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文

China Sciencepaper

  • 微造型对平行表面应力影响的流固耦合分析

    孟凡明;杨涛;秦洁;

    基于CFD的流固耦合技术,研究了微造型对平行表面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分别建立了具有单个及多球冠状微造型的平行表面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着重分析微造型表面上应力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微造型表面的最大应力会随微造型长度增加而增大;微造型深度的增加会造成微造型表面应力的波动;微造型布置方向、距离及其相互间干涉均能显著改变微造型表面的应力幅值和分布。

    2012年08期 v.7 571-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4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虚拟仪器的轴系扭振监测与诊断系统研制及应用

    蔡鹏飞;郭宜斌;李玩幽;刘昕;何涛;张相彬;

    以预测维修为目的,利用LabWindows/CVI软件为开发平台,配合USB6211数据采集卡研究开发了一套集扭振测试、扭振分析与测试的附加扭转应力计算及扭振重要参数指标监控于一体的数字式轴系扭振监测与诊断系统,该系统利用内燃机轴系扭振测试简单、信息量大的优点,以实现对内燃机轴系的连续监测、状态分析及诊断功能。利用东南大学的NB-1型扭振标定器进行标定试验,并且在大型空压机扭振测试试验及柴油机曲轴扭应力测试试验中进行应用,验证了该系统测试、分析和计算结果准确可靠,运行快速稳定,抗干扰能力强,使用方便快捷。

    2012年08期 v.7 577-582+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卫星太阳翼驱动机构系统可靠性建模与评估

    李彦锋;黄洪钟;刘宇;肖宁聪;朱顺鹏;

    随着系统结构与功能复杂性的不断增加,系统的失效过程呈现复杂的动态特性,如顺序相关性、功能相关性以及冗余备份。基于马尔科夫过程的动态故障树分析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复杂系统的建模问题,然而在求解时该方法却是在全局状态空间中考虑部件不同状态之间的转移,随着底事件以及逻辑门数量的增加,马尔可夫模型的计算量将呈指数增长。为了解决该问题,笔者采用贝叶斯网络结合动态故障树的方法进行分析,利用贝叶斯网络的双向推理能力进行可靠性评估。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具有动态特性的系统可靠性分析问题,而且具有较高的求解精度。

    2012年08期 v.7 583-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2K]
    [下载次数:7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涡轮叶片的学科间温度载荷传递方法研究

    胡殿印;杨俊杰;王荣桥;

    针对涡轮叶片的多学科优化过程中温度载荷传递问题,对比研究了多项式模型、Kriging模型、径向基函数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在载荷传递中的插值精度和插值效率,从而确定了适用于涡轮叶片多学科优化设计的近似模型。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模型只适合小样本问题,不适用于涡轮叶片的温度载荷传递问题;大样本时选用多项式模型可满足插值精度和效率要求;Kriging模型和径向基函数模型更适用样本规模适中的情况。

    2012年08期 v.7 589-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多齿轮并联驱动系统动力稳定性

    余海东;赵春璋;赵勇;李建军;

    基于矩形时变啮合刚度假设,建立了齿轮并联驱动机械系统扭转振动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其状态空间方程。利用Floquet理论定义了系统的稳定性判别方法。基于数值仿真的方法,研究了双齿轮驱动和三齿轮驱动两种情形下不同啮合刚度、啮合相位差及齿轮参数配置与多齿轮驱动并联驱动系统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参数可以有效地降低系统的不稳定性区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2012年08期 v.7 594-597+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1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陶瓷球表面类金刚石碳膜均匀沉积机构设计及运动仿真

    张传伟;荆翠妮;古乐;马欣新;

    在Si3N4陶瓷球表面沉积低摩擦因数的类金刚石碳膜,可以进一步降低陶瓷球轴承的摩擦因数。为了在陶瓷球表面均匀沉积类金刚石碳膜,设计了三沟道单自转盘和三自转盘两种镀膜机构,并且对陶瓷球在工装中的运动进行了仿真,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两种机构的镀膜均匀性。三沟道单自转盘镀膜机构的镀膜均匀性较好,该机构能在陶瓷球表面沉积均匀的类金刚石碳膜。

    2012年08期 v.7 598-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9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含硫气井套管变形与修整对其性能的影响

    邵理云;李国平;赵军;曾德智;张智;施太和;

    "5·12"汶川大地震诱导下三叠统嘉陵江组膏盐层蠕变,导致四川地区一些气井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套管变形。为保证气井正常生产,对套管进行了适度整形,套变井段经历反复修磨和胀管。若含硫天然气窜入油套环空,经冷作硬化后的C110套管是否会发生环境开裂值得高度关注。笔者通过模拟套管变形和整形,研究了冷作硬化前后管材拉伸力学性能、硬度的变化情况,采用示波冲击测试方法研究了冷作硬化和NACEA溶液浸泡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NACE0177DCB法得出了环空保护液中冷作硬化对材料环境开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110经多次挤压和胀管修磨冷变形后,屈服强度增加,硬度略增加;在经NACEA溶液浸泡后,冲击功降低,示波冲击特性显示其抗环境开裂性能变差;在环空保护液中,H2S分压为1 MPa,模拟井下温度和压力条件下,C110套管冷作硬化前后DCB测试结果无变化,且未见环境开裂裂纹。当环空保护液防护效果良好时,冷作硬化的C110套管可安全服役。

    2012年08期 v.7 603-6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分解策略的装载机装配线平衡研究

    胡小锋;闫杉;

    装配线平衡是规划、建造高效装配线的主要内容。针对双边装配线平衡精确求解算法和启发式方法的不足,以某装载机的装配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装配先序约束关系,提出了分解策略,将较大规模问题分解为具有先序约束和兼容关系的小规模子问题,并估算由分解产生的误差;然后利用分支定界精确求解算法求得小规模子问题的精确解,经组合、调整得到原问题的解,并将最大可能误差控制在1个位置。经分析和验证,基于分解策略的装配线平衡方法能解决较大规模的某装载机装配线平衡问题,并有效控制解的误差,为规划高效率的装配线提供了保证。

    2012年08期 v.7 607-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3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稀土Ce在大热输入焊缝金属中的作用

    余圣甫;邓宇;黄安国;徐慧子;

    研究了稀土Ce对大热输入焊缝金属中夹杂物尺寸大小和分布,焊缝金属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稀土Ce的氧硫化物诱导针状铁素体的形核机理。结果表明,稀土Ce能细化焊缝金属的夹杂物,使焊缝金属中直径小于2.0μm的非金属夹杂物达90%以上。稀土Ce在大热输入焊缝金属中以Ce2O2S、Ce3S4和CeS的形式存在,形成中心为Al2O3、TiO、MnO和SiO2,表面为Ce2O2S、Ce2S3或CeS的非金属夹杂物,位于夹杂物表面的Ce2O2S、Ce3S4和CeS诱导针状铁素体形核,增加焊缝金属中针状铁素体的含量,抑制先共析铁素体的生成,细化焊缝金属晶粒,提高焊缝金属的韧性。稀土Ce的氧硫化物诱导针状铁素体形核的机理是Ce2O2S、Ce3S4和CeS与针状铁素体的错配度小。

    2012年08期 v.7 612-615+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总应变能密度的轮盘低周疲劳寿命模型及可靠性研究

    甘露萍;黄洪钟;袁容;朱顺鹏;杨圆鉴;

    以航空发动机涡轮盘GH4133合金材料为例,通过比较和分析SWT模型和Morrow模型,综合考虑平均应力效应对低周疲劳寿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适合轮盘疲劳寿命预测的能量模型,进行了寿命预测和可靠性分析,并依据试验数据对能量模型进行拟合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有较高的准确性,能用于不同载荷谱下的疲劳寿命预测和可靠性评估。

    2012年08期 v.7 616-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5K]
    [下载次数:6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水下非接触电能传输耦合器优化设计

    王海洋;李德骏;周杰;李泽松;杨灿军;陈鹰;

    为提高水下非接触式电能传输系统的传输能力,提出一种水下电磁耦合器励磁线圈结构优化方法。对电磁耦合器等效电路的互感模型和励磁模型进行了参数分析,将耦合器初级电流分解为励磁电流与反射电流,并分析不同励磁线圈匝数对励磁电感以及线圈电阻的影响,从而分析了线圈匝数的抑制励磁电流作用与增加线圈电阻损耗之间的矛盾。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参数的优化,可有效提高非接触式电能传输系统的传输效率与电压稳定性。

    2012年08期 v.7 622-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K]
    [下载次数: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调节阀堵塞故障下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及分析

    安延涛;王勇;王均刚;

    构建了调节阀堵塞故障的流道模型,应用CFD数值模拟及分析了调节阀在堵塞故障下和无故障下阀内流体的内部流场。研究表明,堵塞故障中堵塞物的存在,改变流体在阀内的运动状态,并使流体在阀芯处形成漩涡,造成能量损失,降低了调节阀的控制性能。

    2012年08期 v.7 627-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检测系统中接触式测头的预行程误差预测模型

    杨泽鹏;邓海祥;陈岳坪;高健;

    针对在线检测系统中触发式测头存在预行程误差的问题,建立了测头预行程误差的实验模型。采用基于正则化RBF神经网络算法,在对网络进行训练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触发式测头预行程的误差模型。对触发式测头在空间不同法矢上的预行程误差进行预测,并将得到的预测结果与实验中得到的实际结果对比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正则化RBF神经网络,能较好地解决对触发式测头不同法矢下的预行程误差的预测问题。

    2012年08期 v.7 631-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6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一体化直线振荡压缩机建模与特性分析

    张玉秋;于明湖;叶云岳;卢琴芬;

    提出了一种新型一体化直线振荡压缩机结构,其活塞是由新型动磁式横向磁通直线振荡电机直接驱动,具有加工难度小、动态特性好和体积小能效高等优点。利用等效磁路模型和三维有限元模型两种方法,对驱动电机部分的气隙磁场分布和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三维有限元计算结果对电磁系统模型进行了修正,从而考虑了边端效应和饱和效应的影响。修正后的推力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的误差减小为原来的41%,证明了修正后的推力计算模型更加准确。空载和带载实验成功说明了该新型直线振荡压缩机系统方案的可行性和正确性。电磁系统模型与机械动力学模型相结合,阐述了一体化直线振荡压缩机系统的运行机理。

    2012年08期 v.7 635-638+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7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变压器介质响应测试系统的研制

    刘益岑;彭倩;周利军;姚晓;刘君;甘德刚;吴广宁;

    针对近年来在国内迅速发展的一种基于介质响应技术的变压器油纸绝缘状态评估方法,以电子技术和PC技术为基础,设计开发了基于频域谱法(FDS)的变压器介质响应测试系统。该系统针对油纸绝缘频域谱法响应电流十分微小的特点,具有优异的超低频微弱信号提取性能,抗干扰能力强,配置灵活,操作简便,可实现对变压器油纸绝缘介质损耗、复电容等绝缘信息的快速测量。通过测试,并对数据进行分析,该系统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2012年08期 v.7 639-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4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两足溜冰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

    李金良;孙友霞;姜雪;谷明霞;

    研究了两足溜冰机器人的溜冰运动控制方法,提出了由关节空间的位置控制器、地面反作用力阻抗控制器组成的运动控制系统。溜冰机器人的阻抗控制通过改变支撑脚的负载阻抗来保证机器人以一定的柔性与地面接触。当相应腿处于摆动期和着地期时采用阻抗控制,其他阶段则采用计算力矩法,以此可以有效提高溜冰运动的姿态稳定性。运用所提出的溜冰运动控制方法,在溜冰机器人样机上实现了动态稳定下0.13m/s的溜冰运动。

    2012年08期 v.7 643-646+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5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不锈钢板带冷轧变形区油膜厚度数学模型

    李长生;陈金山;韩文龙;沈继程;曹勇;

    不锈钢板带冷轧过程中,变形区内油膜厚度对轧制工艺参数设定和表面质量控制有重要的影响。分析了SUS430不锈钢板带冷轧过程变形区内油膜厚度分布规律,分别实验研究了SUS430不锈钢冷轧过程板带和轧辊平均速度、轧辊压扁半径和变形弧长之比、轧制油的动力黏度和咬入角之比、轧制油黏度与压黏系数及平均速度之积、轧辊和带钢均方差粗糙度、轧制油压黏系数和变形抗力之积、乳化液温度差和温黏系数之积等对油膜厚度的影响。在大量实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回归建立了变形区油膜厚度数学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符合良好。

    2012年08期 v.7 647-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微电网并网理论的前提

    严干贵;孟方旭;王鸿焘;王岩;

    随着微电源容量的增加以及微电网运行的可靠性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分布式电源已经接入到大电网中,这样不可避免地会给大电网造成冲击。如何减小微电网并网切换时对大电网造成的影响,使其能够由孤岛模式平滑切换到并网运行模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尤其是对并网时刻的选取亟需从实际和理论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笔者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微电网并网运行时所需满足的条件,并且以V/f控制方式的微电网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微电网模型。通过Simulink仿真软件对单机带负荷微电网进行并网仿真,论证理论的正确性,最终确定使微电网实现平滑切换的最优条件。

    2012年08期 v.7 652-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2K]
    [下载次数:5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