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文

China Sciencepaper

  • 中巴经济走廊KKH沿线斜坡灾害分形特征分析

    丁朋朋;杨宗佶;乔建平;陈晓清;聂勇;张伟峰;

    中巴经济走廊喀喇昆仑公路(Karakoram highway,KKH)沿线区域斜坡灾害十分发育,对沿线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威胁"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采用分形理论中的盒维数法,以中巴经济走廊KKH沿线区域斜坡灾害为例,开展各类别斜坡灾害的空间发育特征分析。根据分维值大小定量判断各类灾害的空间发育程度。结果表明:滑坡、崩塌、岩屑堆、雪崩和斜坡灾害的分维值分别为0.482 5、0.443 4、0.532 9、0.736 8和0.770 9,相应的相关系数(R~2)依次为0.939 8、0.922 9、0.950 4、0.981 2和0.977 1,均大于0.9,分维相关性较强,反映出中巴经济走廊KKH沿线区域各种类斜坡灾害空间分布的分维特征明显,自相似性显著。综合所有类型灾害空间分形特征的结果得出,研究区斜坡灾害的空间发育强弱为雪崩>岩屑堆>斜坡>滑坡>崩塌。

    2018年15期 v.13 1685-1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 ]
  • 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MODIS Level-3气溶胶光学厚度检验及其变化趋势

    田蓉;马晓燕;贾海灵;

    为了更好地掌握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Level-3反演精度和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变化趋势,选取区域代表性较好、观测时间序列较长的AERONET站,结合2003—2016年MODIS同期观测资料,对北京、香河、太湖、兰州以及纳木错地区MODIS的反演精度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MODIS适用性较好的北京、香河和太湖地区AOD的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MODIS Level-3AOD产品反演精度主要受不同地区下垫面条件影响,在北京、香河地区反演精度较好,为研究区域长时间AOD变化特征和趋势提供了帮助。

    2018年15期 v.13 1690-17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0 ]
  • 南极地区发电机排放物的迁移特性研究

    刘向东;陈莹莹;吴梁玉;冯浩然;张程宾;

    本文建立了燃油驱动装置(柴油发电机)排放的尾气与颗粒物在大气风场中的扩散、迁移以及浓度分布的理论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结合颗粒动力学及直接模拟蒙特卡洛(direct simulation Monte Carlo,DSMC)方法模拟尾气与颗粒物在南极地区大气风场中的扩散、迁移与浓度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在发电机排气管出口附近,尾气被大气迅速稀释,NO_2的质量浓度以及尾气温度快速下降;在远离排气管出口的区域,尾气的扩散逐渐变缓。颗粒物在大气风场中的碰撞、凝聚降低了其质量浓度,使得颗粒物扩散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范围缩小。颗粒物质量流量的增加、颗粒物初始粒径的增大、大气风场流速的降低,均导致颗粒物在大气风场中各位置点的质量浓度升高。颗粒物质量流量、初始粒径及大气风场流速对颗粒物扩散的影响半径略有不同,在距离颗粒物发散源40m左右,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均达到国家标准。

    2018年15期 v.13 1701-17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9 ]
  • 川渝地区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时空分布特征

    冯鑫媛;张莹;

    利用2015—2016年川渝地区22个城市121个国控站PM_(2.5)、PM_(10)、O_3、NO_2、SO_2和CO逐时质量浓度数据,分析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城市群颗粒物年均质量浓度超标率高,质量浓度高值区以自贡和成都为中心。O_3质量浓度高值区主要在盆地西部、南部以及攀西地区。NO_2高值中心在成都和重庆。SO_2和CO质量浓度最大值均在攀枝花。2)O_3月质量浓度夏季最高、秋冬季最低,而其他5种污染物冬高夏低。3)PM_(2.5)、PM_(10)、NO_2和CO的质量浓度日变化为双峰型,质量浓度高峰在夜间和上午,日最大值在晚上,最小值在下午。O_3和SO_2日变化为单峰型。日变化特征还存在区域差异和季节差异。高原地区双峰型污染物的上午高峰通常高于夜间,盆地各区域则相反。

    2018年15期 v.13 1708-1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7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1 ]
  • 基于剖面的福建石门火山口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白林;林敏;彭伟航;

    针对围斜内倾的"漏斗"状火山口三维地质建模问题,提出了基于地质剖面进行火山口三维地质建模的方法。首先对火山口地表地质界线和剖面数据进行匹配提取三维地质界线,然后根据三维地质界线"平缓"或"陡峭"等特点提出不同的地质界面建模方案。具体以福建镇前幅石门火山口为例,用常规方法建立的角砾流纹岩界面存在"尖点"现象,且不经过原始的地质界线。采用Biharmonic样条模拟得到的地质界面光滑且贴合效果较好,但发现其对平缓的角砾流纹岩界面建模有效,对于陡峭的火山角砾岩界面建模会出现形态突变的情况,为此提出将陡峭的三维地质界线数据按照空间三角网的形式组织,采用基于空间三角网的改进Clough-Tocher算法进行空间建模。最后,地质界面加上地形和底面约束封闭成火山口地质体模型。

    2018年15期 v.13 1716-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9 ]
  • 多属性反演储层描述方法及在K油田的应用

    聂妍;范廷恩;樊鹏军;高玉飞;王盘根;

    砂体叠置关系分析是砂泥岩油田储层描述的一大难题,复杂的叠置关系极大地影响开发阶段储量计算,储量品质评价以及布井方案的精确性。通过构建地震多属性反演的储层特征描述方案,应用步聪法选取最优属性及多属性神经网络反演方法,实现基于测井数据与地震属性非线性组合的岩性识别技术,有效提高了储层的纵向分辨能力。应用效果分析表明,地震多属性反演相比于常规叠后波阻抗反演,可获得高分辨率的密度数据,满足储层精细研究的要求,有效解决K油田储层叠置表征问题。

    2018年15期 v.13 1722-1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6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 ]
  • 地震波阻抗反演与测井联合的三维建模方法——以B区为例

    韩冰;袁颖;张江伟;

    针对三维地质建模受复杂地质特征、测井及地震资料不完备性等影响,以及地质模型对地下地质体认识的不确定性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区地质特征,对高品质的地震资料进行精细构造解释,并利用实际测井资料建立常规的高频地质模型;然后依托叠后阻抗反演获得高横向保真性的低频模型,综合高垂向分辨率的测井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及多元线性拟合等方法对初始模型进行优化重构,并实现地层模型的三维可视化;最后从多角度对三维地质模型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高度综合测井、地震、储层反演等多种地球物理信息,有效地提高了地质模型的空间精度,为该区后期砂体预测及油气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2018年15期 v.13 1728-1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2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3 ]
  •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凸起北部克下组沉积相特征

    王德健;彭立才;高军;黄钰珑;李宁;李守军;

    针对研究区克下组沉积相特征,运用岩芯、测井、录井和地震等资料,对研究区克下组单井相、剖面相、平面相和沉积相模式进行研究。研究区三叠系克下组在西北部物源的控制下,主要发育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展布的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的微相主要有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和席状砂。研究区克下组S6砂层组和S7砂层组沉积旋回的识别和划分显示,克下组沉积早期到晚期水体呈水进模式,向上单砂体厚度逐渐变薄,沉积物粒度变细。基于上述研究,建立了研究区扇三角洲沉积模式。

    2018年15期 v.13 1736-1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8K]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3 ]
  • 多因子加权平均温度模型研究

    刘晨;郑南山;张玉振;

    为了解决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_m)模型纳入多因子,即地面温度(Ts),大气压(P),水汽压(e),造成自变量间存在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分别采用逐步回归法(stepwise regression,SR)和主成分回归法(principle component regression,PCR)削弱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并得到2种考虑多因子影响的预测模型。利用探空站数值积分法,基于香港探空站2018年1月—3月的探空数据,计算得到精确的T_m值,并将该值作为真值,与2种预测模型的计算值作对比分析。实验表明:2种削弱多种共线性的多因子模型的计算值与真值间的RMSE均小于2.1K,相比Bevis模型精度提升明显,能够较准确地根据地面气象资料计算T_m,适合用于香港地区GNSS水汽反演的相关研究。

    2018年15期 v.13 1743-1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5 ]
  • 遥感监测矢量成果数据要素分区域自动划分方法

    刁明光;李静;杨清松;瞿翟;王彦佐;

    遥感监测矢量成果数据按区域划分,是矢量成果数据入库工作中重要的环节。在分析和研究矿山遥感监测矢量成果数据入库的规则和工作流程的基础上,针对其区域归属划分问题,提出一套根据自定义区域粒度来自动分割工作区矢量成果数据中要素的方法。基于AE(ArcGIS Engine)组件开发技术,设计并实现一个能够快速准确地对大型区域矢量成果数据区域自动划分的软件系统,为相关技术工作人员提供一套简单、便捷的工作方式。实际应用证明,此方法有效地提高了遥感监测矢量成果数据入库的工作效率。

    2018年15期 v.13 1749-1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43 ]
  • 致密油藏不同CO_2注入方式下微观驱油机理

    王学武;王厉强;夏志增;时凤霞;

    注CO_2补充地层能量已成为提高致密油藏开发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致密油藏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和低磁场核磁共振技术相结合,对大庆外围致密岩芯分别进行了CO_2驱、水驱转CO_2驱和周期注CO_2驱3种方式下的物理模拟实验,探讨了不同CO_2注入方式下的微观驱油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大于0.1μm的亚微米级和微米级孔隙是致密储层原油的主要储集空间,大于1μm的微米级孔隙是可采原油的主要赋存空间,不同CO_2注入方式下亚微米级孔隙空间原油动用规律不同,周期注CO_2驱下亚微米级孔隙空间对原油采收率贡献最大。从不同CO_2注入方式的最终原油采收率来看,周期注CO_2驱原油采收率最高,其次为注水后转CO_2驱,CO_2驱开采方式下采收率最低。该研究为CO_2补充能量技术在致密油藏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2018年15期 v.13 1754-1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5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1 ]
  • 页岩气水平井复杂缝网压裂模拟

    许崇祯;张公社;陈旭日;纪国法;

    为了更真实地模拟页岩储层水平井体积压裂,采用擅长处理非连续结构问题的离散元方法,利用三维离散元程序(3DEC)及其内嵌Fish语言建立表征天然裂缝的离散裂缝网络(discrete fracture netuork,DFN),并考虑流固耦合建立水力裂缝与复杂DFN相互作用的页岩水平井体积压裂数值计算模型。在缝网模型的理论基础上通过模拟计算,观察水平应力差异系数、杨氏模量、泊松比和天然弱面胶结强度等影响因素对于复杂缝网模型所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力裂缝会沟通天然裂缝产生分支缝,储层内部容易形成充分裂缝网络的条件是具有较小的水平应力差异系数、较大的杨氏模量以及较小的泊松比,同时杨式模量对裂缝在各方向上的延伸有着促进作用,泊松比则是决定裂缝破裂所需能量大小。模拟结果为进一步认识页岩气水平井体积压裂裂缝行为研究提供了技术指导。

    2018年15期 v.13 1759-1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下载次数:7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6 ]
  • 页岩气井初期产能主控因素“Pearson-MIC”分析方法

    马文礼;李治平;高闯;孙玉平;张静平;邓思哲;

    页岩气初期产能直接影响单井最终采收率,分析页岩气初期产能主控因素,对页岩气开发方案的设计与优化有重要意义。基于文献调研,定性研究各种因素对页岩气初期产能的影响机理;运用皮尔逊-最大信息系数(Pearson-maximal information coefficient,Pearson-MIC)相关性综合分析方法,对各因素与页岩气初期产能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定量计算;按照一定筛选原则,优选页岩气初期产能主控因素,对比传统相关性分析方法,证明本文方法的可靠性。研究表明:对页岩气初期产能有直接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地质因素8个,工程因素10个;页岩气初期产能主控因素包括优质页岩厚度、总有机碳含量、含气量、压力系数、脆性矿物含量、优质储层钻遇程度、压裂段数、射孔簇数、总液量、单段砂量、施工排量;相比传统相关性分析方法,"Pearson-MIC"相关性综合分析方法的评价结果要更可靠。

    2018年15期 v.13 1765-1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3 ]
  • 综掘面粉尘最佳分布的风筒出风口参数调控规则研究

    龚晓燕;王国鹏;侯翼杰;薛馨禹;赵宽;吴悦;唐伟;

    目前,综掘面风筒出风口风流不能随时变化,不能满足通风降尘的实际需求,造成了安全隐患和污染风险的急剧上升。而风筒出风口方向角度、口径及前后距离参数变化调控可以优化粉尘运移分布,有效提高降尘效率。研究采用粗糙集理论、有限元流场数值模拟技术及井下测试验证手段对综掘面不同巷道的空间尺寸和出风口方向角度、口径及前后距离参数下的调控规则获取方法进行研究,建立决策信息系统、属性约简的区分矩阵算法、规则获取的启发式值约简算法,并进行了出风口参数调控规则的获取及表达。对调控后粉尘质量浓度的分析可知,巷道内粉尘质量浓度超限区域面积明显减少,较原始场司机位置处的降尘率可提高48%,为综掘面粉尘最佳分布和高效通风降尘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8年15期 v.13 1772-1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 ]
  • 特高含水期产量递减规律及递减率的计算公式

    吴忠维;崔传智;王振;杨经纬;赵凯鑫;

    为认识特高含水期产量递减规律,准确计算特高含水期的产量递减率,研究从反映油水两相渗流本质的相渗曲线出发,运用油水两相流动理论与油藏工程方法,推导了特高含水期产量递减率计算公式,重新认识了特高含水期的产量递减规律;通过与实际高含水期生产数据的对比,验证了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并开展了产量递减率影响因数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绝对渗透率、注采压差及油相相对渗透率变化率等参数的增加,产量递减率近似呈线性增加;随着排距的增加,产量递减率降低。绝对渗透率、注采压差及油相相对渗透率变化率对产量递减率的影响大小相同,而排距对产量递减率的影响最大。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递减率计算公式能准确计算高含水期的产量递减率,且特高含水期产量递减为指数递减。

    2018年15期 v.13 1778-1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3 ]
  • 特低-超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研究

    彭梦玲;张金亮;杨川;

    莫里青地区的储层微观研究尚不完善,表现在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孔隙结构差异性成因及储层物性控制因素认识不清。通过综合运用铸体薄片、常规压汞和恒速压汞等技术,结合多元分析方法等数学手段对莫里青断陷双二段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进行精细表征并划分孔隙结构类型,从沉积和成岩作用方面剖析特低-超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的复杂性成因,并借鉴多元回归分析思想建立储层渗透率预测方程,筛选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莫里青地区储层具有特低-超低渗透、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孔隙结构特征总体表现为排驱压力偏低、曲线平台不明显、分选性略差、细歪度为主的特点,可划分为3大类、4小类,即Ⅰ类中孔低渗细喉型、Ⅱ类低孔特低渗微细喉型、Ⅲa类低孔特低渗微喉道和Ⅲb类低孔超低渗微喉道型;原始沉积条件的差异造成了储层微观孔喉特征的初始差异,成岩过程中的压实和晚期碳酸盐胶结作用是导致孔隙结构复杂的另一重要因素。孔喉半径均值、孔隙结构系数、排驱压力3个参数对储层物性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孔喉半径均值影响最大。该研究方法与结果对类似的特低-超低渗透砂砾岩储层研究及后期储层分类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8年15期 v.13 1783-1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5 ]
  • 厚渣层铁浴熔融还原炼铁与硫排放

    邹宗树;何平;李有才;李毓硕;

    针对厚渣层铁浴熔融还原炼铁工艺的特性,建立了用于物料平衡及热平衡计算的静态模型,并基于硫容量的定义,耦合计算了硫在渣-金-气三相中的分配。通过计算分析了操作参数对厚渣层铁浴熔融还原炼铁工艺中硫排放的影响,尤其是气体硫排放的有效控制。最后将计算结果与现代化高炉炼铁厂的实际生产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阐明了本工艺在降低气态硫排放方面的优势及合适的操作条件。

    2018年15期 v.13 1791-1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8 ]
  • 基于社交媒体签到数据的空间网络及其社区的无标度与热点分析

    喻雪松;贾涛;

    利用大量的社交媒体签到数据构造了不同时间粒度的空间交互网络,提出了一种地理加权的社区提取算法,并提取了网络中的社区,通过社区大小与活跃度的关系可视化地分析并研究了热点与冷点社区。研究表明,不论是空间交互网络,还是社区大小与活跃度,均具有结构的无标度性,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人们的活动及其地理环境的复杂性,暗示了人们的活动受制于潜在的地理环境。研究成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类与城市地理环境的交互关系,为城市管理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2018年15期 v.13 1797-18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7 ]
  • 基于楼层匹配的启发式高程约束室内定位算法

    梁建;王坚;

    针对行人室内定位过程中高程出现漂移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楼层匹配的启发式高程约束室内定位算法。该算法以传统的足联式行人航位推算为基础,根据行人在室内平面行走时,任意足部与地面接触的时刻高程相等且等于所在平面高度的事实实现。使用平面运动检测算法准确地区分行人在平面的运动,匹配对应楼层的真实高度以求出误差改正数,通过拓展卡尔曼滤波对平面上每一步的高程进行约束。实验结果表明:高差步长与高程标准差组合的平面运动检测算法可以准确地检测平面运动,检测准确率为99%;基于楼层匹配的启发式高程约束室内定位算法可以消除足部着地时与真实楼层高度间的高程偏差,显著提升高程定位精度。

    2018年15期 v.13 1805-1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2 ]
  • 融合加权平均的改进小波阈值函数的测量数据处理

    成枢;马卫骄;牛英杰;赵燕红;

    针对削弱观测数据受到各种观测条件产生的噪声影响,小波阈值去噪在降噪处理中有广泛的应用。为了改进去噪效果,考虑到传统函数存在的优点与不足,结合加权平均阈值函数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改进小波阈值函数;同时,采用随分解层数变化的阈值代替了固定阈值,避免了有效高频噪声的消除。通过沉降监测数据对改进阈值函数验证,首先,使用不同的阈值函数采取降噪处理并利用信噪比和均方差进行去噪效果的评价;其次,对去噪后的数据建立Elma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加权平均函数的改进小波阈值函数具有更好的去噪效果,在建立预测模型时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提高了模型的可信度。

    2018年15期 v.13 1811-1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