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文

China Sciencepaper

  • 微化工技术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进展

    赵玉潮;张好翠;沈佳妮;陈光文;袁权;

    微化工技术是当前化学工程领域的研究前沿与热点。本文就微化工技术在均相、气-液和液-液两相反应体系中的应用,结合具体研究范例阐释微反应器内进行化学反应的可行性。与传统化工设备相比,微化工技术及其设备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2008年03期 157-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6K]
    [下载次数:20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0 ]
  • 叔丁醇介质体系中R.oryzae细胞催化大豆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里伟;杜伟;刘德华;

    利用产胞内脂肪酶的微生物全细胞代替脂肪酶用于生物柴油的制备是降低酶法制备生物柴油成本的一条可行途径,近年来成为酶法制备生物柴油领域的研究热点。本论文探讨在叔丁醇介质体系下,以固定化R.oryzae全细胞作为催化剂催化大豆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可行性;考察叔丁醇用量、甲醇用量、缓冲液pH、初始含水量、菌体干重以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生物柴油得率的影响。在优化反应条件下,以大豆油为原料,反应24h生物柴油得率可达70%左右。比较了固定化R.oryzae全细胞在叔丁醇介质体系与无溶剂体系两种体系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叔丁醇介质体系下R.oryzae全细胞回用稳定性显著提高。

    2008年03期 170-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3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两步升温法酸催化潲水油制备生物柴油

    李怀平;汪全义;宋航;兰先秋;王欣;

    回收的潲水油经适当的预处理后,采用两步升温法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重要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得出了利用潲水油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佳条件:催化剂体积为潲水油体积的5%,醇油摩尔比为20:1,反应时间为2.5h,反应温度为150℃。在此条件下生物柴油的得率高达93%,产品质量达到美国生物柴油标准ASTMPS121–99的相关指标。

    2008年03期 176-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6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能源植物的开发与利用

    周海霞;袁丽红;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的加剧,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当今国际上的一大热点。本文通过对能源植物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综述,简单介绍生物质能源的生产技术,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能源植物的特点及我国国情提出一些建议。

    2008年03期 179-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6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温度对气-固-液三相搅拌反应器内气液分散特性的影响

    张新年;包雨云;高正明;

    在直径为0.476m的椭圆底搅拌槽中,采用以半椭圆管盘式涡轮(HEDT)为底桨、上提操作的宽叶翼形桨(WH_U)为中、上层桨的三层组合桨,研究24℃~95℃范围内不同温度下气-液-固体系中搅拌功率、气含率及固体颗粒完全离底悬浮特性。结果表明,体系相对功率需求(通气功率与不通气功率之比)RPD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随固含率的提高,温度对RPD的影响程度减弱。气含率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下降,其下降的幅度也随固含率增加而减小。本文结果及通气功率、气含率关联式对于工业热态通气三相搅拌反应器设计和操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8年03期 184-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 嵌段聚醚HLB值与分子结构关联的新模型

    王春晖;李伯耿;范宏;李宝芳;朱世平;

    亲水亲油平衡(HLB)值是表征表面活性剂溶液性质的重要参数。它不仅是亲水、亲油基团数的函数,也与这些基团在分子链中的位置相关。过去基于基团贡献法的HLB值计算模型都忽略了基团所处的位置,而仅仅考虑基团数,且假定贡献度与基团数呈线性关系。本文提出基团贡献非等效的观点,针对由聚氧乙烯(EO)、聚氧丙烯(PO)构成的嵌段聚醚,引入一个同性质重复结构单元段中各链节贡献大小随位置依次递减的函数,从而得到HLB值与EO链节数n和PO链节数m的新的关联式:V_(HLB)=A_0+f×A_(EO)ln(1+n)+f×A_(PO)ln(1+m)。对一系列由PEO、PPO组成的三嵌段与二嵌段聚醚进行计算,表明该公式比过去的关联式更加准确。

    2008年03期 18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4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海水淡化剂的制备及其脱盐效果的研究

    马成有;李国权;

    采用水热合成和微波合成方法,对海水淡化剂的合成条件和脱盐效果进行了研究,合成四种不同载体淡化剂。实验结果表明:它们对海水中金属阳离子和卤素及其它阴离子具有较强沉淀能力;4A,3A型载体淡化剂性能最佳;淡化剂用量与海水体积比为1:4时,淡化反应时间25min淡化水可达到饮用水标准;微波能大幅度提高反应速度。

    2008年03期 195-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8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液相法制备氧化镁及其前驱物形貌研究

    李俊强;叶俊伟;宁桂玲;李鑫;王静慧;张志磊;林源;

    本文利用溶液均相成核的特性和影响晶体生长因素作为理论指导,通过用乙二醇、三乙醇胺作为诱导溶剂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分别制备出了形貌均一的晶须状、椭球状,球状、棒状、壳状和散片状碳酸镁,以此不同形貌碳酸镁为前驱物,控制煅烧制度制备出了与前驱物形貌基本一致的氧化镁,并对氧化镁形貌和前驱物形貌关系作了进一步探讨。

    2008年03期 200-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7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CFB含有金属丝的物料流化及循环特性冷态试验研究

    雍玉梅;吕清刚;贺军;杨超;

    在主床截面为600mm×400mm、高6000mm的大型循环流化床(CFB)冷态试验台上进行了含有金属丝的物料流化及循环特性试验。将不同长度不同直径的钢丝和铜丝加入炉膛,观察且对取样进行分拣,分析金属丝在CFB中的流化和循环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加入长度20mm和50mm的金属丝会造成循环回路的堵塞,而加入长度5mm和10mm金属丝能够正常流化且循环回路正常运行,粗金属丝极易沉积在返料器中。

    2008年03期 205-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8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碳载体对PtRu/C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研究

    朱静;赵建智;苏怡;马华;程方益;陶占良;陈军;

    本文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不同粒径和形貌的碳球,并将其作为载体,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制备PtRu/C催化剂;应用XRD、SEM和TEM对碳球及催化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采用电化学方法测试不同形貌碳球的比表面积以及碳球担载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水热反应条件对碳球的粒径及形貌影响显著,三种碳球担载催化剂的活性按照以下顺序衰减:多孔的粒径约为100nm的碳球担载PtRu催化剂优于连体碳球优于直径约500nm的单分散碳球担载催化剂。TEM分析结果表明,在碳球表面化学镀的PtRu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碳载体表面,其平均粒径约为3nm。电化学测试表明粒径为100nm的多孔碳球的电化学比表面积较大,以这种碳球为载体的PtRu/C催化剂对甲醇氧化的催化性能较高。

    2008年03期 209-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磁性氧化铁纳米线的制备与表征

    吴卫林;毕红;孙俊;

    通过溶胶-凝胶法在氧化铝模板(AAO)中制备出了磁性Fe_2O_3纳米线阵列,然后去除AAO模板得到磁性Fe_2O_3纳米线。用SEM,TEM,FTIR,EDX,VSM对磁性纳米线的形貌、微结构和磁性能进行表征。SEM和TEM结果显示磁性纳米线的直径约为50~80nm,长度在8~10μm,长径比为120~180;FTIR和EDX结果表明制备的产物是磁性Fe_2O_3纳米线;VSM结果表明磁性氧化铁纳米线阵列存在明显的磁各向异性。此外,采用Zeta电位仪对磁性Fe_2O_3纳米线表面的电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线表面带正电荷,有利于和动物细胞相结合。

    2008年03期 214-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7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鱼藤根中鱼藤素、脱氢鱼藤素的稳定性研究

    吴两相;朱龙峰;刘德光;陈文清;甘纯玑;

    比较鱼藤素、脱氢鱼藤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鱼藤素、脱氢鱼藤素的光稳定性、热稳定性、微波稳定性和耐酸碱性。结果表明,鱼藤素、脱氢鱼藤素在甲醇、乙醇、乙二醇、乙腈、丙酮、氯仿、四氯化碳、乙酸乙酯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光照条件下,鱼藤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分解,脱氢鱼藤素则较为稳定;80℃水域加热、微波均未对鱼藤素、脱氢鱼藤产生影响;酸性条件下,鱼藤素、脱氢鱼藤素相对较稳定,碱性条件下,鱼藤素结构发生改变。

    2008年03期 219-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掺杂二氧化钛的电子和晶体结构与光催化性能的关系

    龙明策;柴歆烨;周保学;蔡伟民;刘光增;

    对未掺杂、氮掺杂、碘掺杂和铂掺杂的锐钛矿TiO_2进行了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表明,三种掺杂TiO_2带隙中都产生新的能带。这些新出现的能带是掺杂TiO_2响应可见光的原因。而且铂掺杂TiO_2的带隙缩小,响应波长更宽。铂掺杂和碘TiO_2的能带位置明显下移,表明其具有更强的氧化性。偏态密度分析表明掺杂元素提供的轨道参与了价带和导带的构成。通过对晶体结构的分析和TiO_6八面体偶极矩的计算,发现I掺杂后晶体结构明显畸变,其次是铂掺杂,氮掺杂几乎无畸变。而这种畸变产生的偶极矩能促进载流子的迁移,提高光催化活性。计算结果很好地解释了未掺杂和掺杂TiO_2在可见光照射下的光催化活性差异。

    2008年03期 225-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4K]
    [下载次数:6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多孔硅/高氯酸钠复合材料的合成与爆炸特性研究

    黎学明;胡欣;陈建文;

    本文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制备多孔硅,考察不同氧化条件下多孔硅孔隙率及膜厚的变化情况,研究电化学阳极氧化工艺条件、高氯酸钠溶液浓度以及贮存方法等因素对多孔硅复合材料爆炸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孔硅孔隙率随电流密度增大而增大,当电流达到50mA·cm~(-2)以上时略有降低,孔隙率随氧化时间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且氧化时间为30min时最大,孔隙率随氢氟酸浓度增大反而减小;多孔硅膜厚随时间增大而增大。SEM分析表明,多孔硅表面产生裂缝,内部形成硅柱。在电流密度小、氧化时间短的条件下形成的多孔硅复合材料不易爆炸,当NaClO4甲醇溶液质量浓度大于0.098g·mL~(-1)时发生强烈爆炸,将多孔硅复合材料用乙醇浸泡是最为理想的贮存方法。

    2008年03期 230-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0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稿件格式

    <正>《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期刊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站http://www.paper.edu.cn/为基础,对在线发表论文进行评审,将评选的优秀论文作为期刊的主要稿源。稿件格式如下:

    2008年03期 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