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秋野;陈永湘;李艳梅;
蛋白质构象病是一类由于蛋白构象错误而引发组织病变的疾病。阿尔兹海默症是一类典型的蛋白质构象病,而关于其相关蛋白,β淀粉样多肽(Aβ)诱发疾病的机理目前有很多种说法,最近发现朊蛋白在Aβ诱发阿尔兹海默症的过程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综述了朊蛋白与Aβ的主要作用方式以及这些相互作用与阿尔兹海默症关系研究的最新研究进展。
2012年12期 v.7 889-893+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1K] [下载次数:15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杰;武素丽;张淑芬;
以高温油相法合成了NaY0.98-xF4:Ybx/Er0.02(x=0.2、0.4、0.6、0.8、0.98)纳米晶体,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制备的产品进行表征。XRD结构显示合成的NaY0.98-xF4:Ybx/Er0.02产品均为六方相;SEM结果表明晶体呈六边形盘状;上转换荧光光谱显示在相同激发功率条件下,随着Yb3+掺杂浓度的提高,绿光和红光的发光强度均降低,红光/绿光强度比升高。
2012年12期 v.7 894-8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0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赵慧君;杨永珍;刘旭光;许并社;
以葡萄糖晶体为原料,采用低温水热法和退火处理制得多孔碳微球。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和孔径分析仪对所制备的碳微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调节低温水热反应中反应物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参数,在葡萄糖溶液浓度0.3mol/L、温度180℃、时间14h时,得到粒径尺寸均一、表面光滑、形貌规整并且具有一定溶剂分散性的碳微球;退火后碳微球的尺寸均匀介于100~700nm之间,孔径集中分布在1.2~1.8nm之间,比表面积为502.6m2/g,表面具有羟基、羰基、羧基等含氧官能团。此多孔碳微球有望在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过程中省去表面氧化的步骤,提高进一步接枝的反应活性,解决在表面分子印迹过程中修饰过程复杂的问题。
2012年12期 v.7 898-9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下载次数:26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3 ] - 陈雯丹;贡卫涛;林源;宁桂玲;
利用磷盐触发2,4,5-三苯基吡喃盐开环,合成了一种可用于线粒体成像荧光探针的新型的共轭膦盐TPP。该化合物10μmol/L在纯乙腈中几乎不发光,但增加溶度或者增加溶液水含量后,共轭膦盐TPP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加,表明该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具有优良的聚集诱导荧光增强的性质。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共轭膦盐TPP能够自组装形成荧光纳米粒子。利用共聚焦显微镜的双通道检测成像实验证实了该化合物具有高度的线粒体选择性。
2012年12期 v.7 904-9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夏洁;任钟旗;王运东;
为了获得高纯单一的稀土元素,利用萃取法从盐酸体系中分离铈Ce3+和镨Pr3+。以P507为萃取剂,煤油为稀释剂,正辛醇为添加剂,对CeCl3和PrCl3进行萃取实验研究,考察了料液浓度和酸度、P507浓度和皂化率对稀土金属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Ce3+和Pr3+的萃取率随P507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P507皂化率提高而先增大后减小,皂化率应该保持在50%以内,以防乳化现象;在pH为3~4时,原料液质量浓度0.5g/L,皂化率40%时,0.05mol/LP507对Ce3+和Pr3+萃取率均达到99%以上,分离因子可以达到2.28;2 mol/LHCl对CeCl3和PrCl3进行反萃,反萃率均可以达到100%。
2012年12期 v.7 907-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9K] [下载次数:7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洪瑾;格桑德吉;王敏;杭太俊;丁娅;
以邻苯二甲醛/N-异丁酰基-L-半胱氨酸(OPA/IBLC)为手性衍生化试剂,建立了苏氨酸手性分离和光学纯度检查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HederaODS-2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0.1%醋酸铵-甲醇-乙腈(体积比70︰27︰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38nm,考察了溶液pH值、试剂用量、衍生化时间及温度对衍生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优化的色谱条件下,苏氨酸的对映体分离度为1.6,L-苏氨酸最低检测限约为0.05μg/mL。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L-苏氨酸光学纯度的检查控制。
2012年12期 v.7 913-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1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马威;白晓娟;拓婷婷;刘勇;张淑芬;
以2-羟基二苯甲酮为紫外线吸收功能基,以聚乙烯胺(PVAm)为大分子骨架和抗菌功能基,合成了兼具抗菌功能的水溶性大分子紫外线吸收剂PVAm-g-UV-0。PVAm-g-UV-0的制备分两步,首先在2,4-二羟基二苯甲酮(UV-0)结构中引入环氧基,制备反应中间体2-羟基-4(2,3-环氧丙氧基)二苯甲酮(Epoxy-UV-0);然后通过环氧基与PVAm侧链上的氨基反应,将UV-0引入PVAm,合成目标大分子PVAm-g-UV-0。并优化了溶剂比、加碱量、反应温度、投料量等反应条件。PVAm-g-UV-0经过FT-IR、UV吸收光谱分析证明2-羟基二苯甲酮结构已连接到PVAm上。性能测试显示制备的功能分子PVAm-g-UV-0不但在紫外区具有广泛的吸收,而且具有良好的抑菌性。
2012年12期 v.7 917-920+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0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全鹏;李雪谨;黄可;吕淑彬;李金花;周保学;
采用水热反应法制备了结构新颖的高效WO3/W光阳极并研究了其光电催化性能。首先将预处理的钨片煅烧使其表面产生三氧化钨层以提供水热反应晶体生长所需的晶种,然后使用聚乙二醇作为导向剂控制晶体在其表面的生长方向,最后将水热反应的产物进行高温煅烧使其结晶化。研究结果表明,这一制备方法可以在钨表面生成高度有序的纳米条结构,在1.5V时的光电流能够达到1.8mA/cm2。
2012年12期 v.7 92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0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郭海强;冯奕钰;封伟;
将碳纳米管进行酸化和磺化两步处理,制备了磺化碳纳米管(CNT-SO3H)。选用聚氨酯(PU)为基体材料,溶液共混法制备磺化碳纳米管/聚氨酯(CNT-SO3H/PU)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氙灯和万能拉力机分别对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光响应性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NT-SO3H能均匀地分散在PU中,当CNT-SO3H质量分数为2%时,复合材料的光响应形变恢复率高达84.21%,同时其力学性能也有提高,杨氏模量提高到25.58 MPa。研究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光响应性和良好的力学性能,可应用在光响应驱动器领域,实现光能到热能再到机械能转化的过程。
2012年12期 v.7 924-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6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裴晓梅;宋冰蕾;赵剑曦;
用紫外-可见光谱和电导方法考察了系列烷烃链端含偶氮苯基团的不对称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a4-6-n(n=12、14、16)与α-环糊精(α-CD)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增加α-CD的浓度,它先与a4-6-n的烷烃链结合,再与偶氮苯基团结合。在足量α-CD存在下,a4-6-n与其主要形成1︰2型的稳定复合物。在紫外光激发下,偶氮苯基团由平面的反式结构变为弯曲的顺式结构,其分子构型与α-CD的空腔不再匹配。一部分复合物中的α-CD从偶氮苯基团上脱离,另一部分向上移动到靠近头基的较短烷烃链上,体系中由此形成了不同结构的超分子复合物。
2012年12期 v.7 929-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史青;李学刚;舒何晶;贺凯;叶小利;
探索了8-烷基小檗碱衍生物的浓度和碳链长度对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表达和各项降脂指标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分析不同浓度8-烷基小檗碱衍生物对HepG2细胞和动物肝脏中LDLR的变化,同时检测动物体内各项生理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结果表明在HepG2细胞中,随着碳链的延长,LDLR表达量增加,在所有化合物中,8-十六烷基小檗碱显示了最强的上调LDLR能力;另外,动物实验中8-烷基小檗碱衍生物治疗后血清中的指标TC、TG、LDL-C、HDL-C和肝脏LDLR也均有显著的改变。尤其是与高血脂组比较,8-十六烷基小檗碱分别降低TC、TG、LDL-C为31.9%、14.4%、21.5%,提升了HDL-C 22.8%,更重要的是8-十六烷基小檗碱能使HepG2细胞和肝脏中LDLR表达量分别增加3.3倍和2.89倍(p<0.01)。随着碳链的延长,8-烷基小檗碱衍生物比小檗碱具有更好降脂能力,尤其是8-十六烷基小檗碱通过上调LDLR表达可作为潜在的降脂药物开发。
2012年12期 v.7 935-9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1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青青;冯奕钰;封伟;
通过化学法以氧化石墨烯(GO)溶液及纯苯胺(ANI)为原料,按照质量比(mGO︰mANI)分别为1︰1和1︰10合成了不同的氧化石墨烯/聚苯胺(GO/PANI)复合电极材料和纯PANI电极材料。采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以及四探针测电阻等方法对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及电性能进行测试,通过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FT-IR)、双光束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和扫描电镜(SEM)分析其化学结构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当质量比为1∶10时,所制备的复合材料性能的比电容最高,并分析总结出质量比与复合材料形貌和性能间的关系,为制备超高性能的超级电容器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2012年12期 v.7 940-94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9K] [下载次数:7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张俊美;任晓;黄炜;
以聚环氧乙烷(PEO)作为聚氨酯的软段,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作为聚氨酯的硬段,同时引入偶氮生色团,通过聚合反应制备得到两亲性的聚氨酯类共聚物,并在溶液中通过自组装制备了聚氨酯纳米粒子。所有聚合物的结构都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光谱和动态光散射测定了聚合物纳米粒子的相转变行为和尺寸,研究了其对于温度、紫外光照等外界刺激的响应性。聚合物纳米粒子的相转变温度分别在56~71℃,平均粒径在20~40nm,紫外光照后纳米粒子粒径增大。
2012年12期 v.7 945-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4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华丽;乔云香;陈吉忠;朱闻闻;郭立;张然;侯震山;
将高活性的硫钨杂多阴离子[SO4W2O10]2-(记为SW2)分别与四丁基铵阳离子([TBA]2SW2)、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DMIM]2SW2)及质子化十二烷基咪唑阳离子([HDIM]2SW2)组合构筑了有效的烯烃环氧化催化剂体系。针对环辛烯的环氧化反应,比较了这3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发现在反应过程中,阳离子对催化剂活性中心的结构变化有显著的影响。当n(环辛烯)∶n(双氧水)=1∶1,乙酸乙酯作为反应介质时,[DMIM]2SW2、[HDIM]2SW2催化剂在反应完成后发生自分离现象,并且,催化剂在循环1次后的活性反而要高于新鲜催化剂的活性。这可能是由于反应过程中,双氧水促使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催化中心的形成。重点研究了[HDIM]2SW2催化剂在乙酸乙酯介质中的反应性能以及催化循环效果,并表征了此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的状态变化。
2012年12期 v.7 949-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3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汪海平;
采用简单易控的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聚苯乙烯(PS)包覆液体石蜡微胶囊,通过光学显微镜(OM)、激光粒度分布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微胶囊的形貌、粒径分布及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选择聚乙烯醇作为乳化剂时,所制得的微胶囊表面光滑,粒径分布窄,体积平均粒径约为150μm,乳化剂浓度和芯材/壁材投料质量比等对微胶囊的大小和粒径分布有较大影响。
2012年12期 v.7 954-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9K] [下载次数:5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费珊珊;刘作华;杜军;范兴;陶长元;
近年来,城口县锰钡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城口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绿色产业的兴起及国家对"绿色矿业"的关注,城口锰钡产业发展道路面临着严峻的选择。从城口锰钡矿的资源特点、产业状况出发,针对资源禀赋模糊、资源利用率低、产业链短、科技水平低和污染严重等问题,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进行清洁生产,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对城口锰钡产业的发展及前景进行展望。
2012年12期 v.7 959-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董琼娜;蒋华;李宗海;
BiTE(bispecificTcellengager)是一种以T细胞作为效应细胞的双特异性单链抗体,它具有2个抗原结合部位,可以同时结合T细胞及病变细胞表面的抗原分子,从而有效地激活静止的T细胞,达到杀伤病变细胞的目的。其分子量小,易穿透肿瘤组织,缺乏Fc段,免疫源性低,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抗体形式。对BiTE的发展历程、结构和作用机制以及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做简要综述。
2012年12期 v.7 963-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0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正>~~
2012年12期 v.7 967-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8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