现离合器切换时序的精确控制,惯性相保持接合离合器压力恒定的同时降低发动机扭矩,使得发动机转速尽快同步于目标转速。控制策略的实车对比试验表明,该策略简化了控制过程,保证了扭矩相离合器最佳切换时序,减小了惯性相扭矩波动,从而提高了升挡品质。
2015年19期 v.10 2221-2224+2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衷路生;梁爽;龚锦红;张永贤;
针对高速列车动力建模问题,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高速列车广义非线性模型子空间辨识方法。先给出描述高速列车单质点力学行为的随机离散非线性状态空间模型,并进一步构建了高速列车广义非线性模型;采用LSSVM回归方法构造广义非线性函数,并运用子空间辨识方法,直接由增广输入、输出数据得到高速列车广义非线性模型参数矩阵。最后对上述模型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LS-SVM的子空间辨识方法比常规LS-SVM方法、线性子空间方法对列车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报性能,用于高速列车的建模是有效的,可用于具有非线性、强耦合的高速列车运行过程数学模型的辨识。
2015年19期 v.10 2225-2231+2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衷路生;梁爽;龚锦红;张永贤;
针对高速列车动力建模问题,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高速列车广义非线性模型子空间辨识方法。先给出描述高速列车单质点力学行为的随机离散非线性状态空间模型,并进一步构建了高速列车广义非线性模型;采用LSSVM回归方法构造广义非线性函数,并运用子空间辨识方法,直接由增广输入、输出数据得到高速列车广义非线性模型参数矩阵。最后对上述模型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LS-SVM的子空间辨识方法比常规LS-SVM方法、线性子空间方法对列车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报性能,用于高速列车的建模是有效的,可用于具有非线性、强耦合的高速列车运行过程数学模型的辨识。
2015年19期 v.10 2225-2231+2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浩;何保敬;云美萍;包林基;
以自适应控制策略中较简单的感应控制为例,研究感应控制路网中交叉口间的交互作用对路网整体效益的影响。结果发现路网整体效益下降,笔者称这种现象为感应控制困境现象。基于此现象,笔者将交叉口间的信号控制交互抽象为交叉口间的博弈问题,建立二人互相抛球模型,使用接球就抛策略模拟感应控制。研究表明,由于交叉口间交互作用的影响,感应控制策略下,各交叉口的控制周期会超出实际需求,路网整体效益也会下降。
2015年19期 v.10 2232-2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浩;何保敬;云美萍;包林基;
以自适应控制策略中较简单的感应控制为例,研究感应控制路网中交叉口间的交互作用对路网整体效益的影响。结果发现路网整体效益下降,笔者称这种现象为感应控制困境现象。基于此现象,笔者将交叉口间的信号控制交互抽象为交叉口间的博弈问题,建立二人互相抛球模型,使用接球就抛策略模拟感应控制。研究表明,由于交叉口间交互作用的影响,感应控制策略下,各交叉口的控制周期会超出实际需求,路网整体效益也会下降。
2015年19期 v.10 2232-2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寇发荣;刘攀;孙秦豫;
针对目前电液伺服主动悬架所存在的稳定性差、结构复杂及成本高等缺点,将先进的电动静液压EHA(electro-hydrostatic actuator)技术应用于汽车主动悬架设计中,设计了EHA自供能量式汽车主动悬架。根据该主动悬架的工作原理与结构特点,建立了EHA主动悬架系统的键合图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在随机路面谱输入下,对该悬架系统进行了天棚控制、地棚控制仿真策略的对比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EHA自供能量式主动悬架样机的选型、设计与试制,并研制了试验台架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天棚控制EHA主动悬架作用下,车身加速度下降13.28%,悬架动挠度下降10.50%,验证了所设计主动悬架系统的可行性与控制效果。
2015年19期 v.10 2237-2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寇发荣;刘攀;孙秦豫;
针对目前电液伺服主动悬架所存在的稳定性差、结构复杂及成本高等缺点,将先进的电动静液压EHA(electro-hydrostatic actuator)技术应用于汽车主动悬架设计中,设计了EHA自供能量式汽车主动悬架。根据该主动悬架的工作原理与结构特点,建立了EHA主动悬架系统的键合图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在随机路面谱输入下,对该悬架系统进行了天棚控制、地棚控制仿真策略的对比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EHA自供能量式主动悬架样机的选型、设计与试制,并研制了试验台架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天棚控制EHA主动悬架作用下,车身加速度下降13.28%,悬架动挠度下降10.50%,验证了所设计主动悬架系统的可行性与控制效果。
2015年19期 v.10 2237-2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刘晶郁;高玉聪;刘辉;李耀华;
从大客车空气悬架平顺性、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的设计角度出发,优化设计空气悬架导向机构参数并与系统特性匹配。在ADAMS虚拟仿真环境下,建立了某型大客车前空气悬架多体动力学模型,通过运动干涉分析和DOE分析,优化匹配悬架参数和系统特性,对比分析优化前后的关键参数。优化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悬架的优化设计,优化后转向系统与悬架系统最大干涉量从14.2mm减小至8.0mm,提高了悬架系统的运动特性,并有效降低了系统干涉量。
2015年19期 v.10 2242-2244+2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4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晶郁;高玉聪;刘辉;李耀华;
从大客车空气悬架平顺性、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的设计角度出发,优化设计空气悬架导向机构参数并与系统特性匹配。在ADAMS虚拟仿真环境下,建立了某型大客车前空气悬架多体动力学模型,通过运动干涉分析和DOE分析,优化匹配悬架参数和系统特性,对比分析优化前后的关键参数。优化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悬架的优化设计,优化后转向系统与悬架系统最大干涉量从14.2mm减小至8.0mm,提高了悬架系统的运动特性,并有效降低了系统干涉量。
2015年19期 v.10 2242-2244+2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4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赵彦;吴淑玲;林志恒;常天海;
针对当前利用通行卡进行高速公路逃费的现象较为严重而手工稽查效率低、效果差的问题,采用聚类判别分析框架研究高速公路逃费行为,运用逻辑回归分析方法探索高速公路通行卡(ETC)逃费概率的影响因素,提出了通行卡逃费行为的预测新模型。发现聚类判别分析框架对高速公路逃费通行卡的识别效率更高,且有利于提高命中能力;车辆属性、出行属性、超重属性、黑夜出行属性都是影响通行卡逃费概率的显著因素;经验证,预测新模型对通行卡逃费行为的预测正确率达到99.72%。结果表明:采用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逻辑回归分析相融合的方法,是识别和预测高速公路通行卡逃费行为的有效途径;预测新模型有利于管理部门制订科学的逃费管理解决方案,减少逃费稽查的成本和工作量。
2015年19期 v.10 2245-2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赵彦;吴淑玲;林志恒;常天海;
针对当前利用通行卡进行高速公路逃费的现象较为严重而手工稽查效率低、效果差的问题,采用聚类判别分析框架研究高速公路逃费行为,运用逻辑回归分析方法探索高速公路通行卡(ETC)逃费概率的影响因素,提出了通行卡逃费行为的预测新模型。发现聚类判别分析框架对高速公路逃费通行卡的识别效率更高,且有利于提高命中能力;车辆属性、出行属性、超重属性、黑夜出行属性都是影响通行卡逃费概率的显著因素;经验证,预测新模型对通行卡逃费行为的预测正确率达到99.72%。结果表明:采用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逻辑回归分析相融合的方法,是识别和预测高速公路通行卡逃费行为的有效途径;预测新模型有利于管理部门制订科学的逃费管理解决方案,减少逃费稽查的成本和工作量。
2015年19期 v.10 2245-2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王丰元;何建勇;刘尊民;韦重欢;
根据FSAE赛车测试与调校的需求,基于STM32开发了一种小型短程无线通讯实时数据采集系统。阐述了系统结构及其硬件设计,主要包括主控芯片选型、传感器选型、硬件电路设计,并根据硬件设计开发了相应的软件程序。最后,对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实车试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准确采集数据,无线传输稳定可靠,达到最初的设计要求。
2015年19期 v.10 2252-2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丰元;何建勇;刘尊民;韦重欢;
根据FSAE赛车测试与调校的需求,基于STM32开发了一种小型短程无线通讯实时数据采集系统。阐述了系统结构及其硬件设计,主要包括主控芯片选型、传感器选型、硬件电路设计,并根据硬件设计开发了相应的软件程序。最后,对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实车试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准确采集数据,无线传输稳定可靠,达到最初的设计要求。
2015年19期 v.10 2252-2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巩建强;田顺;
为了深入研究驾驶人应急转向操作行为下车辆的横向响应状态,在车辆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车辆应急转向响应力学模型。通过驾驶人应急转向行为下车辆横向应急响应实车试验,采集了驾驶人应急转向操作力度与车辆横向响应等关键数据,对比分析了实车试验数据与模型计算数据。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计算得到的数据误差较小,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能够反应驾驶人事故前应急操作,可用于道路交通事故再现的研究。
2015年19期 v.10 2256-2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巩建强;田顺;
为了深入研究驾驶人应急转向操作行为下车辆的横向响应状态,在车辆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车辆应急转向响应力学模型。通过驾驶人应急转向行为下车辆横向应急响应实车试验,采集了驾驶人应急转向操作力度与车辆横向响应等关键数据,对比分析了实车试验数据与模型计算数据。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计算得到的数据误差较小,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能够反应驾驶人事故前应急操作,可用于道路交通事故再现的研究。
2015年19期 v.10 2256-2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运星;马强;王星星;
为了研究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客车(P-HEB)动力系统参数匹配及整车控制策略,基于国内某款双轴并联式混合动力公交客车(HEB),建立插电式并联混合动力公交客车仿真模型,并对发动机、电动机和电池进行参数匹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规则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客车(P-HEB)的动力系统双模式控制策略,并进行建模仿真,比较了P-HEB和HEB的经济性。仿真结果表明:动力系统主要参数及整车控制策略设计合理,在满足动力性的前提下,能耗经济性与传统HEB相比节油率为66.47%。
2015年19期 v.10 2261-2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运星;马强;王星星;
为了研究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客车(P-HEB)动力系统参数匹配及整车控制策略,基于国内某款双轴并联式混合动力公交客车(HEB),建立插电式并联混合动力公交客车仿真模型,并对发动机、电动机和电池进行参数匹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规则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客车(P-HEB)的动力系统双模式控制策略,并进行建模仿真,比较了P-HEB和HEB的经济性。仿真结果表明:动力系统主要参数及整车控制策略设计合理,在满足动力性的前提下,能耗经济性与传统HEB相比节油率为66.47%。
2015年19期 v.10 2261-2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商保利;战仁军;商鹏;张洪彪;吴虎胜;
为了提高军用车辆车载武器的射击精度和稳定性,减小车体振动对武器的影响,借助振动力学理论,构建车体的四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并用滤波白噪声法拟合出单轮路面的输入函数,之后利用Pade逼近延迟法得到后轮的路面输入函数。使用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构建车辆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对车辆在不同车速、不同路面行驶时的振动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更好地研究车体的俯仰振动特性。根据仿真结果提出了关于改善车辆振动情况的措施,一是优化悬挂系统性能,二是武器与车体之间采取二级隔振。
2015年19期 v.10 2266-2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商保利;战仁军;商鹏;张洪彪;吴虎胜;
为了提高军用车辆车载武器的射击精度和稳定性,减小车体振动对武器的影响,借助振动力学理论,构建车体的四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并用滤波白噪声法拟合出单轮路面的输入函数,之后利用Pade逼近延迟法得到后轮的路面输入函数。使用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构建车辆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对车辆在不同车速、不同路面行驶时的振动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更好地研究车体的俯仰振动特性。根据仿真结果提出了关于改善车辆振动情况的措施,一是优化悬挂系统性能,二是武器与车体之间采取二级隔振。
2015年19期 v.10 2266-2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廖勇;郭九霞;杨昌其;
以空管安全为研究对象,旨在建立一套关于空管安全的概率评估方法。首先从数学的角度,将空管不安全事件进行了概率化表示;然后,根据Bayes定理,将空管安全的概率评估分为3个阶段:先验分布的确定、样本信息的获取和样本信息对先验分布的修正。具体研究方法为采用数理统计或专家主观概率得到先验分布,通过抽样获取样本信息的条件分布;利用Bayes理论对先验分布和样本信息的条件分布综合后得到后验分布;利用全概率公式得到修正后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从而获得了一种基于Bayes分析的空管安全概率评估方法。最后,通过算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15年19期 v.10 2271-2275+2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廖勇;郭九霞;杨昌其;
以空管安全为研究对象,旨在建立一套关于空管安全的概率评估方法。首先从数学的角度,将空管不安全事件进行了概率化表示;然后,根据Bayes定理,将空管安全的概率评估分为3个阶段:先验分布的确定、样本信息的获取和样本信息对先验分布的修正。具体研究方法为采用数理统计或专家主观概率得到先验分布,通过抽样获取样本信息的条件分布;利用Bayes理论对先验分布和样本信息的条件分布综合后得到后验分布;利用全概率公式得到修正后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从而获得了一种基于Bayes分析的空管安全概率评估方法。最后,通过算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15年19期 v.10 2271-2275+2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陆莹;王艺琛;阚洁;张星;
为提高地铁运营安全水平,基于文献综述及调查问卷的方式,从个人、设备、组织、任务、工作环境及运营环境角度归纳48个地铁运营人因失误影响因素,结合专家评价,运用模糊数方法,计算各因素的隶属度并进行辨识。从已辨识的48个影响因素中选取隶属度排名前15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个人因素部分是影响地铁运营人因失误的关键,并论证了这15个因素和地铁运营人因失误之间的关系。
2015年19期 v.10 2276-2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陆莹;王艺琛;阚洁;张星;
为提高地铁运营安全水平,基于文献综述及调查问卷的方式,从个人、设备、组织、任务、工作环境及运营环境角度归纳48个地铁运营人因失误影响因素,结合专家评价,运用模糊数方法,计算各因素的隶属度并进行辨识。从已辨识的48个影响因素中选取隶属度排名前15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个人因素部分是影响地铁运营人因失误的关键,并论证了这15个因素和地铁运营人因失误之间的关系。
2015年19期 v.10 2276-2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王建锋;张红;李平;
以车辆姿态角测量为研究对象,给出了基于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陀螺的姿态角测量原理和具体的姿态解算方法。开发了车辆姿态角实时测量系统的硬件电路和软件,实现了车辆姿态角的实时测量。精度试验表明,所开发系统的侧倾角的测量精确小于0.18°,俯仰角测量精度小于0.15°,横摆角测量精度小于2°,具有体积小、成本低、性能可靠的优点,可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2015年19期 v.10 2281-2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建锋;张红;李平;
以车辆姿态角测量为研究对象,给出了基于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陀螺的姿态角测量原理和具体的姿态解算方法。开发了车辆姿态角实时测量系统的硬件电路和软件,实现了车辆姿态角的实时测量。精度试验表明,所开发系统的侧倾角的测量精确小于0.18°,俯仰角测量精度小于0.15°,横摆角测量精度小于2°,具有体积小、成本低、性能可靠的优点,可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2015年19期 v.10 2281-2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立东;
为了分析交通流在稳定状态和非稳定状态下的交通排放特性,基于最优速度交通流跟驰理论和连续控制系统稳定性理论,推导系统的稳定性条件;对连续交通流模型进行离散化分析,得到其离散表达式;建立车辆运动与典型CO2排放之间的计算式;对稳定交通流和非稳定交通流情况下交通排放分别进行了仿真,得到交通流稳定性对交通排放的影响情况:在稳定交通流下,扰动对交通排放的影响较小;而对非稳定交通流,交通排放随扰动呈周期性变化。
2015年19期 v.10 2287-2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立东;
为了分析交通流在稳定状态和非稳定状态下的交通排放特性,基于最优速度交通流跟驰理论和连续控制系统稳定性理论,推导系统的稳定性条件;对连续交通流模型进行离散化分析,得到其离散表达式;建立车辆运动与典型CO2排放之间的计算式;对稳定交通流和非稳定交通流情况下交通排放分别进行了仿真,得到交通流稳定性对交通排放的影响情况:在稳定交通流下,扰动对交通排放的影响较小;而对非稳定交通流,交通排放随扰动呈周期性变化。
2015年19期 v.10 2287-2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靳慧斌;王丹;王松涛;张颖;
为了研究管制员的视觉搜索特征,利用雷达管制模拟机模拟真实的管制场景,并用Tobii X2-60眼动仪记录实验中被试的眼动数据。在对管制员视觉行为及其表征参数分析之后,选取注视持续时间、水平及垂直方向视角、扫视幅度和扫视速度等眼动指标来表征管制员的视觉搜索特征;通过设置模拟管制场景中飞机的数目,即5、7、10架,从而比较在不同飞机数目情况下的管制员的视觉搜索特征。结果表明:在对眼动指标进行分段统计时,被试的眼动数据在不同范围上存在着明显的分布差异;再对上述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后,发现被试的视觉搜索特征随飞机的数目变化没有发生显著差异。
2015年19期 v.10 2291-2294+2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靳慧斌;王丹;王松涛;张颖;
为了研究管制员的视觉搜索特征,利用雷达管制模拟机模拟真实的管制场景,并用Tobii X2-60眼动仪记录实验中被试的眼动数据。在对管制员视觉行为及其表征参数分析之后,选取注视持续时间、水平及垂直方向视角、扫视幅度和扫视速度等眼动指标来表征管制员的视觉搜索特征;通过设置模拟管制场景中飞机的数目,即5、7、10架,从而比较在不同飞机数目情况下的管制员的视觉搜索特征。结果表明:在对眼动指标进行分段统计时,被试的眼动数据在不同范围上存在着明显的分布差异;再对上述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后,发现被试的视觉搜索特征随飞机的数目变化没有发生显著差异。
2015年19期 v.10 2291-2294+2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高明霞;王雪梅;
针对城市道路网中的应急交通疏散问题,研究如何选择合适的路段实行逆向管理。基于网络最大流最小割理论,设计了瓶颈释放启发式算法,通过不断寻找网络最小割来释放潜在瓶颈,增加路网的疏散通行能力。本研究旨在为逆向车道路段的选择提供参考。
2015年19期 v.10 2295-2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高明霞;王雪梅;
针对城市道路网中的应急交通疏散问题,研究如何选择合适的路段实行逆向管理。基于网络最大流最小割理论,设计了瓶颈释放启发式算法,通过不断寻找网络最小割来释放潜在瓶颈,增加路网的疏散通行能力。本研究旨在为逆向车道路段的选择提供参考。
2015年19期 v.10 2295-2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杨勇生;许波桅;李军军;
为了实现大型集装箱起重机大车机构的快速配置设计,针对该产品设计特点,进行客户需求与反需求分析,设计了基于实例模板的产品虚拟染色体的数据结构。综合考虑实例模板与客户需求的局部相似度及子零部件间的兼容度,建立了产品快速配置设计所需要的数学模型。借鉴生物基因工程、育种学"杂种优良"的原理与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基因聚合的产品快速配置设计算法。通过实例模板亲本的选择、聚合杂交、均匀变异和横交,优化了配置产品的优良特性,得出了产品的最优配置设计方案。集装箱起重机大车机构算例显示,该方法具有优良的收敛性能,能获得更高的顾客满意度,验证了本文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2015年19期 v.10 2298-2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勇生;许波桅;李军军;
为了实现大型集装箱起重机大车机构的快速配置设计,针对该产品设计特点,进行客户需求与反需求分析,设计了基于实例模板的产品虚拟染色体的数据结构。综合考虑实例模板与客户需求的局部相似度及子零部件间的兼容度,建立了产品快速配置设计所需要的数学模型。借鉴生物基因工程、育种学"杂种优良"的原理与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基因聚合的产品快速配置设计算法。通过实例模板亲本的选择、聚合杂交、均匀变异和横交,优化了配置产品的优良特性,得出了产品的最优配置设计方案。集装箱起重机大车机构算例显示,该方法具有优良的收敛性能,能获得更高的顾客满意度,验证了本文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2015年19期 v.10 2298-2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郭谌达;焦胜;
采用比较研究法、文献法和实地踏勘法,以我国历史上年代阶段、经济文化发展程度、工程技术水平等多项因素较为接近的2座都城——北宋东京城和南宋临安城为研究对象,比较归纳了二者城市布局的异同点;分析了因地制宜思想在形成城市布局特色上的影响,从而诠释了我国历史上这一城市布局的重要智慧;最后,从思想上"无为"、思路上"有为"、实施上"无为"与"有为"相结合3个维度提出因地制宜思想对我国当代城市布局的重要启示,以期为我国当下城市布局特色的创造探索一条本土化的发展道路。
2015年19期 v.10 2303-2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郭谌达;焦胜;
采用比较研究法、文献法和实地踏勘法,以我国历史上年代阶段、经济文化发展程度、工程技术水平等多项因素较为接近的2座都城——北宋东京城和南宋临安城为研究对象,比较归纳了二者城市布局的异同点;分析了因地制宜思想在形成城市布局特色上的影响,从而诠释了我国历史上这一城市布局的重要智慧;最后,从思想上"无为"、思路上"有为"、实施上"无为"与"有为"相结合3个维度提出因地制宜思想对我国当代城市布局的重要启示,以期为我国当下城市布局特色的创造探索一条本土化的发展道路。
2015年19期 v.10 2303-2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郜新军;郭院成;王利敏;
以地处软硬相间地基中的地铁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地震动力仿真模拟方法,建立了能同时考虑多点激励、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地基-隧道的整体计算模型,系统分析了地震P波斜入射作用下穿越软硬相间地基中地铁隧道的动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地震波的入射角度对隧道的响应影响较大,传统的考虑地震波垂直入射的输入方法显现出一定的不安全性;软土区宽度的增加导致隧道的动力响应有明显的加强,对结构抗震不利;隧道衬砌混凝土等级的提高将使隧道结构的位移及加速度有所减小,但是弯矩增大明显,因此通过增大衬砌混凝土的等级提高隧道结构的抗震性效果并不好,反而使衬砌结构的受力变大。
2015年19期 v.10 2308-2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郜新军;郭院成;王利敏;
以地处软硬相间地基中的地铁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地震动力仿真模拟方法,建立了能同时考虑多点激励、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地基-隧道的整体计算模型,系统分析了地震P波斜入射作用下穿越软硬相间地基中地铁隧道的动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地震波的入射角度对隧道的响应影响较大,传统的考虑地震波垂直入射的输入方法显现出一定的不安全性;软土区宽度的增加导致隧道的动力响应有明显的加强,对结构抗震不利;隧道衬砌混凝土等级的提高将使隧道结构的位移及加速度有所减小,但是弯矩增大明显,因此通过增大衬砌混凝土的等级提高隧道结构的抗震性效果并不好,反而使衬砌结构的受力变大。
2015年19期 v.10 2308-2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雷胜友;惠会清;李肖伦;
将高速铁路地基处理中的水泥土挤密桩和CFG桩对地基土的加强作用看作是一种加筋作用,通过各自的应力莫尔圆,得到了水泥土挤密桩和CFG桩共同作用下桩间土的强度表达式。两个地基处理工程实例的桩间土物理力学指标变化情况表明,两类桩对地基土都有加筋作用;工程实例天然地基及复合地基载荷板试验结果也表明,长、短桩对地基承载增大均有贡献,并分析了长、短桩处理后地基土的强度及承载力特性。
2015年19期 v.10 2312-2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雷胜友;惠会清;李肖伦;
将高速铁路地基处理中的水泥土挤密桩和CFG桩对地基土的加强作用看作是一种加筋作用,通过各自的应力莫尔圆,得到了水泥土挤密桩和CFG桩共同作用下桩间土的强度表达式。两个地基处理工程实例的桩间土物理力学指标变化情况表明,两类桩对地基土都有加筋作用;工程实例天然地基及复合地基载荷板试验结果也表明,长、短桩对地基承载增大均有贡献,并分析了长、短桩处理后地基土的强度及承载力特性。
2015年19期 v.10 2312-2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马文国;王兰民;李学丰;樊姝芳;
挡土墙后分层填土过程中,土压力的生成与分布情况直接影响挡土墙的设计。利用Mohr-Coulomb屈服面非相关联的Drucker-Prager准则作为塑性势面,对墙后黏性分层填土过程中作用墙背上的土压力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将数值计算结果与广义土压力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有限元计算的土压力分布比广义土压力公式计算的更加合理;由广义库伦土压力公式计算出来的零压力区与塑性理论计算的开裂深度相吻合,进一步证实了分层填土使用塑性理论和有限元进行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建议挡土墙后填土尽量考虑低塑性土进行分层填筑,降低填土的开裂深度。
2015年19期 v.10 2317-2319+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马文国;王兰民;李学丰;樊姝芳;
挡土墙后分层填土过程中,土压力的生成与分布情况直接影响挡土墙的设计。利用Mohr-Coulomb屈服面非相关联的Drucker-Prager准则作为塑性势面,对墙后黏性分层填土过程中作用墙背上的土压力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将数值计算结果与广义土压力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有限元计算的土压力分布比广义土压力公式计算的更加合理;由广义库伦土压力公式计算出来的零压力区与塑性理论计算的开裂深度相吻合,进一步证实了分层填土使用塑性理论和有限元进行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建议挡土墙后填土尽量考虑低塑性土进行分层填筑,降低填土的开裂深度。
2015年19期 v.10 2317-2319+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莉莉;张潇潇;
为解决终端区内各关键点处进离场航班之间的汇聚、交叉运行问题,综合考虑了间隔、容量等因素,以双跑道混合运行为前提,以总延误成本最小为目标,首次建立了考虑关键点进离场冲突的航班排序模型。设计了递归遗传算法:首先以各空域冲突点为单位,采用遗传算法得出延误成本最小的初始排队序列;之后以初始序列为基础,将经过同一定位点的航班进行聚类排序后反推回跑道,调整进离场航班间的间隔,再将进离场航班序列推算到各空域冲突点处,通过递归运算不断调整,最终得出进离场航班排队序列。根据仿真结果可知,所建模型和算法能有效解决实际运行中终端区各关键点对进离场航班运行的限制,大大减少了航班的总延误成本。
2015年19期 v.10 2320-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莉莉;张潇潇;
为解决终端区内各关键点处进离场航班之间的汇聚、交叉运行问题,综合考虑了间隔、容量等因素,以双跑道混合运行为前提,以总延误成本最小为目标,首次建立了考虑关键点进离场冲突的航班排序模型。设计了递归遗传算法:首先以各空域冲突点为单位,采用遗传算法得出延误成本最小的初始排队序列;之后以初始序列为基础,将经过同一定位点的航班进行聚类排序后反推回跑道,调整进离场航班间的间隔,再将进离场航班序列推算到各空域冲突点处,通过递归运算不断调整,最终得出进离场航班排队序列。根据仿真结果可知,所建模型和算法能有效解决实际运行中终端区各关键点对进离场航班运行的限制,大大减少了航班的总延误成本。
2015年19期 v.10 2320-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学海;乔婧;武菲菲;孙月峰;程铁信;
根据各工期风险因素对大型工程项目工期的多重影响,构建了基于改进PERT(计划评审技术)方法的项目工期风险评价模型。以某大型水利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将辨识的各风险因素对各作业持续时间的影响带入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组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可以直观、方便地预测出单因素及多因素组合对项目工期的影响大小,从而帮助项目进度管理人员明确进度控制的重点,减少工期风险对项目造成的损失。
2015年19期 v.10 2325-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7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王学海;乔婧;武菲菲;孙月峰;程铁信;
根据各工期风险因素对大型工程项目工期的多重影响,构建了基于改进PERT(计划评审技术)方法的项目工期风险评价模型。以某大型水利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将辨识的各风险因素对各作业持续时间的影响带入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组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可以直观、方便地预测出单因素及多因素组合对项目工期的影响大小,从而帮助项目进度管理人员明确进度控制的重点,减少工期风险对项目造成的损失。
2015年19期 v.10 2325-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7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蔡聪;王乙江;张剑刚;徐玉良;何骋;
以节水灌溉模式下昆山市小型水稻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首尾法测量阴云圩灌区和天福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探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小型水稻灌区节水灌溉模式下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测算方法,并分析这些测算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阴云圩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方法的优势为测算成本较低、实用性较强,缺点为测量净灌溉水深时人工误差较大;天福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方法的优势为自动化测量与数据自动远传,节省人力成本的同时,为精准灌溉、节水灌溉提供决策依据和数据支撑,缺点为设备成本及维护成本较高,采集长时段连续数据时仪器的稳定性有待提高。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推广采用流量计等自动测量方式来测量灌溉水利用系数。
2015年19期 v.10 2330-2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蔡聪;王乙江;张剑刚;徐玉良;何骋;
以节水灌溉模式下昆山市小型水稻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首尾法测量阴云圩灌区和天福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探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小型水稻灌区节水灌溉模式下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测算方法,并分析这些测算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阴云圩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方法的优势为测算成本较低、实用性较强,缺点为测量净灌溉水深时人工误差较大;天福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方法的优势为自动化测量与数据自动远传,节省人力成本的同时,为精准灌溉、节水灌溉提供决策依据和数据支撑,缺点为设备成本及维护成本较高,采集长时段连续数据时仪器的稳定性有待提高。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推广采用流量计等自动测量方式来测量灌溉水利用系数。
2015年19期 v.10 2330-2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魏宏;吴佳;杜红秀;
为了达到桥梁上部结构预应力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双重控制的目标,有必要研究混凝土微结构随龄期的变化规律。本文利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CT技术)分别对7d与28d龄期桥梁用C50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细观结构的变化进行观测和图像构建。采用Image-Pro Plus(IPP)图像处理软件定量分析了混凝土材料CT图像,得到了7d和28d不同龄期对混凝土材料的缺陷率、孔径尺寸、孔洞数的影响。
2015年19期 v.10 2335-2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魏宏;吴佳;杜红秀;
为了达到桥梁上部结构预应力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双重控制的目标,有必要研究混凝土微结构随龄期的变化规律。本文利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CT技术)分别对7d与28d龄期桥梁用C50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细观结构的变化进行观测和图像构建。采用Image-Pro Plus(IPP)图像处理软件定量分析了混凝土材料CT图像,得到了7d和28d不同龄期对混凝土材料的缺陷率、孔径尺寸、孔洞数的影响。
2015年19期 v.10 2335-2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