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文

China Sciencepaper

  • MEMS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正>MEMS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1年9月通过教育部验收正式成立,2002年和2007年先后顺利通过教育部评估。实验室依托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是国

    2012年02期 v.7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微合金化洁净车轮钢产生氢鼓泡的可扩散氢临界质量分数

    任学冲;李高洋;陈朱耀;高克玮;赵海;

    用电解充氢法研究了微合金化洁净车轮钢产生氢鼓泡的可扩散氢临界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洁净车轮钢的可扩散氢质量分数随充氢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氢鼓泡密度也随着充氢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试样中产生氢鼓泡的可扩散氢最低质量分数为2.22×10 6。设定氢鼓泡密度0.5cm 2≤ρ≤3cm 2为临界条件,则产生氢鼓泡的可扩散氢临界质量分数为(3.64±0.55)×10 6。

    2012年02期 v.7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3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30Mn26Al4V高锰无磁钢的实验研究

    李长生;徐新芳;马彪;姚长贵;王敏;

    为了满足能源和交通等行业对无磁钢的需求,在实验室设计了30Mn26Al4V无磁钢的成分,进行实验钢的冶炼、热轧、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实验研究。分析了VC、VN和V(CN)等微细粒子的析出强化、晶粒细化和提高奥氏体形核率的作用。实验钢的组织为奥氏体组织,晶粒尺寸是24~28μm,室温屈服强度556MPa,抗拉强度701MPa,断后伸长率47%;196℃屈服强度580MPa,抗拉强度890MPa,断后伸长率65%;实验钢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后的屈服强度325~371 MPa,抗拉强度550~645 MPa,断后伸长率58%~78%,力学性能良好。实验钢热轧板及固溶和失效处理后的相对磁导率≤1.005,无磁性能良好。

    2012年02期 v.7 89-9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0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Super304H耐热钢的热稳定性

    潘家栋;王家庆;陈国宏;刘俊建;张涛;张建华;汤文明;

    通过在650℃下直至3000h高温时效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研究,评价Super304H耐热钢的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供货态Super304H钢为奥氏体单相组织,高温时效后其中除奥氏体基体相外,还生成了ε富铜相、Nb(C,N)相和M7C3相。在时效初期,M7C3相大量在晶界析出,导致Super304H钢强度、硬度显著增加,但冲击韧性显著降低;随时效时间的延长,M7C3相逐渐粗化,在晶界处呈连续状分布,割裂基体,导致其强度、硬度及韧性降低。长期高温时效过程中ε富铜相和Nb(C,N)相在晶内持续析出且弥散分布,是Super304H耐热钢具有良好热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2012年02期 v.7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NiTi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赵祥;王社良;周福霖;黄襄云;赵西成;

    形状记忆合金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兼有感知和驱动功能的新型智能材料,其力学性能与材料本身的元素构成比例、马氏体相含量、应力状态和环境温度等存在着复杂的关系。笔者进行了NiTi形状记忆合金丝的温控拉伸试验,研究了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丝的主要力学性能,着重探讨环境温度、加载速率、应变幅值和循环加载次数等因素对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在奥氏体初始状态下加卸载循环时等效割线刚度、最大单圈循环消能能力和等效阻尼比等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到相应的变化规律。

    2012年02期 v.7 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4K]
    [下载次数:10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 ]
  • 砂基膏体充填材料制备工艺及其物理性能

    吕斌;周振君;罗伟华;

    以砂子、炉底灰为主要原料,制备了砂基膏体充填材料。对该充填材料的原料配比及其与流动性和抗压强度等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萘系减水剂增加坍落度时会引起坍落度的损失,需要与木钙减水剂一起复合使用才能达到充填工艺对流动性要求。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能够满足采空区充填要求的充填材料优化配方比例。

    2012年02期 v.7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4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Na1.7Co2O4-xFx的制备及其热电性能

    仲洪海;陈德方;林逸榕;管其刚;李兴全;蒋阳;

    以Na2CO3、NaF、Co(NO3)2.6H2O和HNO3为原料,去离子水为溶剂,柠檬酸为螯合剂,采用自蔓延法制备了Na1.7Co2O4-xFx(x=0,0.05,0.1,0.15,0.2)粉体。粉末的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合成单一相的Na1.7Co2O4-xFx。粉体的粒度分布分析显示其粒度分布在11.505~50.508μm,平均粒径为28.543μm。烧结试样的扫描电镜照片显示F的掺杂能抑制晶粒的长大。在373~873K下,烧结体热电性能的测试结果显示,随着F的加入,烧结体试样的电导率与Seebeck系数均有提高,其中Na1.7Co2O3.85F0.15的烧结体在873 K时Seebeck系数和功率因子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54μV.K 1和1.20×10 3W.m 1.K 2。

    2012年02期 v.7 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6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煤岩模拟材料的试验研究

    杜长龙;

    为进行煤岩的模拟截割试验,基于相似理论,进行了模拟截割材料的配制。在以天然煤样抗压强度为基准的基础上,采用天然粉煤、水泥和水为原材料进行模拟截割材料的研制,研究了模拟截割材料抗压强度和粉煤与水泥配比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粉煤与水泥配比的增大,截割材料的抗压强度呈指数形式下降。

    2012年02期 v.7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不均匀塑性变形对Pd40Ni40P20金属玻璃结构的影响

    徐远丽;李建功;

    对室温轧制变形和高压扭转变形过程中Pd40Ni40P20金属玻璃的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室温轧制变形过程中Pd40Ni40P20金属玻璃系统保持了非晶结构,变形后样品的自由体积增加,热稳定性降低。室温轧制变形和随后的高压扭转变形处理使Pd40Ni40P20金属玻璃系统中产生了纳米晶化现象。

    2012年02期 v.7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Mg73Zn26Y准晶合金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

    高波;郝仪;江飞;张文凤;李世伟;胡亮;涂赣峰;

    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法(HCPEB)对Mg73Zn26Y准晶合金进行表面处理。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检测方法对电子束处理前后样品进行表面微观组织分析,并对合金硬度和耐磨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Mg73Zn26Y准晶合金原始组织中存在黑色枝晶α-Mg、灰色基体Mg7Zn3和花瓣准晶Mg3Zn6Y三种相。经过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后,合金样品表面平整,各元素几乎均匀分布,粗大组织和相界消失,并且有细小的弥散物分布。同时,电子束处理导致样品表面的硬度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2次脉冲处理的样品硬度提高最为显著,硬度值为2362.8MPa,与原始样品相比提高了33.8%。摩擦测试结果显示处理后样品摩擦因数显著降低,10次处理样品从0.26降到0.16。

    2012年02期 v.7 124-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7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SmN/α-Fe/Sm2Fe17Nx复相吸波材料的制备与吸波性能

    叶金文;刘颖;

    采用热处理Sm2Fe17Nx粉的方法制备了具有三相结构的SmN/α-Fe/Sm2Fe17Nx复相吸波材料。研究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Sm2Fe17Nx相分解加剧,合金中α-Fe相和SmN相含量增加,饱和磁化强度和微波复磁导率增加,微波复介电常数实部降低而虚部则有所增加,RL<20 dB的微波吸收峰向低频移动。750℃热处理10 min后合金中α-Fe相、Sm2Fe17Nx相和SmN相的质量分数分别约为55%、22%和23%,在0.5~18 GHz频段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当厚度为0.7 mm时,材料的反射损耗在16 GHz下为28 dB;厚度为3.2 mm时,材料的反射损耗在5.5 GHz下为33 dB。

    2012年02期 v.7 13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形貌可控银纳米粒子制备及其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余航;丁夕然;白帆;李美成;

    形貌可控的银纳米粒子展现出诸多新奇的特性,在许多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在太阳能电池中,人们利用银纳米粒子作金属催化剂制备了硅基太阳能电池表面减反结构,同时形状各异的银纳米结构也可以用于制备电极的银浆。在应用过程中,银纳米粒子的尺寸和形貌是影响各种性能的重要因素。概述了银纳米粒子的种类,介绍了银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并探讨银纳米粒子的形貌对相关性能的影响,进一步论述了其在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2012年02期 v.7 135-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4K]
    [下载次数:10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载荷对类富勒烯基氢化非晶碳薄膜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王成兵;王舟;张俊彦;

    系统研究了载荷对类富勒烯基氢化非晶碳薄膜(fullerene-like hydrogenated amorphous carbon film,FL–C:H)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载荷的增加,FL–C:H薄膜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都不断减小。利用Hertz弹性接触理论计算了薄膜摩擦过程中实际接触面积的变化。随着载荷的增加,实际接触面积增大,但是接触面积的增速比载荷的增速慢,即接触面积和载荷的比值随着载荷的增大而减少,这是FL–C:H薄膜摩擦因数降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此外,摩擦界面处低剪切力氢化碳转移膜的形成是FL–C:H薄膜具有低摩擦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2012年02期 v.7 14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6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非晶、纳米晶电极材料表面的电弧行为规律

    王亚平;张程煜;杨志懋;张晖;丁秉钧;宋晓平;

    系统研究了非晶、纳米晶电极材料表面电弧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大幅度细化显微组织能够改变电极材料表面电弧的基本行为。经过组织细化,电弧的萌生从点发射改变为面发射,电弧斑点尺寸依赖于电极材料第二相尺寸,电弧分布从集中分布变为弥散分布。

    2012年02期 v.7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4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电流密度对镁合金微弧氧化膜性能的影响

    李颂;杨越明;王铎;李元凯;

    微弧氧化技术是一种工艺简单、高效和环保的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利用涡流测厚仪、光学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点滴实验和盐雾腐蚀的方法研究电流密度对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厚度、微观组织和耐蚀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密度越高,微弧氧化膜表面微孔的孔径越大,且膜层生长速率呈线性上升趋势。当电流密度为5.6A/dm2时膜层的耐蚀性最好。

    2012年02期 v.7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2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金属间化合物Mg17Al12涂层在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李永刚;卫英慧;杨丽景;侯利锋;Ri-Ichi Murakam;

    利用真空热压烧结炉在挤压态AZ61镁合金表面制备了平均粒径为41μm的Mg17Al12-1Er金属涂层。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50μm及以上厚度的涂层耐蚀性基本一致,使镁合金的自腐蚀电位提高500mV以上,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2个数量级,极化电阻提高1个数量级,100μm厚的涂层对镁合金基体防护性最佳。在阳极极化的快速析氢条件下,氢气产生时的高压可以将涂层颗粒从涂层中挤出,而在3.5%NaCl溶液中析氢速度较慢,但是在涂层表面会形成氢致裂纹,导致涂层脱落,最终使其失去对基体的保护作用。

    2012年02期 v.7 154-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离子辐照诱发非线性点阵激发对扩散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唐光泽;马欣新;张力;

    通过采用将离子辐照面和原子扩散面分离的实验设计,从实验上消除了离子辐照其他效应对扩散过程的影响,确认离子辐照诱发非线性点阵激发对原子扩散行为存在影响。实验发现,由Ni膜/单晶Cu基体组成的置换扩散偶在离子辐照作用下,发生扩散加速现象。随着单晶Cu基片厚度增加,扩散加速程度降低。对于Ni膜/多晶Cu基体扩散偶没有发现辐照增强扩散现象。正电子湮没实验表明在辐照试样Ni-Cu扩散面缺陷浓度低于未辐照试样。实验结果证实晶格点阵非线性振动激子对原子扩散产生作用的微观机制。

    2012年02期 v.7 160-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1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正>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东南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计算机网络和信集息成技术研究的实体之一,是教育部1999年首批设立的重点

    2012年02期 v.7 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