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文

China Sciencepaper

  • 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

    <正>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由国家科技部批准筹建。现任实验室主任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钟登华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洪琪教授。

    2012年06期 v.7 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南京理工大学高维信息智能感知与系统研究实验室

    <正>高维信息智能感知与系统研究不仅是当前国际学术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现代信息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南京理工大学通过实验室建设,突破信息领域中高维信息感知理解的瓶颈,形成核心知识产权与技术成果,

    2012年06期 v.7 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极端条件下机械结构和材料科学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正>燕山大学"极端条件下机械结构与材料科学实验室"依托"机械设计及理论"国家级重点学科和"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于2004年8月,于2007年6月被原国防科工委批准成立。

    2012年06期 v.7 4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温度对微通道中液滴形成的影响规律

    刘畅;兰文杰;徐建鸿;骆广生;

    在可控温的同轴环管型微通道中,以DMF/硅油体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两相流量和温度来考察同轴环管型微通道内液滴形成规律,进行了液滴形成过程的理论分析。并根据体系黏度和界面张力随温度的变化在现有液滴直径预测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得到了液滴直径随温度变化的表达式,进而建立了更加准确的数学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可以替代两相流量比作为调节液滴尺寸的另一途径。而且对于黏度随温度的变化与界面张力随温度的变化相差越大的体系,该调控效果越明显。

    2012年06期 v.7 409-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4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氮掺杂石墨烯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高云雷;赵东林;白利忠;张霁明;孔莹;

    以天然石墨为原料,通过氧化、快速热膨胀和超声分散制备石墨烯。将氧化石墨与三聚氰胺在氮气下950℃反应合成氮掺杂石墨烯。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以及红外光谱(FTIR)、X射线能谱(XPS)等测试方法对氮掺杂石墨烯的形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合成了薄层状氮掺杂石墨烯。采用恒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法等手段测试氮掺杂石墨烯、石墨烯和天然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比较研究了三者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氮掺杂石墨烯负极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能和独特的储锂机制。

    2012年06期 v.7 413-417+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2K]
    [下载次数:2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1 ]
  • 极化连续模型预测水相介质芳樟醇臭氧转化

    弓晨;张晨曦;柏静;赵宇阳;张庆竹;孙孝敏;

    芳樟醇化学性质较活泼,易与大气中的臭氧反应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粒子,影响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以芳樟醇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水相介质对芳樟醇臭氧转化的作用。在MPWB1K/6-31+G(d,p)水平上对该反应体系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及产物进行了几何构型优化和频率计算。应用极化连续模型(PCM),计算了水溶剂存在的环境下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同时,得到了气相和液相中能够显示反应趋势的平衡常数。研究表明,(CH3)2C=CH—双键是臭氧的主要加成位置,芳樟醇的臭氧化过程为自发反应。

    2012年06期 v.7 418-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4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考虑技术学习效应的碳捕集系统成本比较

    周文戟;赵方鲜;朱兵;费维扬;

    燃烧后、燃烧前和富氧燃烧3种碳捕集系统在技术特点、能效表现和经济成本上都有较大的区别。对3种技术进行评价比较不仅需要结合当前的性能,同时也需考虑未来技术发展的潜力。基于技术学习曲线理论计算了3种碳捕集系统的技术学习率,并对规模化应用后的经济性进行计算、分析和比较。研究发现,当装机总量达1000 GW时,燃烧前捕集系统具有相对较低的碳捕集成本和发电成本,但其累计投资成本最高,综合来看三者在技术经济性上并无显著区别,其应用前景同时受到产业政策、环境表现等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

    2012年06期 v.7 423-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8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偏心空气射流搅拌器中流体混沌混合的Kolmogorov熵分析

    刘仁龙;廖军;刘作华;陈南雄;陶长元;王运东;

    运用LabVIEW和MATLAB软件,实验研究了偏心空气射流双层桨搅拌反应器内壁的压力脉动信号的Kolmogorov熵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Kolmogorov熵受到搅拌转速和空气速率的共同作用:在低转速段(32.5~130.00 r/min)时,Kolmogorov熵值基本不随搅拌转速和空气速率变化;在转速为130.00~260.00 r/min时,随搅拌转速和空气速率的增加,Kolmogorov熵值呈对数函数型增大;在高转速段(260.00~325.00 r/min)时,随搅拌转速和空气速率的增加,Kolmogorov熵值呈指数函数型减小。

    2012年06期 v.7 428-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1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Nb掺杂锐钛矿TiO2室温铁磁性的载流子调控

    杨继勇;韩银龙;郑红;赵培河;聂家财;

    在LaAlO3(100)基片上,利用激光脉冲沉积(PLD)制备了不同Nb掺杂浓度的高质量锐钛矿TiO2(Ti1-xNbxO2)薄膜,考察了不同掺杂浓度(不同载流子浓度)对薄膜磁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掺杂的薄膜都具有室温铁磁性,且在低掺杂区(x<1%),薄膜的磁性随掺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进入高掺杂区(1%<x<6%),薄膜的载流子浓度大于3.6×1020 cm-3后,薄膜的磁性基本不随载流子浓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调控Ti1-xNbxO2薄膜的载流子浓度可以有效调控薄膜的室温铁磁性。

    2012年06期 v.7 43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3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pH响应性双亲性多肽水凝胶pal-RLRRLRARARA的合成及表征

    康艳晶;周希蕊;罗施中;

    以糖蛋白GPIbβ跨膜区C-末端一段序列为基础,采用Fmoc固相合成法合成多肽pal-RLRRLRARARA(简称p-RRL,pal是脂肪酸的简写,分子式C16H32O2);考察了此多肽自组装性质以及不同环境对此多肽自组装的影响;采用圆二色谱测试了不同条件下多肽分子间的微观排列情况,并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形成的凝胶的形貌进行表征。研究发现多肽p-RRL可以自组装成pH敏感型超分子水凝胶;pH、溶剂以及温度均会对多肽的二级结构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多肽自组装;虽然β-折叠结构有利于成胶,然而并不是所有能够形成水凝胶的多肽二级结构均是β-折叠。

    2012年06期 v.7 437-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9K]
    [下载次数:5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敬告作者

    <正>为适应学术期刊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邮阅读网、美国《化学文摘》

    2012年06期 v.7 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煤矸石充填复垦区中Pb的迁移

    于文超;肖昕;

    煤矸石充填覆土过程中重金属可能会向上或水平方向迁移,进而影响食品安全。以徐州柳新矿区煤矸石充填复垦地为研究对象,研究Pb在土壤环境中的纵向和水平分布及迁移情况。以距离地表42 cm处泥化后煤矸石为源强分析,纵向迁移结果表明,土壤中Pb含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原因在于煤矸石中Pb在植物根系影响下向上迁移范围在20 cm左右,而表层土壤受外界环境影响造成Pb含量较多,向下迁移范围亦在20 cm左右;横向迁移结果表明,Pb更易于在远距离复垦区表层和近距离复垦区深层累积;煤矸石充填复垦后,随着与复垦区距离增大,小麦植株Pb含量呈现减少趋势,在复垦区内Pb易于在小麦植株的根系中累积,在复垦区外Pb在小麦植株中的累积部位则由与复垦区的距离决定。

    2012年06期 v.7 442-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5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PCL-b-PLLA嵌段共聚物纳米纤维结构支架的制备及体外降解

    朱继翔;全大萍;

    以含单端羟基的聚己内酯(PCL-OH)为大分子引发剂,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引发丙交酯(L-LA)与少许己内酯(ε-CL)的本体开环聚合;以合成的共聚物为原料,通过液-液相分离技术制备出具有纳米纤维结构的支架。核磁与GPC证明嵌段共聚物PCL27-b-P(LLA405-co-CL14)的组成和结构;DSC分析显示,共聚物PLLA链段的结晶熔融温度(Tm)与玻璃化转变温度(Tg)分别下降至171.2℃与53.4℃;SEM观察表明共聚物纳米纤维尺寸在(205±130)nm范围内。与通过固-液相分离得到的嵌段共聚物多孔结构支架相比,纳米支架的比表面积是多孔结构支架比表面积的3倍。体外降解实验显示,纳米纤维结构支架仍表现出本体水解特征,即相对分子量损失在前,质量损失在后,但纳米纤维结构支架降解2周,相对分子质量损失76.61%,降解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呈双峰甚至多峰分布,核磁分析显示,共聚物中PLLA链段优先降解。

    2012年06期 v.7 447-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苯萘体系普朔尔环化反应中桥原子与取代基对芳香自由基诱导分子内1,5-氢转移的影响

    王静;程耀邦;边悦玲;徐兆超;崔京南;

    以1,8-萘酐为母体,合成了多种萘酐和萘酰亚胺重氮盐,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普朔尔环化反应,证实了该体系中存在芳香自由基诱导的分子内1,5-氢转移。通过分析萘苯醚、硫醚和胺体系普朔尔环化产物中五元环化合物与六元环化合物的比率,探讨了桥原子和取代基对芳香自由基诱导的分子内1,5-氢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取代基能显著影响萘苯醚和萘苯胺体系的1,5-氢转移速率,但对萘苯硫醚体系影响不明显。同时推测,由于桥原子不同,环化反应速率差别较大,使得其环化产率和异构体比例差异明显。

    2012年06期 v.7 454-461+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1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3-三氟甲基-1,1′-联苯衍生物PDS抑制剂的QSAR研究

    许寒;杨华铮;

    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具有不同结构的3个系列3-三氟甲基-1,1′-联苯衍生物PDS抑制剂的结构与抑制活性的定量关系。各系列化合物都得到了独立的QSAR(the quantitative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方程。在此基础上,将3系列共53个化合物一起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这类PDS抑制剂最适宜范德华体积为291.05?3,苯环上的R1取代基和杂环上的R2取代基最适宜的电性分别为0.38和0.34,同时R1取代基的体积和R2取代基的疏水性对活性也有影响。

    2012年06期 v.7 462-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酸性介质罗丹明衍生物荧光染料的合成

    郭海英;肖义;

    设计并合成了2个基于罗丹明的荧光染料A2和A3,不同含氮基团的引入使其pKa值分别为5.4和6.0,即A2和A3分别在2个不同的pH范围内具有很强的荧光发射。该性质与普通的罗丹明衍生物的不同,使得化合物A2和A3更适合于用在pH值在4~6之间的酸性环境体系。A2和A3均通过13C-NMR、1H-NMR核磁和高分辨质谱的鉴定。氢离子滴定实验结合光谱测试表明,两分子在水中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538 nm和564 nm,且随pH值得增加两分子最大吸收均有一定的红移(A2红移7 nm,A3红移26 nm)。另外,两分子在酸性水溶液中最大量子产率分别达到0.88(A2 pH 3.9)和0.67(A3 pH 4.4)。

    2012年06期 v.7 469-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5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含硫气田超深井油层高强度套管模拟工况下的抗腐蚀性能

    邵理云;李国平;王和琴;曾德智;张智;施太和;

    针对高含硫气田超深井油层套管的腐蚀问题,采用四点弯曲法和动态腐蚀失重法,利用自制的高温高压釜对SM-C110、TP110TS和TP110SS三种高强度套管钢在模拟工况下的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腐蚀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四点弯曲法对三种高强度套管钢在H2S分压为10.8 MPa、CO2分压为6.6 MPa、总压60 MPa和温度120℃模拟井下工况下,经720 h腐蚀后三种钢材试样均未开裂,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三种钢材抗环境开裂性能良好,测得平均腐蚀速率约为0.11 mm/a;采用循环流动腐蚀方法测得三种钢材在模拟携水采气工况下的均匀腐蚀速率约为0.05 mm/a,腐蚀程度较轻;实验发现,在相同温度、相同腐蚀介质分压和相同总压条件下,不同实验方法测得的腐蚀速率差异较大。研究结果表明,模拟工况下高强度套管抗开裂性能良好,抗电化学失重腐蚀性能一般,油气开采过程中需对油层套管采取有效的腐蚀防护措施。

    2012年06期 v.7 473-476+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6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再生烃油/CTAB浮选褐煤过程

    雷文杰;黄剑;刘丽俭;

    褐煤表面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且易泥化,浮选效果差。为了提高褐煤的浮选效果,研究了煤油、轻柴油和再生烃油作为浮选捕收剂的浮选效果,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褐煤进行表面改性再浮选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再生烃油用于褐煤浮选时,其效果明显好于煤油和轻柴油,浮选精煤产率达到23.59%。而煤油和轻柴油浮选时的精煤回收率分别只有10.80%和6.76%。采用CTAB对褐煤进行表面改性后,褐煤浮选效果有明显改善。精煤产率达到28.34%,比改性前提高近5%;研究还发现,CTAB与煤泥混合搅拌时间对褐煤浮选回收率有显著影响,搅拌时间为5 min时精煤产率最高,为28.94%。

    2012年06期 v.7 47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0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人质子感知受体TDAG8基因的克隆、表达载体构建及瞬时转染293T细胞

    杨德志;李敏;马强;冯文利;阿拉坦高勒;

    克隆了人质子感知受体TDAG8基因,构建了TDAG8基因的表达载体并瞬时转染293T细胞,检测了TDAG8的过表达。从人胃癌组织cDNA中克隆了TDAG8基因,亚克隆到pEASY-T1载体,通过测序、酶切、连接到表达载体pEGFP-N3,通过酶切、测序鉴定获得了pEGFP-N3-TDAG8重组质粒;表达载体以lipofectamine2000介导转染了293T细胞。Real time PCR法检测了外源基因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克隆到了TDAG8基因并获得了pEGFP-N3-TDAG8表达载体,在293T细胞中检测到了表达过的TDAG8基因。

    2012年06期 v.7 482-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2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胶体与界面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正>胶体与界面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在山东大学胶体与界面化学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于1993年12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并于1996年通过验收正式对外开放。多年来,实验室秉承胶体与界面化学研究的传统,

    2012年06期 v.7 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学报更名为《中国科技论文》

    <正>尊敬的广大读者、作者:由教育部主管、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期刊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于2012年1月起正式更名为《中国科技论文》,原刊号CN11-5484/N作废,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0-1033/N,其他登记项目不变。

    2012年06期 v.7 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