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文

China Sciencepaper

工程技术

  • 低空电动飞行器的文献计量分析与热点研究

    张新丰;岳涵;程敬荣;姚瑞泉;王得瑞;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与城市群交通矛盾的激化,构建立体化交通网络已成为缓解城市出行供需失衡的关键路径。当前,在“双碳”战略目标驱动下,垂直起降飞行器(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eVTOL)技术发展呈现出显著的可持续性与智能化导向特征,因而已成为新型城市交通体系建设的重点攻关方向。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等文献计量分析工具,对2019—2024年间eVTOL研究领域发表的561篇核心文献的主题词、国家、机构、作者、期刊及被引情况等进行系统分析,主要对发文量、被引量和合作网络进行分析;对eVTOL电推进关键技术研究热点、挑战与研究趋势和eVTOL领域国际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提供参考依据;系统揭示了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应用的协同演进规律,为把握国际前沿动态提供定量化参考依据。

    2025年05期 v.20 367-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6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响应面法的过渡型缓冲结构开孔-斜切参数对微气压波影响研究

    亢顺德;杜礼明;孙一超;张晓杰;

    为应对不断提速的高速列车所产生的微气压波问题,提高过渡型缓冲结构的缓冲性能,基于响应面法,以过渡型缓冲结构为研究对象,探究开孔-斜切参数对微气压波峰值的交互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无缓冲结构,入口侧缓冲、出口侧缓冲和出入口缓冲结构对微气压波峰值的缓解率分别为30.21%、18.74%和45.20%;在缓冲结构上开孔会导致微气压波出现2个峰值,且第二峰值更高;过渡段开孔缓冲结构对微气压波2个峰值的降低效率比剩余段开孔缓冲结构高;当开孔率大于30%、斜切角度小于60°和开孔率大于40%、斜切角度小于40°时,可以以较小的建设改造成本取得较小的微气压波峰值。

    2025年05期 v.20 383-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强嵌挤骨架密实级配SAS-20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性能研究

    王洪卫;杨俊涛;石文科;李向航;纪小平;

    为了优化沥青混合料级配,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以AC-20为研究对象,从沥青胶浆、细集料和粗集料的三级组成体系组成优化出发,提出了强嵌挤骨架密实级配SAS-20。结果表明,基于动态剪切流变(dynamic shear rheometer, DSR)试验与弯曲梁流变(bending beam rheometer, BBR)试验优化的最佳粉胶比为1.1,基于单轴贯入试验和半圆劈裂试验确定最佳细集料级配的I值为0.68,基于单轴贯入数值模拟确定粗集料26.5~19 mm、19~16 mm、16~9.5 mm和9.5~4.75 mm的最佳质量比为3∶12.5∶10∶10,基于高低温性能最优原则确定粗细集料的最佳质量比为55∶45~60∶40;相比于AC-20,SAS-20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抗剪强度、半圆劈裂强度、断裂能、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强度比分别提高12.0%、26.4%、5.6%、17.4%、2.71%和3.09%。

    2025年05期 v.20 395-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0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信息科学

  • 基于四层分类模型的网络流量分类技术研究综述

    陆国丽;王光庆;

    网络流量分类作为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性环节,对于网络运维、高质量服务保障以及高性能网络安全监控等具有至关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意义。不同于已有的网络流量分类综述性文献,本文基于四层网络流量分类模型,分别从明密文分类、协议分类、应用分类和行为分类4个层次全面综述和总结了当前网络流量分类的技术方法、研究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为网络流量分类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视角。

    2025年05期 v.20 406-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iTransformer的高速公路通行费预测研究

    黄媛;马英;段继昌;罗逸惠;余继鹏;廖英;

    为提升高速公路通行费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iTransformer的时空预测方法。通过采用注意力机制和前馈网络结构对交通流量、节假日等相关变量进行时空编码,推断变量间潜在影响联系,进而提高通行费预测性能。采用该方法对某省高速公路2022—2023年每日交通流量数据进行了建模和费用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整体上在预测精度、稳定性及应对复杂流量波动的适应能力方面优于ARIMA、SARIMA、LSTM和Transformer等对比模型。研究结果可为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和企业提供更为科学的决策支持,有助于提升通行费收入的预测准确性和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025年05期 v.20 418-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8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LSTM网络的智能计分系统

    赵峻;

    高校开设了很多应用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实验课,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应用和动手操作能力,而实验课的学生往往较多,导致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逐一过程监测和记录。为此,结合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技术,设计了一种智能计分系统以自动记录学生的实验操作,利用网络学习训练得到智能评判模型,给出实验过程操作成绩,并制作相应的电子实验装置。同时,融合网络化技术,通过配置实验成绩服务器,设计教师端智能移动App,构建实验课综合教学系统。实验课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较好地运行。

    2025年05期 v.20 426-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生物医药

  • 基于专利信息细分疾病领域趋势与创新发展研究——以儿童抽动症中医医治为例

    张洁;黄卅霁月;赵琼;张肖瑾;赵梦洁;

    为了揭示中医治疗儿童抽动症的专利研发现状、技术演进趋势与创新方向,基于incoPat专利数据库,采用专利计量、药物关联网络分析及技术主题路线分析等方法,对检索到的42项相关专利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显示:中医治疗儿童抽动症专利申请量长期处于低位,高价值专利聚焦疗效提升、安全性优化及副作用降低,核心药材如甘草、白芍、天麻及其配伍规律凸显了中医以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达到标本兼治的理念,技术发展趋势指向天然产物与聚合物应用,特别是火麻仁提取物的药物组合物研发等创新技术为治疗提供了新方向。研究表明,中医治疗儿童抽动症在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方面展现出明确的发展方向,未来需加强高价值专利布局、深化中药作用机制研究、加速天然产物与聚合物技术应用,并完善成果转化机制,以推动中医药治疗儿童抽动症的临床实践与产业化发展。

    2025年05期 v.20 434-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两性霉素B白蛋白微球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于青云;陈伟军;苏敏;邱立朋;

    为制备备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AmB)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微球,并对其进行理化性质表征和体外抗菌性能评价,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AmB/BSA微球,以包封率为响应值,利用Plackett-Burman联用正交设计的方法进行工艺优化。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Zeta电位及纳米粒度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理化性质表征;考察体外药物释放性能,通过体外细胞毒性试验和血液相容性测试评价微球的体外安全性,并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和稀释平板涂布计数法评价其体外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结果表明,通过优化AmB/BSA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微球形态饱满圆整且粒径分布均一,具有显著的长效缓释性能,缓释7 d后的微球与相同浓度原料药对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0.25μg·mL-1,抑制率分别为(46.63±1.07)%和(48.71±1.35)%,微球安全性较游离AmB有所改善,抗菌活性与游离AmB相当。AmB/BSA微球制备工艺简单,具有长效缓释性能,安全性较相同浓度游离药物有所改善,且抗菌活性与相同浓度游离药物相当,具有临床应用的优势。

    2025年05期 v.20 443-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4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