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文

China Sciencepaper

  • 汽车用发电机定子与转子尺寸匹配研究与实验分析

    巩合聪;史立伟;郭盈志;肖东;

    针对汽车爪极发电机设计时定子与转子在径向和轴向的尺寸匹配问题,以1台四相24槽电励磁无刷爪极发电机为例,运用三维有限元软件对发电机定子与转子在不同尺寸匹配时的模型进行磁路、气隙磁密以及容错运行状态的仿真分析。根据仿真结果制作样机进行实验,实验验证表明,定子厚度超出爪极有效长度2~4mm时,可以充分利用发电机定子材料,电机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气隙长度为0.3mm时,发电机电枢反应适中,且漏磁系数较小,发电机综合性能最好;与传统三相发电机相比,该发电机在单相故障状态下,经自身调节后输出性能仍然符合设计要求,可靠性高。

    2017年10期 v.12 1087-1091+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 ]
  • 一种鸭嘴式压穴和播种一体装置的设计与仿真研究

    苗庆波;张秀花;

    针对在蔬菜穴盘育苗播种工作过程中,育苗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工序较多等问题,设计了1种蔬菜穴盘育苗直插式鸭嘴压穴和播种一体化装置,该装置采用鸭嘴式的结构将机械化穴盘育苗压穴和播种2道工序集成一体,使用传感器来检测穴盘的运动位置,准确地完成对穴盘中基质土的压穴和播种,节约了播种时间,减小了占地空间。对该装置进行三维建模,并在ADAMS软件中进行运动仿真分析,由仿真结果可知:该装置运行速度太小或者过大时,活动鸭嘴和运动圆环的受力受基质土阻力变化明显,并且播种效率受到的影响较大。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针对运动仿真分析结果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鸭嘴压穴和播种一体装置能够减少蔬菜穴盘育苗的工序,播种成功率达90.5%,播种效率可提升10%左右。

    2017年10期 v.12 1092-1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 ]
  • 一种变焦微镜的旋转扫描探头设计

    王兰兰;谷同凯;李蕊;蒋维涛;刘红忠;

    为了清晰地理解微机电系统和半导体器件内部的轮廓和工作机制,探索1种更为简单,可靠的调控方式,发挥液体微透镜阵列超光滑表面、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大范围的连续变焦、可编程的实时/域操控特性,提出了1种利用立体成像技术对微机电系统和半导体器件的立体轮廓测量方法。该方法围绕驱动控制机制对液体微透镜阵列变焦性能的影响,分析液体微镜光-热耦合驱动变焦的理论模型,设计1种新型采用变焦透镜作为轴向扫描方式的共焦显微系统,并利用其焦距变化实现无机械运动的轴向扫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光-热耦合驱动变焦液体微透镜工艺,可获得无需任何后期图像处理的立体成像。

    2017年10期 v.12 1097-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儿童人体数字化建模及其在校车座椅设计中的应用

    马学良;杨欣;许述财;马志凯;张金换;何建华;王珏;

    为构建我国儿童人体数字化模型以促进儿童类产品的开发,提出了采用AIP软件平台创建儿童人体模型的思路及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我国未成年人人体尺寸基础数据,构建了儿童人体iPart肢体参数化模型,进而通过iAssembly装配机制产生可实现参数驱动变换的不同年龄段所有标准百分位的儿童人体数字化模型。通过校车学生座椅系统人机工程设计应用,确定了校车座椅关键结构参数选择范围,完成了某校车小学生和幼儿学生座椅系统结构设计。座椅生产后依据校车座椅安全法规进行碰撞试验,试验结果达到法规要求,验证了基于该儿童人体数字化模型进行校车座椅设计的正确性和实用性,该模型及设计方法可为儿童安全座椅等其他儿童产品的人机工程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2017年10期 v.12 1103-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8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 ]
  • 内插管长度对排气抗性消声器性能的影响

    戚美;牛华青;陈庆光;栾亨宣;苏美英;

    提高消声器的声学性能,通常会导致空气动力性能的增大,因此要对消声器的综合性能进行评价。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和FLUENT商业软件,对某汽车排气抗性消声器的综合性能进行研究,分别对其在具有4种不同内插管长度组合情况下的声场和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获得消声器的声压分布特性、传递损失及压力损失,并分析和研究了内插管长度对消声器声学性能和空气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内插管长度的增加,消声器的传递损失在低频段明显提高,且消声器的压力损失有所下降,从而汽车排气抗性消声器的综合性能得到了提高。

    2017年10期 v.12 1109-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1 ]
  • 深度可调纵向旋转开沟机设计与试验

    王永;王占海;王泽河;

    为解决秸秆反应堆开沟过程中传统开沟机存在的体积大、功耗大、深度不可调等问题,设计了1种机架固定支撑、万向节传动、液压缸深度调节、刀辊轴向升土和周向抛土的纵向旋转开沟机。以开沟机刀辊转速、前进速度、开沟深度、刀片折弯角为试验因素,机器的开沟前后体积比和功耗为试验指标,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纵向旋转开沟机在刀辊转速为520r/min,刀片折弯角50°条件下,前进速度为2.5km/h、开沟深度为300mm和前进速度为3.5km/h、开沟深度为400mm这2种工况下的功耗和开沟前后体积比,第1种工况测得的平均功耗为9.69kW、体积比为95%,第2种工况测得的平均功耗为8.26kW、体积比为92.6%,验证了开沟机的功耗低,开沟效果明显;最后选取3种开沟深度、2种前进速度和3种刀片折弯角组成18种工况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刀辊折弯角为50°时,功耗与开沟效果最佳。实验表明该机具有很好的开沟效果且功耗低的优点,该研究为秸秆反应堆开沟机具的研制和配备提供参考。

    2017年10期 v.12 1113-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4 ]
  • 废动力电池破碎产物的风选特性分析及试验

    何双华;朱华炳;柏宇轩;

    针对传统废动力电池火、湿回收方法能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提出分离废动力电池破碎产物中铜和铝的1种新方法,建立了二者在气流场中的运动数学模型,由此推导了风选机的风选效率公式。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采用数值分析法,综合研究气流速度、破碎产物初速度、破碎产物最小粒径、粒径比、密度比、形状系数对风选效果及效率的影响,求解出废动力电池破碎产物粒径在0.20~22.00mm的最优风选参数。基于优化结果,采用FLUENT的RNGk-ε湍流模型和离散相模型(discrete phase model,DPM)模拟了废动力电池破碎产物的风选过程。最后,试验风选了粒径在5.00~22.00mm的铜和铝,分离率达到100%,验证了该数学模型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当粒径比大于密度比时无法完成风选;随着形状系数的减小,为达到风选目的就必须减小粒径比及气流速度,并且风选效率也会随之降低;增大破碎产物粒径及形状系数能有效提高风选效率及单台风选机的风选粒径范围。

    2017年10期 v.12 1118-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0 ]
  • 异种金属焊接接头弹塑性裂纹扩展探究

    薛河;曹婷;崔英浩;

    针对含缺陷核电关键构件的裂纹扩展情况,以核电一回路安全端异种金属焊接接头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含预制裂纹的"三明治"材料模型,并基于扩展有限元法对焊接接头不同位置的裂纹扩展情况进行了详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裂纹扩展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且总是偏向向屈服极限较小的一侧扩展。研究结果可为含裂纹核电关键构件的剩余使用寿命评估提供依据,为后续研究及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2017年10期 v.12 1124-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 ]
  •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钛合金旋转超声磨削力预测

    秦娜;刘凡;刘亚龙;孔春雷;

    为预测钛合金旋转超声磨削过程中磨削力的大小,提出了使用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来预测磨削力的方法,首先建立磨削力与加工参数(超声频率、超声功率、进给速度、主轴转速)和磨具参数(磨料浓度、磨料粒度)之间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采用遗传算法(GA)优化BP神经网络的阈值和初始权值,依据"六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然后对旋转超声磨削力进行仿真预测,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的误差较小,平均相对误差仅为5.97%,结果表明,使用所提模型预测钛合金旋转超声加工的磨削力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2017年10期 v.12 1128-1131+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8 ]
  • 核电含缺陷管道共振下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分析

    王耀宇;薛河;崔英浩;

    针对核电一回路含缺陷主管道在内压波动、机械振动状况下,管道会产生明显的振动疲劳效应问题,建立了核电一回路含缺陷管道动态有限元模型研究动态特性对主管道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运用ABAQUS对核电一回路含缺陷主管道在静态内压和弯矩幅值下进行分析,得到静态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及其前缘应力;然后对主管道在幅值相同的简谐循环载荷作用下进行分析,得到共振疲劳效应下的动态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及其前缘应力;最后运用Paris公式分别得出静态与动态作用下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研究结果表明:在内压及弯矩下,共振疲劳作用分别会提高裂纹最深点应力强度因子及其前缘应力50%~100%和16%~23%,同时二者分别会提高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将近5倍。

    2017年10期 v.12 1132-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4 ]
  • 一种矿热炉交流磁场流路径切向探测仪的理论与探究

    关雪涛;刘卫玲;常晓明;

    针对矿热炉冶炼过程中电极端部位置、熔池液面等关键参数检测的问题,设计了1种交流磁场流路径切向探测仪。探测仪根据探头2次旋转过程中所测磁场分量分析磁场流路径切向,探头首先绕方位轴旋转180°,检测出磁场分量的最大值位置,然后在该位置绕俯仰轴转动180°,再次检测出磁场分量的最大值位置,最终在该位置通过指示棒即可指示磁场流路径切向。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探测仪能正确判断出交流磁场流路径切向,探头转速可达到3r/min。

    2017年10期 v.12 1136-1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 ]
  • 多种矿物掺合料对超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李云峰;孔令鹏;李强龙;

    对掺加不同矿物掺合料的超高强混凝土在不同龄期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了不同的水胶比和不同的复合矿物掺量对超高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掺硅灰和粉煤灰的超高强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于基准超高强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后期强度有较大发展;双掺硅灰和矿粉的超高强混凝土的强度由硅灰和矿粉共同作用,通过合理的矿物配合比,使其各龄期都有较好的强度;合理的三掺掺量和水胶比能够提高超高强混凝土的强度,在相同掺量下,三掺的抗压强度大于双掺的抗压强度,最优配比为硅灰10%、粉煤灰10%、矿粉30%。

    2017年10期 v.12 1141-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22 ]
  • 含镀层薄膜中的尺寸效应和包辛格效应研究

    林鹏;柳占立;庄茁;

    为了研究界面与位错相互作用对材料塑性行为的影响,建立了基于位错机制的晶体塑性理论。通过引入描述位错运动的微观平衡方程和几何必需位错对塑性变形的2种硬化机制,模拟了含镀层薄膜中的尺寸效应和包辛格效应。结果表明:镀层会引起附近位错的塞积,塞积的位错会增强硬化从而产生尺寸效应,并且在卸载过程中不均匀的应力分布会使得局部较早地产生反向塑性变形,引起包辛格效应。另一方面,通过将应力-应变曲线与实验结果对比发现,硬化主要是由位错相互作用产生的背应力引起的而不是滑移阻力。

    2017年10期 v.12 1145-1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 ]
  • PVDF微孔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宋鹏飞;刘振;

    针对聚偏氟乙烯(PVDF)膜的生产工艺中有机溶剂消耗量大、环境污染和原料浪费严重的问题,提出以绿色热致相分离法制备PVDF微孔膜的方法。该方法以聚偏氟乙烯为制膜材料,以绿色溶剂-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为稀释剂,替代传统工艺中的有机溶剂。通过研究PVDF/[BMIm]BF4二元体系中膜的形态、晶体结构、膜的性能等探讨了改变PVDF和[BMIm]BF4二元体系中PVDF的质量分数对PVDF微孔膜的成膜过程、膜结构和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PVDF质量分数增大,微孔膜纯水通量和孔隙率降低,结晶温度呈上升趋势;冷却高温的PVDF/[BMIm]BF4混合溶液将发生固-液相分离;PVDF初始质量分数的变化不会影响PVDF微孔膜的晶型结构。该研究优化了绿色热致相熔融纺丝工艺技术路线,为高分子分离膜制备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2017年10期 v.12 1151-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 ]
  • 氧化石墨烯增强聚乙烯醇机械性能的机理研究

    周天楠;祁晓东;杨昌跃;

    通过控制聚乙烯醇/氧化石墨烯(polyvinyl alcohol/graphene oxide,PVA/GO)复合材料在恒温、恒湿环境中放置的时间,发现氧化石墨烯对聚乙烯醇基体机械强度的提高是1种表观增强现象。干燥状态下氧化石墨烯对聚乙烯醇基体没有明显的机械性能增强作用,当基体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放置3~5d后,复合材料的机械能高于纯样。由于氧化石墨烯的存在阻碍了水分子进入基体内部,保持了基体分子在干燥状态下已经形成的分子间氢键(PVA-PVA),使聚乙烯醇基体能长时间在一定湿度环境中保持高的机械强度。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大面积片层氧化石墨烯(100~300μm2)比小面积片层氧化石墨烯(1~3μm2)有更高的水阻隔性,因此大面积片层氧化石墨烯更利于维持聚乙烯醇基体高的机械强度。

    2017年10期 v.12 1157-1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8 ]
  • 拉挤成型复合材料棍件的吸收性能研究

    董轩;许晶;阳玉球;

    由于在实际生产中棍状结构比管状、圆台状结构更易于生产,为研究2种纤维增强材料棍件的能量吸收性能,选择了拉挤成型方式制成复合材料棍件(包括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棍件和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棍件)。其中,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棍件的制作方式采用在拉挤成型的棍件外层进行编织,然后对整体进行二次固化的混合成型技术以增强玻璃纤维纺织复合材料吸能性。运用实验研究法,利用万能实验机对试样进行准静态压缩实验并制成观察实验片,将准静态压缩实验后得到的数据计算比能量吸收值,通过光学显微镜绘制观察图和模式图分析其破坏机理。一方面探究了外层编织角大小(27°、33°、46°)对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棍件的影响,另一方面对比了相同尺寸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棍件和外层编织加固的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棍件的能量吸收性能。研究表明:编织角为27°的棍件能量吸收性能最好(比能量吸收值为54.5J/g),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棍件(比能量吸收值为131.4J/g)吸能性优于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棍件。

    2017年10期 v.12 1162-1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 ]
  • 不锈钢在酸性食物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研究

    张程;颜海涛;黄蓉芳;毕洪运;李谋成;

    不锈钢厨具等用品与食物接触时可能会释放少量金属离子。为认识Cr-Mn系不锈钢在酸性食物中的耐蚀性,采用添加氯化钠的沸腾醋酸溶液和电化学阻抗谱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ICP-AES)等测量方法,对比研究了2种Cr-Mn系不锈钢与304不锈钢的腐蚀行为和金属元素的溶出特征。结果表明,两种Cr-Mn系不锈钢在溶液中均处于稳定钝化状态,耐点蚀性能均略低于304不锈钢。随着不锈钢中Cr与Ni含量的降低、Mn含量的升高,钝化膜的溶解速率增大而保护性能降低,不锈钢的腐蚀阻力下降,从而导致Fe和Mn的溶出量增大。Ni元素溶出量随其在不锈钢中含量的降低而减少。3种不锈钢在酸性食物模拟环境中均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2017年10期 v.12 1167-1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 ]
  • 挤出成型结合造孔剂法制备多孔磷酸钙生物陶瓷及其表征

    冯胜雷;何福坡;叶建东;

    针对多孔磷酸钙生物陶瓷难以平衡力学性能与孔隙率和孔连通性的关系问题,采用结合挤出成型法和造孔剂法制备了三维连通孔磷酸钙生物陶瓷。使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多孔磷酸钙生物陶瓷的物相和形貌进行了表征,测试了材料的抗压强度和孔隙率,评价了细胞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多孔磷酸钙生物陶瓷的物相为纯相的β相磷酸三钙;挤出形成的直通宏孔规则排列,孔径约为400μm;在三维连通孔磷酸钙生物陶瓷的直通宏孔孔壁上随机分布着横向连通孔,这些横向连通孔将相邻的直通宏孔贯通起来,形成三维连通的孔结构;单纯直通孔和三维连通孔磷酸钙生物陶瓷的孔隙率分别为60%和70%,抗压强度(平行于直通宏孔方向)分别为20和5MPa。细胞学实验表明,所制备的多孔磷酸钙生物陶瓷具有良好的细胞黏附能力,三维连通孔磷酸钙生物陶瓷比单纯直通孔磷酸钙生物陶瓷具有更强的细胞增殖能力,但成骨分化能力低于单纯直通孔磷酸钙生物陶瓷。因此,结合挤出成型法和造孔剂法是1种制备具有三维连通、高抗压强度多孔磷酸钙生物陶瓷的有效方法。

    2017年10期 v.12 1171-1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1 ]
  • 25Cr3Mo2NiWVNb钢析出相的热力学模拟计算

    陈筱菲;姚志浩;黄进峰;张津;董建新;

    为了得到性能优于25Cr3Mo3NiNb钢的25Cr3Mo2NiWVNb钢,设计在25Cr3Mo3NiNb钢化学成分基础上降低Mo元素的质量分数并添加V、W元素,采用Thermo-calc分析方法,计算钢中可能析出的平衡相及这3种合金元素质量分数对析出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800~1 800K内,25Cr3Mo2NiWVNb钢的平衡碳化物主要是MC、M23C6和M6C。V质量分数增加,MC的质量分数随之增加,MC的析出温度稳定,而M23C6的质量分数及析出温度则下降;W质量分数增加会使M23C6质量分数降低,M6C的质量分数和析出温度均上升;Mo主要影响M6C和M23C6,其质量分数增加会使M23C6质量分数降低,M6C的质量分数增加,M6C的析出温度上升。

    2017年10期 v.12 1178-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 ]
  • Ag/玻纤布导电织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陈慧玉;徐春菊;

    为改善玻璃纤维织物的导电性,以玻纤布为基底,采用化学镀法制备了Ag/玻纤布导电复合材料。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和对复合材料体积电阻率的测试,研究了硝酸银和氢氧化钠用量对复合材料形貌、结构和导电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氢氧化钠和硝酸银用量的增加,玻纤布表面的金属镀层逐渐趋于完整,当氢氧化钠和硝酸银过量时,镀层变粗糙;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随氢氧化钠和硝酸银用量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当氢氧化钠和硝酸银的用量分别为0.3g和0.8g时,在纤维布表面包覆了1层均匀且致密的面心立方结构的Ag镀层,而且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其体积电阻率为6.42×10-4Ω·cm。该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在导电填料、电磁屏蔽、医疗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2017年10期 v.12 1184-1187+1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 ]
  • 元素扩散对热障涂层/DZ125合金组织与显微硬度的影响

    汪伊丽;梁天权;沈晓明;李伟洲;曾建民;

    为研究元素扩散对CoCrAlY涂层与Ni基高温合金DZ125显微组织和显微硬度的影响,采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法在Ni基高温合金基体上制备了8YSZ/CoCrAlY热障涂层。运用Boltzmann-Matano算法以及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电子探针(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zer,EPMA)等方法对氧化前后涂层基体的元素质量浓度分布曲线、相转变及显微硬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1 050℃热氧化中,Co的互扩散系数在10-16 m2/s量级;元素扩散引起黏结层β-CoAl相退化,且涂层与基体界面处会形成互扩散区(inter-diffusion zone,IDZ)与二次反应区(second reaction zone,SRZ);IDZ的组织主要为富含Al的β相和富含Cr与W的γ相;SRZ中的拓扑密排相(topologically close-packed phase,TCP)削弱了γ'的位错阻碍作用,导致SRZ的显微硬度远低于合金基体硬度。

    2017年10期 v.12 1188-1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 ]
  • 甘蔗渣制备的多孔碳材料的储锂性能研究

    陈民生;颜东亮;赵昀云;张秀云;朱归胜;徐华蕊;

    针对商业化石墨的理论容量及其他碳基材料昂贵的制备成本等问题,需要寻找1种低成本的新型碳材料。以甘蔗渣为碳源,采用水热碱活化的方法制备多孔活性炭材料,并与传统活化方法制备的活性炭作对比。通过XRD、SEM、BET及电化学性能测试对多孔活性炭材料的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水热活性炭(HAC)表现出比传统方法制备的活性炭(TAC)更高的比容量及更好的循环性能(100次循环后仍保持371.3mAh/g的比容量),其主要原因在于HAC独特的分层多孔结构和高比表面积。

    2017年10期 v.12 1193-1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 ]
  • Al-Zn-Mg-Cu合金中第2相回溶行为的原位加热透射电子显微技术研究

    刘飞;白朴存;侯小虎;佟乃强;

    为了精确调控Al-Zn-Mg-Cu合金固溶处理过程中第2相的组成和分布,采用配备有Gatan 652加热样品杆的透射电镜原位研究了Al-Zn-Mg-Cu合金中第2相的回溶行为。结果表明:合金在室温下的显微组织由Al基体、MgZn_2相、Al_2Mg_3Zn_3相和少量的Al_9(Fe,Ni)_2相组成。其中,MgZn_2相随温度升高的演变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1个阶段,在270℃以下,合金中析出纳米尺度的MgZn_2相;第2个阶段,在270~330℃,随着温度的升高,晶内的MgZn_2相逐渐回溶,晶界上的MgZn_2相开始长大;第3个阶段,在330℃以上,晶界上的MgZn_2相逐渐回溶。在实验温度(室温到370℃)内,Al_2Mg_3Zn_3相的尺寸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Al_9(Fe,Ni)_2相的尺寸比较稳定,没有明显改变。

    2017年10期 v.12 1198-1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0 ]
  • 金属镍剧烈塑性变形过程中微结构演化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周承恩;胡全德;赵东海;

    为了认识金属块体纳米材料微观结构特征及研究成型过程中微结构形成演化机制,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金属材料镍的剧烈塑性变形制备过程进行了剪切模拟计算,并对变形过程中微结构的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模拟结果表明:位错增殖只发生在塑性变形的早期,而在塑性变形后期,位错的增长和消亡达到动态平衡;不同应变下位错密度的大小受到变形工艺的影响;参与变形的微观结构有层错、孪晶和五重孪晶等。模拟结果给出金属镍剧烈塑性变形的整个微观过程,为研究微观变形机理研究提供了参考。

    2017年10期 v.12 1202-1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8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 ]
  • 下载本期数据