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瑜;曾凤;周赟磊;刘翀;
随着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研制高精度、高效率的细胞操作机器人已成为国际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焦点。本文以优化显微操作机器人的操纵空间和操作流程为目的,应用自调焦图像算法评价、机械手运动控制和主从机通信等技术实现了基于自动调焦定位的细胞操作方案。首先,以斑马鱼卵细胞为例,结合一类球形卵细胞的对称性及细胞定位操纵中定位特点,对不同聚焦函数进行评价及图像处理算法优化,提出适宜细胞操纵的自动调焦定位方法。其次,以精确度和快速性为依据,对不同图像分割与识别算法进行评价,提出最适宜细胞和注射针的自动化识别及定位算法。最后,通过RS-232串口通讯,实现了上位机对机械手自动化操纵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自调焦定位操纵策略运行稳定、精度高,满足细胞显微操作机器人的高精度及自动化操作的要求。
2015年10期 v.10 1117-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8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李瑞;陆天扬;
纳米碳材料因可能具有优异的摩擦磨损性能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其作为润滑添加剂时,摩擦磨损性能的差异尚未得到充分研究。针对此问题,采用四球机研究了碳纳米管与石墨烯作为润滑油添加剂时对摩擦和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碳纳米管与石墨烯作为添加剂能够减小摩擦、降低磨损,酸化后碳纳米管的减摩降磨作用更为显著;采用碳纳米管作为添加剂时,添加剂的最佳质量分数与载荷相关,石墨烯作为添加剂时添加的质量分数受载荷变化的影响较小。对钢球磨斑表面形貌的观察表明,碳纳米管与石墨烯在摩擦副之间能够起到润滑和填充作用,从而减小了摩擦、降低了磨损,在高载荷下,添加过量碳纳米管和石墨烯时,由于其团聚性反而使磨损急剧增加。
2015年10期 v.10 1123-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4K] [下载次数:9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陈科位;陈殿生;张自强;沈奇;凌潇;
为提高小型跳跃机器人的负重能力,设计了一款利用人工肌肉作为动力源的仿蝗虫腿跳跃机器人。观测了蝗虫后腿结构,并利用高速摄像机记录了跳跃过程中后腿关节变化情况。据此模仿蝗虫后腿结构,设计了仿蝗虫跳跃机器人弹跳腿,利用人工肌肉收缩拉动三连杆快速摆动实现起跳。建立了弹跳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分析得出影响其弹跳性能的因素。仿真结果表明,该弹跳机构在无额外负重时,跳跃高度可达578mm,在负重1kg情况下,仍能实现约199mm的跳跃高度,且起跳稳定。证明了该机构能实现类似于蝗虫的跳跃,为仿蝗虫跳跃机器人的设计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2015年10期 v.10 1127-1130+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K] [下载次数:6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姜洪权;王宏叶;王树辉;高建民;梁泽明;柳庆红;
针对基于机器视觉的吹塑产品外形尺寸在线检测系统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导致检测精度及速度无法保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形态学的亚像素边缘提取方法。首先在已获得感兴趣区域的基础上,采用形态学梯度算子和Canny算法确定物体边缘点的像素级位置;然后以该位置的邻域像素灰度值作为判断的补充信息,采用高斯拟合方法求得边缘点的亚像素边缘轮廓,进而得到外观尺寸。试验结果表明:该提取方法具有抗噪声能力强、计算速度快、定位精度高等优点,既能够获得连续光滑的亚像素轮廓,还能够很好地保留原图像的信息,且每次检测周期约为0.2s。
2015年10期 v.10 1131-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燕京;刘永锋;李由;高明霞;潘洪革;
为改善新型高容量储氢材料Mg(BH4)2·2NH3的放氢性能,使用XRD、FTIR、TPD和Sieverts测试仪研究了KBF4的添加对Mg(BH4)2·2NH3放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KBF4与Mg(BH4)2·2NH3在球磨过程中可以发生相互作用,导致F部分替代[BH4]-中的H。F的掺杂显著降低了Mg(BH4)2·2NH3的放氢温度,其中10%(摩尔分数)F掺杂的Mg(BH4)2·2NH3的起始放氢温度为50℃,较原始Mg(BH4)2·2NH3降低了100℃,当加热至350℃,主要放氢反应结束,放氢量可达10%(质量分数);同时,F的掺杂还显著提高了Mg(BH4)2·2NH3的放氢动力学性能。
2015年10期 v.10 1136-1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山;李金洪;张好斌;李晓锋;于中振;
针对高填充氢氧化镁所导致的聚丙烯复合材料脆性增加问题,开展使用凯夫拉纤维和聚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增韧聚丙烯/氢氧化镁复合材料的研究。通过熔体挤出加工方法制备了聚丙烯/氢氧化镁/POE三相复合材料和聚丙烯/氢氧化镁/凯夫拉纤维三相复合材料,表征并研究了其微观形态、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凯夫拉纤维和POE的加入大幅度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而且没有影响复合材料的阻燃效果。增韧过程使聚丙烯/氢氧化镁复合材料的实用性得到显著提升。
2015年10期 v.10 1140-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8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峻霞;龚梦;
以人下坡行走过程中偶发的滑跌现象为研究对象,采用表面肌电分析法,探究人下坡失稳后的自主平衡恢复反应机理。选取10名健康男性在坡度为1︰10的坡道上进行湿滑介质油和干燥环境下的下坡行走试验,采用Vicon运动捕捉系统和表面肌电系统同步采集步态参数和下肢8块主要肌肉的肌电信号,得出步速和步态时间的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0、0.025(<0.05),故受到滑移扰动后,步速显著增加,步态时间显著减小;左右两侧肌肉的收缩特性在第一双支撑相和单支撑相无明显变化,在第二双支撑相和摆动相显著增加。依此总结出在坡度为1∶10的坡道环境下,一个步态周期各个时相内双足机器人下肢左右侧施加控制力的位置、施力大小及作用时间。该试验结果可为康复工程提供理论基础,并指导双足机器人的平衡控制系统设计。
2015年10期 v.10 1144-1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矫维成;牛越;丁国民;万里;王荣国;
针对无内衬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气体渗漏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高气体阻隔性能的石墨/环氧微结构有序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湿化学沉淀的方法将Fe3O4磁性纳米粒子吸附到石墨微片(GNPs)的表面,实现石墨微片的表面磁性修饰(mGNPs)。在分析磁性片状粒子代表单元在磁场条件下的受力情况的基础上,确定了定向排列m-GNPs所需最小磁场强度40mT。将m-GNPs引入到环氧树脂中,通过外加磁场诱导定向排列,制备出了石墨/环氧微结构有序复合材料(m-GNPs/EP)。氦检漏试验结果表明,1%质量分数的m-GNPs/EP的氦漏率较纯树脂提高了1个数量级,较GNPs随机排列的复合材料氦漏率提高了69%。
2015年10期 v.10 1149-1153+1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岳贤强;朱铁军;赵新兵;
采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的方式制备了PbTe基热电材料。研究了Na掺杂的伪三元PbTe0.8-xSe0.2Sx(x=0,0.05,0.1,0.15)合金的热电输运性能。结果显示:加入PbS导致伪三元PbTe0.8-xSe0.2Sx合金的Seebeck系数略有下降,但PbS摩尔分数对其Seebeck系数影响不大;合金散射会同时降低伪三元PbTe0.8-xSe0.2Sx合金的电导率和晶格热导率;PbS摩尔分数对于伪三元PbTe0.8-xSe0.2Sx合金的热电优值zT的影响不大,所有试样的zT在820K时都达到了1.7~1.8。部分PbS取代PbTe可以减少Te元素使用,在保持较高热电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成本。
2015年10期 v.10 1154-1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朱洋洋;吴喜涛;胡捷;
为了揭示有机酸粪污废水对钢筋混凝土构筑物材料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本文采用电化学方法和扫描电镜研究了浸没在含有不同体积分数有机酸的模拟混凝土孔溶液中的钢筋的电化学行为和表面形态,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体视显微镜研究了模拟有机酸溶液对水泥净浆水化产物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拟孔溶液中,不同体积分数的有机酸均能诱发钢筋腐蚀,经有机酸侵蚀后的钢筋腐蚀电位负移、腐蚀电流升高、腐蚀速度加快;且当模拟溶液中的有机酸体积分数越大时,钢筋的腐蚀速度越快。同时,XRD和表面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经有机酸侵蚀的水泥净浆基体,其中的氢氧化钙、硅酸二钙、钙矾石等组分被有机酸溶解,表面出现裂缝、分层和剥落,抗压强度下降。
2015年10期 v.10 1158-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8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徐张宝;姚建勇;马大为;
针对具有状态不可测的单出杆液压缸位置伺服系统,提出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和鲁棒控制器的输出反馈控制算法。所构造的扩张状态观测器在观测系统状态的同时,对系统的匹配未知干扰进行估计,并在设计的控制器中进行主动干扰补偿,提高系统控制性能。理论分析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液压位置伺服系统输出反馈控制器能够保证闭环系统的所有信号有界,以及保证预定的瞬态和稳态跟踪性能,当系统不存在未知干扰时可使系统获得渐近跟踪性能。由仿真结果可见,系统跟踪误差最大约为0.03mm,相对跟踪误差约为0.02%,证明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2015年10期 v.10 1164-1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健;张振海;李科杰;张东红;李剑;柳新宇;
针对应用最多的2种单视点曲面反射式全景视觉系统——双曲面反射式和抛物面反射式全景视觉系统存在的安装精度高和远心透镜造价高等缺点,提出了多视点抛物面反射式全景视觉系统。首先分析了系统视点的分布情况,建立了系统成像的参数模型,利用类比单视点曲面反射式全景视觉系统模型进行投影点解算,然后分析了焦散面的特性。其次利用系统成像模型依次建立了系统的最大仰角、最大水平探测距离和分辨率的参数模型,讨论了对其产生影响的因数。在此分析的基础上研制了多视点抛物面反射式全景视觉系统样机,该样机成像效果好、安装精度高、成本低。最后实验验证了最大仰角参数模型、最大水平探测距离参数模型和分辨率的参数模型的正确性,最大仰角参数且与抛物面反射镜参数p成反比,最大水平探测距离参数与目标大小成正比,分辨率的参数与目标大小成正比且与目标所处位置的远近成反比。
2015年10期 v.10 1170-1173+1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临川;周健;宓锦校;孙志梅;
为了改良相变存储器的工作机理,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显示,相变存储材料三元硫系化合物Ge1Sb4Te7可通过特定原子的移动实现晶体对称性的部分打破与重建,伴随着这种结构转变,其电阻率会发生显著变化。该可逆相变引起的电阻转变效应可以归因于"类三中心四电子键"的形成与断裂。这种新相变机制相对于传统的相变存储机制,具有较多优点,有利于提高相变存储器的性能。
2015年10期 v.10 1174-1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0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庆学;桂海莲;李曜;李长乐;张卓;
为了提高中厚板矫直过程中矫直力的精度,对中厚板矫直机矫直过程中的中性层偏移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推导出中性层偏移计算公式。中性层偏移公式说明,在矫直过程中,中性层偏移受弹区比和偏移系数的影响较大,故本文以40mm板厚矫直过程为例,分析了弹区比和偏移系数对中性层偏移及弯曲力矩的影响,并做了误差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弹区比在15%~40%时,矫直效果最佳,在这个范围内,由于中性层偏移造成的误差达到了10.09%。因此,在辊式矫直过程中,为得到更精确的弯曲力矩和矫直力,中性层偏移量是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
2015年10期 v.10 1178-1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秦怡靖;徐亚虎;张丽颖;郑国强;刘春太;
为了探究包覆结构的形成与剪切温度和基体分子量的关系,采用了等规聚丙烯(iPP)/玻璃纤维(GF)复合材料单纤维牵引体系。通过固定纤维牵引速率、逐步降低剪切温度(低于基体熔点)的方法,对实时采集的偏光显微镜图片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同一基体,包覆结构的厚度随剪切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基体分子量越低,这一变化趋势越明显;对于同一剪切温度,包覆结构的厚度随基体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大;形成包覆结构的最高剪切温度随基体分子量的增加而升高。
2015年10期 v.10 1182-1184+1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2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谢甘霖;何岸;杨晓雅;王西涛;
在Gleeble-3500热模拟实验机上对含Nb微合金钢进行了一系列热压缩实验,用以模拟含Nb微合金钢的薄板坯紧凑式热带生产(CSP)连轧过程。变形温度分别为950、1 000、1 050、1 100、1 150℃,变形速率分别为1、5、10s-1,应变量为70%。基于实验得到的流变应力数据,利用Matlab软件建立了描述流变应力和变形温度、变形速率和应变量之间关系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实验结果表明:预测值和实际值的相关系数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989和2.41%,证明所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含Nb微合金钢热变形过程中的流变应力值。该研究结果对提高含Nb微合金钢的热塑性变形能力及优化CSP连轧工艺具有指导意义。
2015年10期 v.10 1185-1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4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贵铭;魏红梅;何鹏;林铁松;冯吉才;
为了研究连接温度对TA2纯钛与1Cr18Ni9Ti不锈钢扩散连接接头界面组织和强度的影响,在压力为15 MPa、保温时间为30min、连接温度为620~850℃的真空条件下,对TA2纯钛与1Cr18Ni9Ti不锈钢进行了直接扩散连接。结果表明:当连接温度≤620℃时,无法实现有效连接;当连接温度为640~660℃时,接头存在未焊合区域;当连接温度≥700℃时,在接头处形成厚度超过10μm的反应相,主要由α-Fe(Ti)/TiFe+TiFe2+TiCr2/β-Ti(Fe,Cr)/(α+β)-Ti(Fe)组成。连接温度为620~850℃时,接头的抗剪强度为40~60 MPa,约为母材TA2纯钛抗剪强度的13%~20%。连接温度在620~850℃范围内时,连接温度对接头的抗剪强度影响不大,断裂主要发生于α-Fe(Ti)和β-Ti(Fe,Cr)之间,断口处存在大量解理,为脆性断裂,接头处生成脆性的TiCr2是导致接头性能恶化的主要原因。
2015年10期 v.10 1189-1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建;肖翠翠;杨璐;刘青平;李建军;
为了优化现有二板式注塑机合模系统的受力均匀性和稳定性,将原活塞杆直径加粗,加粗后的新活塞杆直径为134mm,其与活塞外径的比例关系可实现锁模油缸中液压油在4个有杆腔与2个无杆腔的"内循环"。通过Ansys Workbench软件数值模拟研究了活塞杆结构对锁模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锁模力下,活塞杆加粗后的新结构可使定模板和动模板的形变量减小30%以上,使油缸、活塞杆和活塞的形变量减小42%以上;使动定模扳间平行度减小36%;使定模板和动模板的应力减小35%以上,使油缸和活塞杆的应力减小为3.23%,使活塞的应力增加了2.3%。因此,新结构提高了锁模的精度;在减小各零部件形变及动定模板应力方面优势突出;但对油缸、活塞和活塞杆的应力影响不大,还需对活塞结构做相应的改变。
2015年10期 v.10 1193-1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5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周志杰;沈正帆;种道彤;
阀门局部阻力是船舶管路系统阻力的主要组成,阀门阻力系数对于船舶管路系统阻力计算具有重要影响。针对我国尚未对船舶管路阀门阻力系数进行系统研究的现状,对典型船用海水管路阀门阻力系数进行了试验测量,对比不同阀门结构及不同阀门开度下的阻力系数,分析影响阀门阻力系数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当阀门开启度在80%~100%,对系统流动阻力和流量分配不会产生明显影响,A型直通阀的阻力系数比B型直角阀的大1.5左右,截止止回阀的阻力系数略大于截止阀的阻力系数。依据试验研究结果,提出了优化阀门内部流道设计、改进阀门结构等降低阀门阻力系数的技术途径。
2015年10期 v.10 1197-1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1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戴瑜;刘核;张滔;刘少军;
为了实现海底履带式采矿车在特殊稀软底质上行走牵引通过性能的定量评估,开展相关力学特性试验及牵引力计算分析。根据海底底质主要物理力学特性,配制实验室模拟底质。基于车辆地面力学理论,开展模拟履带板与模拟底质相互作用力学特性试验,获得法向压力-沉陷、水平剪切应力-位移函数关系式。建立一种新的海底履带式采矿车牵引通过性能定量计算数学模型,应用模拟试验获得力学特性关系式,计算出采矿车在海底行走获得最大牵引力7.5×104 N时,对应的最佳滑转率为3%,且滑转率应控制在10%以内。计算分析了采矿车接地参数对牵引力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当履带接地长度与宽度的比值控制为4.7左右时,履带式采矿车可产生最大的牵引力,由此提出了最佳的履带式采矿车接地参数设计值。该研究结果可为海底履带式采矿车的牵引通过性能评估及其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2015年10期 v.10 1203-1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7K] [下载次数:5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张洪烈;刘郁丽;杨合;
双脊矩形管在其绕弯成形过程中极易出现截面变形等缺陷,严重制约了其成形质量及成形极限的提高。管材的截面变形主要由各阶段的应力状态决定,研究管材应力变化规律有助于提高对绕弯变形机理的认识,进而为减少截面变形策略的制定提供指导。运用ABAQUS/Explicit软件,建立了双脊矩形管绕弯成形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基于该模型,将双脊矩形管弯曲部分分为芯模支撑区和无芯模支撑区2个区域,分别研究了双脊矩形管绕弯成形过程中内外腹板及内外脊槽对称线上的特征点B1、B2、B3、B4的等效应力、切向应力和周向应力在2个区域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截面位于芯模支撑区时,该截面内外腹板对称线上的点B1、B2上的等效应力、切向应力及周向应力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内外脊槽对称线上的点B3、B4上的应力值没有出现明显的波动现象,但B3上的切向应力、周向应力出现反向加载现象;当截面位于无芯模支撑区时,应力变化比较平缓。
2015年10期 v.10 1209-1212+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3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文俐;胡林桥;张小茜;
针对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的理论知识、经典实例和人员经验知识难以有效协同运用,使得多种故障诊断方法难以融合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基于本体的故障诊断方法(OBFD)、基于案例推理的故障诊断方法(CBR)和人工诊断(MD)的数控机床故障诊断方法(CNCM)。首先,在分析OBFD、CBR、MD优缺点的基础上,给出了CNCM原理,并结合CNCM原理图进行阐述;其次,给出了基于流程的CNCM的诊断过程,进一步阐述了OBFD、CBR、MD三者融合的过程;再次,对CNCM实现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包括基于本体表示的知识库和基于数据库和文本表示的案例库建立及理论知识、经典案例和经验知识等异构知识的协同运行机制,为CNCM的提供技术支持;最后,将该方法用于国内某机床厂的滚齿机故障诊断。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实现异构知识的有效协同和多方法有效融合,为提高诊断的效率和诊断的准确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5年10期 v.10 1213-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5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邢春辉;曹启武;吴伟东;卢翔;
铝合金蒙皮表面上出现的广布疲劳损伤极易引起结构的剩余强度降低而发生破坏,采用平均应力准则方法,对不同裂纹深度和裂纹间距的多裂纹损伤结构进行了剩余强度有限元模拟分析,分别讨论了在相同裂纹深度与不同裂纹间距、相同裂纹间距与不同裂纹深度、不同裂纹间距与不同裂纹深度对剩余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平均应力准则的计算值与塑性连通准则的计算值误差在1%左右;当裂纹连通间距以2mm逐步减少时,剩余强度以10 MPa的幅度逐步减少;当裂纹深度与结构厚度之比低于40%时,剩余强度的下降幅度为40 MPa左右,否则,剩余强度的下降幅度为20 MPa左右;当裂纹深度达到板厚50%时,裂纹间距对剩余强度的影响几乎为零。因此,采用平均应力准则方法可以对铝合金蒙皮的多裂纹深度、间距和剩余强度进行预测和评估。
2015年10期 v.10 1220-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0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胡亚文;朱腾龙;牛玉霜;杨志宾;
为了制备孔结构适于浸渍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陶瓷基体,本文以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溶剂、聚苯醚砜(PESF)为黏结剂,与Gd0.1Ce0.9O2-δ(GDC)粉体混合,然后经流延成型后浸入非溶剂中(水、水和NMP的混合溶液),通过相转变反应形成基体素坯,在1 400℃烧结得到GDC陶瓷基体。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阿基米德排水法及压汞仪等,研究了PESF和NMP含量,以及非溶剂的组成对GDC陶瓷基体的孔形貌、孔分布和孔隙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质量分数为10%的PESF(m(PESF)∶m(GDC))和质量分数为60%的NMP(m(NMP)∶m(GDC)),且非溶剂为水时,可以得到孔隙率(>40%)、孔形貌(直通孔)和孔分布(1~10μm)都适于SOFC电极浸渍要求的直通孔陶瓷基体。
2015年10期 v.10 1225-1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魏杰;徐卓;
多铁性材料BiFeO3的高温铁电相转变研究中,无论是对于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对于BiFeO3材料的实际应用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系统论述了BiFeO3高温铁电相转变研究的历史、现状和最新进展。分析指出了目前该研究方向存在的关键性难题:由于BiFeO3陶瓷材料较差的高温稳定性,导致BiFeO3高温顺电β相和γ相的晶体结构类型难以确定。最后展望了该研究方向新的发展趋势:高质量BiFeO3单晶的出现有望解决目前存在的研究难题。
2015年10期 v.10 1229-1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